有一笔业务,属于老客户回捞的续贷业务,客户姓田,且称之为田生老板,客户从事五金工具生意已经有13年了。该笔贷款的续贷,也是属于比较难以决策的,非常具有代表性。下面,笔者也想围绕这一主题,略谈一二三,供参考:
1、一是关于客户相关情况概述
客户田生,出生于1982年,其从事五金工具生意已经13年。一是从客户个人的征信情况来看,征信查询记录较多,近两年频繁在申请贷款,客户夫妻名下信用卡张数也比较多,总授信额度达到74万元,长期透支余额达到57.8万元左右。同时,客户夫妻名下的各类贷款笔数较多,名下房产抵押贷款业务有两笔,分别还剩89万、45万。除此以外,客户名下各类信用类贷款业务达到7、8笔,贷款笔数较多。征信显示,客户当前各类信贷总余额还剩256万元,月还贷额度达4万元。
二是从流水情况来看,客户共提供了流水两份,流水进进出出的额度来看,高端值或最大值还是经常有小几十万,从流水情况来看,覆盖贷款额度倒是绰绰有余。从日均存款来看,两份流水的加总余额,也大概有4、5万元左右。从流水情况来看,该笔贷款还是可以做的。
三是从担保人设置的角度来看,担保人名下也有房产,担保人的征信情况良好,具备担保能力。担保人和借款人是兄弟关系,也是从事五金工具生意的。
2、二是相关分析与结论
综上所述,从征信的情况来看,该笔贷款还是有点不敢做的,毕竟客户的贷款笔数比较多,信用卡透支额度较大,且透支率较高,信用卡张数较多,超出了准入规则。但是,从客户的流水情况来看,贷款10万,还是能够很好的覆盖的。从担保设置的角度来看,担保人也具备担保能力。
业务部门给出的建议是,授信10万元,贷款期限6个月。市场管理部给出的审查意见,也是10万元,建议贷款期限6个月。应该说,业务部门和市场管理部的建议,还是比较合理的。该笔业务,属于摸棱两可的业务,做有做的道理,不做也有不做的合理性。
结论:建议业务部门会同市场管理部,重新审议该笔业务是否准入?最终意见,以贷审会给出的意见为准。该笔业务确实是属于可做和可不做之间的业务类型,考虑到流水、担保设置,短期来看,应该是风险可控的。
3、三是相关建议
一是要区分客户找你还是你找客户。客户找回类的业务,是客户主动找的你,还是我们主动找的客户?如果是我们一直在维护,平时也有上门走访,客户后面再问起能否续贷,相对而言,这类业务风险可能会小一点。反之,如果平时压根没有走访,和客户也接触不多,而是客户主动找的我们,则可能反映客户当前的资金情况是比较紧张的。因此,针对客户找回类业务,我们还是要略有区分,要注意这类业务可能存在的风险。除此以外,我们还要区分,上一次没有续贷,是我们主动退出的?还是客户短期不用了?
二是要注重公交车理论的执行和运用。个人的一个体会,就是客户的调查,还是比较复杂的。理论上是能够完全调查清楚客户的生意情况的,但是实际上还是存在不小的难度。公交车理论,实际上更多的是考虑客户的弹性系数,我们希望我们准入的客户,需要拥有一定的弹性空间,而不是铉绷得很紧很紧。对客户而言,弹性空间小,则极易遇到流动性危机,导致资金链断裂。同时,考虑到经济趋势的持续下滑的特点,未来客户经营情况进一步恶化的概率是比较大的。坚持公交车理论,目的是为了不接最后一棒。因此,个人建议,在准入的时候,大家还是要尽可能的注重公交车理论的执行。
三是要加强事前沟通,提高业务处理效率。对于类似的业务,还是要加强事前沟通,比如事前和业务部门总经理,或者市场管理部,或者贷审会成员,提前告知类似情况,是否还有做的必要性?如果得到的反馈是不要做,则后续收集材料、做表、上会等就不用再弄了。不然的话,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最后贷审会否掉了的话,则会很可惜,也浪费了我们的时间和精力。为此,事前的简单沟通,还是能够很好的提高我们的时间效率。为什么你想做?理由是什么?为什么你觉得风险可控?怎样去规避其中的风险?可以从这几个维度,围绕着个别特殊类业务,事前做一些沟通,以减少后续流程推进可能走的冤枉路。
综上所述,就该笔业务而言,属于可做和可不做之间,具体可以重新再议。如果客户征信不好,流水也不行,担保人也不愿意找,则可以在准入的时候就直接拒绝掉,省的后面还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去走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