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享 | 艾媒咨询CEO张毅:中国数字文化产业现状与趋势分析

科技   2024-12-21 07:05   北京  

5G、AI与元宇宙技术赋能数字文化产业。

12月18日,2024通信产业大会暨第十九届通信技术年会在北京举行,大会同期举办“AI赋能数字文化论坛”。艾媒咨询集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博士作主题演讲。他表示:“数字文化产业依托互联网、大数据、5G、人工智能等技术,已经成为驱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未来前景广阔。”张毅博士围绕数字文化产业的发展历程、驱动因素、技术应用与未来趋势进行深入解析,通过翔实的数据与典型案例,呈现了数字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全貌。

数字文化产业的崛起: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升级


中国数字文化产业已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的广播电视、数字出版,到2000年后互联网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再到移动互联网与智能手机推动产业扩容,技术创新始终是核心动力。张毅表示:“当前,数字文化产业进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5G、VR、AR、NFT数字藏品与元宇宙等技术为文化内容的升级提出了更高要求。”截至2023年,中国数字文化新业态的营业收入已达4.16万亿元,占整体文化产业比重提升至41.8%,较2019年增长了18.9个百分点,展现出惊人的增长速度。

艾媒咨询集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指出,数字文化产业依托互联网、大数据、5G、人工智能等技术,已经成为驱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随着技术发展,文化体验从单一形式转变为沉浸式、多维度的互动体验。例如,故宫博物院借助虚拟现实技术,推出了“云游故宫”项目,通过3D建模与线上互动,让观众可以足不出户游览千年文化遗迹。上海博物馆亦打造了数字化虚拟博物馆,使文物以高清数字形式呈现于全球观众面前,提升了文化资源的共享性与传播力。

此外,NFT技术也成为文化创新的重要工具。张毅博士表示:“NFT数字藏品为传统艺术品和文创商品赋予了新的市场价值。以故宫的《千里江山图》NFT为例,独特性和稀缺性让数字艺术品迅速成为市场热点。”

消费升级与技术普及:双轮驱动数字文化发展级


“经济发展和消费升级是中国数字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张毅博士指出,随着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78年的171元增长到2023年的39218元,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也从1998年的195元增加到2904元。这一趋势反映了消费者对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为数字文化产业带来了广阔市场空间。

技术普及则进一步降低了文化消费门槛。截至2023年,中国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122.48部/百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7.5%。移动设备与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使数字文化产品和服务触手可及,也催生了大量内容创作与分发平台。张毅博士指出:“技术普及不仅拓宽了内容创作者的市场空间,还推动了文化消费模式的创新。”

在教育领域,AI与在线教育的结合是技术普及带来的重要突破。“AI教育智适应大模型等技术,为个性化学习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例如,松鼠AI推出的智适应教育系统和学而思发布的MathGPT,将AI技术应用于精准学习路径规划,提升了教育效率。”张毅博士表示。同时,AIGC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释放了创作者的潜力,推动了文学、影视、设计等领域的内容生产创新。数据显示,2024年AIGC市场规模达到471.7亿元,预计2028年将增至2767.4亿元。

此外,短视频和直播平台的兴起为文化传播注入了活力。直播电商成为推动文化消费的重要渠道,许多非遗技艺如剪纸、木雕等通过直播间实时展示,吸引大量年轻消费者关注。张毅博士特别提到:“传统文化在短视频平台的曝光率高达34%,成为短视频内容的重要主题。”

数字文化与传统文化融合:出海与本土化并行


“数字文化产业不仅要服务本土市场,更要走向全球,推动中国文化‘出海’。”张毅博士强调,通过技术与文化内容的结合,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走向国际市场。《黑神话:悟空》便是其中的代表性案例。这款取材于中国经典名著《西游记》的国产3A游戏,凭借精良的制作与震撼的视觉效果,在全球范围内引发轰动,成为文化出海的成功范例。山西省借势推出“跟着悟空游山西”主题旅游路线,吸引了大量游客,文化与旅游实现深度融合。

与此同时,微短剧也成为数字文化“出海”的新形式。张毅博士表示:“随着全球互联网用户数量突破53亿,中国的微短剧市场找到了出海的新机会。以《一梦枕星河》为例,该剧通过精美画面与深厚的文化内涵,在海外市场取得了广泛好评,同时带动了苏州等地的文旅经济发展。”

此外,数字水印技术也在文化出海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有效解决了数字内容的版权保护问题。“通过数字水印技术,内容创作者可以在音视频中嵌入独有标识,确保版权安全,助力中国数字文化产品在全球范围内传播。”

未来趋势:技术赋能数字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展望未来,张毅博士提出,技术进步将为数字文化产业带来更多创新机遇。AI大模型的发展将成为核心驱动力之一。“2024年,中国AI大模型市场规模达到294.16亿元,预计2026年将突破700亿元,AI技术将在教育、影视、音乐、医疗等多个领域实现深度应用。”

