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与5G融合下的大模型基础设施化。
12月18日,2024通信产业大会暨第十九届通信技术年会在北京举行,本届大会以“AI赋能:通信业的变革与创新”为主题。作为本届大会的重要环节,“AI时代的算力算网建设与商业创新”专业分论坛同期举行。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战略发展研究所所长饶少阳在分论坛上作题为“AI与5G融合下的大模型基础设施化”的主题演讲。
饶少阳表示,在大模型下一阶段的发展过程中,AI+5G的融合创新能够实现更高阶的广泛智能。大模型的技术演进始终对数据、算力、网络等要素提出更大规模、更高利用率、更高性能的内生需求。但大模型下一代阶段真正的规模化应用,尤其是终端侧应用、智能体、人形机器人的广泛应用,尤其是多模态业务,则需要5G网络的赋能。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战略发展研究所所长饶少阳认为,AI与移动互联网同为赋能型的通用目的技术,需要其自身的基础设施层达到一定的普惠程度后,才能迎来应用的繁荣和广泛渗透。
每一轮数字变革背后,是通用目的技术的基础设施化,具有广泛适用性和深远经济影响,覆盖更多的生产生活场景,不仅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还能促进技术创新和行业变革,从而推动长期经济增长。当前,由于大模型的突飞猛进,我们正处于人工智能进化为基础设施的起步阶段。
从技术演进上看,大模型发展到了新的拐点。OpenAI发布的o1模型标志着Scaling Law从预训练阶段向后训练阶段拓展,训练算力和推理算力规模同步扩展,也就是“训推一体”,大模型需要更多实时多模态的数据和更大规模更高利用率的算力以及更高性能的光网络支持。
但为了实现更高阶更自然的多模态智能,包括AI终端、智能体、人形机器人等应用场景,对于5G甚至6G网络的覆盖范围、时延、并发的需求也同样是内生性的。尤其是对于多模态业务而言,需要5G网络的赋能。
饶少阳认为,从产业节奏上看,AI与移动互联网同为赋能型的通用目的技术,需要其自身的基础设施层达到一定的普惠程度后,才能迎来应用的繁荣和广泛渗透。从算力到终端、到基础平台、再到应用,从底层向上层逐步推进,最大价值机遇最终将在AI应用端产生。不过,这四个环节并不一定是严格的前后顺序。
云网边端的计算能力将呈螺旋上升的态势。在数字经济时代,计算能力的演进将呈现“集中、分散、集中、分散”的螺旋上升趋势。从物理机到云计算到边缘计算,到现在大规模建设的十万卡智算集群。随着大模型在终端渗透越来越高,终端侧的计算能力也会有大幅的跃升。
饶少阳指出,大模型驱动终端向泛化智能演进。硬件产业也将明显呈现出AI化的态势,终端也将从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基于规则的内容智能到以人形机器人、自动驾驶汽车、低空飞行器为代表的基于学习的行为智能转变,终端形态更多元,交互方式更自然。具身智能不仅是大模型的核心价值载体,更是连接多个产业、驱动产业升级的关键抓手。
饶少阳指出,大模型扩大丰富了ICT的应用场景,提升了模型的能力兑现。应用方面,大模型扩大了5G的应用场景。以中国电信的星辰大模型产品体系为例,无论是企业级的内外部应用、还是消费级、政府级的应用都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时,模型能力决定AI应用能力的上限,但是对场景的理解决定了此上限能否兑现。也就是说,加快场景开放,加快数据共享,推进AI+,对后发追赶者意义重大。
面向未来,6G时代,将是大模型和网络链接更紧密的时代。大模型将逐渐实现L3-L5级别的智能,带动网络的高阶智能。随着产业的成熟,成本的下降,大模型将真正下沉为基础设施,推动全社会迈入全面智能。未来,我们将见证6G和AGI携手创造基于世界模型的智能地球。
作为通信产业年度风向标活动和“跨年思享会”,由通信产业报全媒体主办的通信产业大会暨通信技术年会,至今已举办了19届,成为一年一度的行业嘉年华,大会为信息通信业高质量发展搭建了交流合作平台。作为通信产业大会的重要组成部分,“AI时代的算力算网建设与商业创新论坛”,聚焦运营商面向AI的通信基础设施重塑、云网融合、AI时代的新型光纤发展、AI与5G融合下的大模型基础设施化等主题进行讨论。来自业界大咖、电信运营商和算力产业链企业高管、资深专家等,汇聚一堂,共论算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