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重塑文化的同时,文化也在影响AI。
在这个充满创新与变革的时代,AI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入我们的文化与生活,为数字文化的繁荣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12月18日,2024通信产业大会暨第十九届通信技术年会在北京举行,大会同期举办“AI赋能数字文化论坛”,电信运营商、行业协会、文化学者等围绕数字人、元宇宙、大模型应用等议题论道AI时代的数字文化发展,共同探讨AI技术如何更好地服务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AI: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创新的核心力量
AI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创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数字敦煌”项目为例,覃代伦指出研究团队通过AI技术完成了295个洞窟壁画的高精度数字化,并将5万张档案底片转化为数字资源,数字化精度达到毫米级。“这一成果不仅为文化遗产提供了永久保存的手段,也为全球超过2200万人次提供了在线访问服务”。另一个亮点是与故宫合作的《冰嬉图》数字展览项目。覃代伦提到,这幅长达578.8厘米的清代画卷通过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和交互现实技术,生动还原了乾隆年间的满族传统体育盛况。他评价道:“通过科技手段将历史文物转化为现代文化体验,不仅赋予文物全新活力,还吸引了年轻人的关注”。
此外,通过AI技术,可以提升非遗保护效率,并推动它们走向全球。例如,在龙泉青瓷与木构建筑等技艺中,AI大大提高了传统技艺的保护效率,同时推动了产业化和国际化发展。
AI重塑文化的同时,文化也在影响AI。十四届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委员、中国图书馆学会理事长、国家图书馆原馆长熊远明表示,文化在得到AI技术的赋能焕发出无限活力和创造力的同时,文化作为人类的智慧和精神的结晶,也在不断地为AI注入内涵和灵魂,从而推动AI从单纯的技术工具向富有人类情感、创造力和价值观的智能体转变。
AI+3D+XR重塑数字文化未来
以文化为内核、以AI为驱动,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路径。技术板块中,AI、3D和XR三项技术尤为重要。联通在线广州公司总经理李韩表示,AI、3D和XR是数字文化中科技与文化融合的核心技术,也是未来数字文化赛道的重要推动力。他指出:“AI+3D+XR技术作为一种新兴技术组合,融合了人工智能、三维建模、扩展现实(XR)等领域的前沿成果,成为下一代数字文化应用的核心技术载体。”
联通在线广州公司总经理李韩表示,AI、3D和XR是数字文化中科技与文化融合的核心技术,也是未来数字文化赛道的重要推动力。
AI已经从躁动期逐渐进入稳态期,成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AIGC的普及让我们看到从文生图、文生视频到文生3D的应用,这些技术正在重新定义数字内容生产的方式。清华大学新闻学院与人工智能学院双聘教授沈阳表示,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正推动人机共生迈向3.0时代,通过深度融合人的创造力与人工智能的协同能力,构建人与自然、人与技术的全面和谐。
数字人应用,从文化领域切入ChatGPT、Sora再到GPT-4.0,人工智能技术正在围绕人的功能不断突破。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顾问、中国互联网协会专家咨询委员武锁宁表示,这些技术的核心落地场景正是数字人。“数字人是人工智能输出和释放的最理想出口和入口。”武锁宁提到。数字人的制作已经从过去复杂的多阶段任务转变为集成化、流水线式的智能化操作,这大幅提升了制作效率和应用普及率。例如,大模型技术为数字人提供了“灵魂”,通过整合感知与认知能力,数字人已经成为AI技术成果的主要承载体。
武锁宁指出:“数字人应用的起步必然选择从文化领域切入,因为文化领域的创新链条相对较短,用户接受度较高,能够快速形成示范效应。”他认为,数字人在文化领域的应用既能缩短创新链条,又能推动技术与文化的深度融合,为后续拓展其他行业应用提供基础。数字文博方面,数字人已成为文物展示的重要助手,在数字文旅领域,数字人同样成为创新的核心角色。数字人作为AI技术落地的最佳场景,通过传媒、文博、文旅等领域的应用逐步覆盖到更多行业,成为推动数智互联网时代的重要引擎。
展望未来,技术进步将为数字文化产业带来更多创新机遇。AI大模型的发展将成为核心驱动力之一。艾媒咨询集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博士表示,“2024年,中国AI大模型市场规模达到294.16亿元,预计2026年将突破700亿元,AI技术将在教育、影视、音乐、医疗等多个领域实现深度应用。”
中国数字文化产业正在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技术创新、消费升级与文化融合将是未来增长的三大核心驱动力。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核心在于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以数字化赋能文化建设,推动信息化转型,将文化资源优势有效转化为文化发展优势。
“金紫竹”睿思圆桌以“AI驱动下的文化:创新与繁荣”为主题,围绕文化与数字化的深度融合、数字文化如何转化为实际的文化产品与服务以及产业各环节在推动数字文化繁荣中扮演什么角色三个议题讨论。
与会嘉宾一致认为,作为新时代的文化工作者和科技创新者,应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要始终坚持文化建设着眼于人、落脚于人。”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数字文化的发展和创新,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时,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用AI技术激活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因子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让中华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