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感通智控”体系,助力工业制造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12月18日,在通信跨年思享会——2024通信产业大会暨第十九届通信技术年会上,中国移动集团级首席专家张昊表示,面向新型工业化发展需要,中国移动在业界率先构建“感通智控”OICT融合的“5G+工业互联网技术体系”,助力工业制造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持续提升工业互联网创新能力,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实现融合发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全方位全链条普及应用,发展工业互联网,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在2024通信产业大会暨第十九届通信技术年会上,中国移动集团级首席专家张昊作主题报告。
“5G+工业互联网”进入发展新阶段
今年以来,各地加快推动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发展和规模化应用,为新型工业化、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坚实支撑。
在网络建设方面,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的网络体系基本建成,企业外网已覆盖全国300个城市,利用5G、时间敏感网络(TSN)、信息模型等技术改造建设企业外网,“5G+工业互联网”项目数超过1.5万个。在标识方面,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全面建成,5个国家顶级节点稳定运行370个二级节点、45万个企业节点已上线。在平台方面,多层次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基本形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平台超过380家,工业设备连接数超过1亿台。在数据方面,建立可信数据空间,保障数据安全共享和流通。在安全方面,国家-省-企业三级联动的技术监测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建成,已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4个重点行业、超15万家工业企业。
中国“5G+工业互联网”发展已由起步探索进入高质量发展和规模化应用的新阶段。预计到2025年,我国将基本形成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基础设施和产业体系。
作为全球最大的5G网络的供给商,中国移动积极打造高品质“5G+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与产业应用。
中国移动建成了覆盖范围广泛的5G网络,已建成234万个5G基站,5G-A商用城市达到330个,市县重点村镇实现100%商用覆盖,5G套餐用户超过8亿户。
中国移动培育了领先的5G+工业互联网产业应用,应用覆盖78%国民经济大类,积累了超过41000个行业应用案例,业界第一;建成超过6000座智慧工厂、超过10000个智慧城市项目,间接带动经济总产出14万亿元。
面向新型工业化发展需要,中国移动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基础,在业界率先构建“感通智控”OICT融合的5G+工业互联网技术体系,实现工业“信息采集、数据传输、认知决策、反馈执行”四位一体,助力工业制造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截至目前,中国移动已在全国范围内部署超过1.5万个“5G+工业互联网”项目,覆盖300多个城市和14个重点行业。通过5G-A“感通智控”技术,中国移动与海澜之家、中国石化等多家企业合作,推动了从生产管理到终端零售的全链条数字化转型。
“四新”助力打造工业新“四化”
中国移动面向发展的需求,率先提出了感通智控5G工业互联网的体系,其核心包括为“四新”——新感知、新通信、新智能、新控制,目标就是实现要素感知的泛在化,工业网络的无线化,生产业务的智能化,生产控制的开放化的工业新“四化”
新感知,建设泛在感知,全要素的数字化基础设施。无源无线传感网(PWSN)技术包括无线感知和无源感知两大使能技术,无线感知通过采集信号信息、构建感知模型,实现通信与感知融合。无源感知通过数能同传、能量采集,实现信息与能量融合。中国移动利用多维泛在感知技术打造了全要素数字化基础设施。PWSN技术通过无线感知与无源感知相结合,构建低功耗、高覆盖的传感网络,实现工业场景的全域泛在感知。其应用涵盖资产管理、环境监测等场景,显著提升了工业生产的智能化管理水平。
新通信,通过完整的无线解决方案构建全无线工控通信。针对工业网络“七国八制”问题,中国移动推出5G确定性通信与异构融合组网技术,构建全无线工控通信网络,解决传统工业网络时延高、可靠性低的问题。例如,在辽宁鞍钢天车远控项目中,中国移动“灵石”5G确定性工业控制网关提供2.6+4.9GHz双频冗余传输,保障钢厂内天车远控业务连续运行无故障,生产效率大幅提升。
新智能,实现基于存算一体的AI优化。工业现场的智能化对AI模型提出了实时性、可靠性和成本优化的高要求。中国移动通过存算一体芯片技术实现了大模型的轻量化和现场部署优化,将AI能力下沉到工业生产环节,赋能质检、环境监测等多个工业场景。
新控制,打造虚拟化工控系统。为打破传统工业控制的封闭架构,中国移动创新性地采用混合虚拟化技术,将OT控制与ICT系统融合,实现软硬解耦合灵活扩展。通过虚拟化PLC控制技术,不仅大幅降低工业控制成本,还推动了控制系统的开放化和柔性化。
未来,中国移动将与更多产业伙伴携手,深化5G+工业互联网技术在全场景智能化中的应用,共建数字经济新生态,为培育新质生产力和推进新型工业化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