张毅博士指出:“元宇宙生态系统的完善,将成为数字文化消费的新平台,为用户带来沉浸式体验。例如,虚拟演唱会、虚拟博物馆等新型文化消费形式将进一步丰富用户体验。”此外,AI推荐算法也将推动个性化文化消费,精准匹配用户需求,实现高效文化内容分发。

声音经济与数字阅读也是未来值得关注的领域。2024年,中国声音经济市场规模达到5688.2亿元,而数字阅读市场规模为567亿元。随着技术进步,声音内容如有声书、广播剧等将进一步普及,满足用户碎片化的文化消费需求。

张毅博士强调,文化产业的数字化转型需要企业持续创新,提升内容品质,才能在全球市场中占据竞争优势。他呼吁:“数字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内容创作者、技术企业与政策支持的协同发力,让中国文化在全球舞台上持续发光发热。”

张毅博士总结道:“中国数字文化产业正在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技术创新、消费升级与文化融合将是未来增长的三大核心驱动力。”面对未来数字文化产业的发展,他总结出四大趋势:

第一、促进高端技术与文化融合、碰撞,催生万亿市场机会。

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核心在于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当前,两者融合机制尚待完善,阻碍了文化产业转型升级进程。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指出,需探索文化与科技融合新机制,以数字化赋能文化建设,推动信息化转型,将文化资源优势有效转化为文化发展优势。

第二、加大技术应用领域研发投入,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依托文旅部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以及文化科技园区等平台,联合科研单位、骨干企业和高校等力量加强技术应用攻关。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地域特色文化资源,结合现代审美和技术手段进行创新转化,提升数字技术与文化内容的融合度和市场匹配度,打造具有独特魅力的产品与服务。

第三、数字文化渐成主流,数字消费市场潜力大。

“一切皆数据”“一切皆用户”“一切皆服务”“数据即资产”“数据即分析”“数据即服务”等已成为图书馆等传统文化产业和众多数字文化供给端的发展新理念。数字文化消费端的全面数字化意味着消费需求的个性化,使数字文化产业的供给端向数字化思维转变,使其善于洞察消费端的数字化需求,在文化生产、传播、营销、服务等链条上全面数字化。

第四、完善文化领域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加快数字文化产业发展。

相关部门应加快构建多层次、宽领域的数字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体系。高校和职业院校应增设或优化相关专业课程,强化实践教学,培养既懂文化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同时,鼓励企业开展内部培训,提升现有员工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方式,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数字文化产业,为行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作为通信产业年度风向标活动和“跨年思享会”,由通信产业报全媒体主办的通信产业大会暨通信技术年会,至今已举办了19届,成为一年一度的行业嘉年华,大会为信息通信业高质量发展搭建了交流合作平台。2024通信产业大会暨第十九届通信技术年会,以“AI赋能:通信业的变革与创新”为主题,聚焦AI大变局下行业创新与企业机会,大会由主论坛和三个分论坛组成,大会发布了“2024年度中国通信十大事件”、行业专家联合提名的“2025通信产业十大技术趋势”、《通信产业年度发展报告2024》等重要成果。大会不仅是通信行业的一次年度思考分享会,更是促进合作共赢的交流平台
采写:赵妍 
编辑:晓燕
指导:新文

延伸阅读2024通信产业大会暨第19届通信技术年会

通信跨年思想会:论道AI“新三者”的变革与创新

重磅:2024年度通信产业十大事件发布
重磅:2025通信产业十大技术趋势发布
“工信数字人制作中心(北京)”揭牌
跨年思享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夏泽翰:塑造一个无人掉队的AI未来
跨年思享 | GSMA斯寒:AI时代,运营商如何蝶变新生?(附PPT)
跨年思享 | 中国广电曾庆军:AI时代广电网络创新与变革
跨年思享 | 中国电信张成良:拥抱AI,加速网络创新与演进
跨年思享 | 中国联通马秀发:技术向新,加速数智化跃升
跨年思享 | 联通华盛陈丰伟:无AI不终端,无连接不AI
跨年思享 | 中国移动张昊:5G-A“感通智控”加速赋能新型工业化
跨年思享 | 爱立信张志军:AI赋能电信网络四问
跨年思享 | 亚信科技欧阳晔:通算智一体,助力AI RAN演进
跨年思享 | 长飞郑昕:AI时代对光纤提出新要求
通信思享 | GSMA庞策:5G+AI赋能云终端生态发展
通信思享 | 中信科移动蔡月民:5G-A通感一体智联网筑基低空经济
跨年思享 | 长飞郑昕:AI时代对光纤提出新要求

推荐阅读
突破五大制约因素:智算中心如何提高利用率
“信号升格”专项行动工作座谈会举行
开源欧拉5年,50%新增市场份额,年度装机量达500万
三大运营商10月集采分析:185亿元花落谁家?
转方式:电信业与GDP增长机理分析及发展建议
"抢滩"400亿市场:算力调度"卡"在哪、谁来"调"?
从算力到生态:智算中心“集群”如何向上?

通信产业网
《通信产业报》全媒体官方公众号,秉承“责任新闻、深度观点”,以新闻推动产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