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工业大学食品学院张素芳教授课题组在Food Control杂志发表高水平研究性论文

文摘   2025-01-02 17:38   辽宁  



近日,大连工业大学食品学院、海洋食品加工与安全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海洋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张素芳教授课题组在食品领域TOP期刊Food Control (Q1, IF: 5.6)发表题为“Quality assessment and microbial community succession of finely chopped common carp (Cyprinus carpio) under low-temperature storage: Implications for nutritional composition and spoilage indicators”的研究性论文,硕士生宫浩楠为第一作者,张素芳教授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2YFD2100901)资助。

全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foodcont.2024.111103



01






研究背景





鲤鱼因其高蛋白、低脂肪、营养丰富和肉质肥美等优点而备受欢迎。然而,由于养殖地的局限性,产品的长途运输不可避免。现有研究表明,鱼肉体内的内源酶活性较高,在贮运期间容易发生肉质劣化、脂质氧化、蛋白降解、微生物菌群变化和酶降解等过程。这些因素会导致鱼肉的酸败、异味及颜色变化,从而影响其品质和营养价值。低温冷链运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鲤鱼的新鲜度,但随着运输时间的延长和温度的波动,鱼肉的保质期会缩短,变质的可能性增加。同时,鲤鱼还存在精细分割产品数量较少等问题。针对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鲤鱼精细分割品在冷链储存期间的品质变化规律,具体包括上背部、下背部、胸部、腹部和尾部等五个不同部位的质构、营养成分、微生物多样性及挥发性有机物的变化规律。



02






成果介绍





研究结果表明,鲤鱼精细分割品(上背部、下背部、胸部、腹部和尾部)的营养成分和氨基酸组成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差异导致相同贮运条件下,鲤鱼精细分割品在呈现不同的品质变化、微生物多样性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组成。其中,胸部肌肉表现出最高的总活菌数、松散的质地和最快的脂质氧化速率,而下背部表现出最高的蛋白质氧化速率。低温贮藏后期,优势属BrochothrixLactococcusVagococcusAcinctobacter丰度的增加和2-庚酮、二甲基二硫醚、2-甲基丁酸丁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增多,是鲤鱼分割品腐败的特征。本研究为鲤鱼精品分割品绿色贮藏保鲜技术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对鱼肉的加工和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03






图文鉴赏





图1.低温贮藏鲤鱼不同部位菌落总数的变化(A)和低温贮藏鲤鱼不同部位TVB-N 含量的变化(B)


图2.鲤鱼不同部位在低温贮存过程中的质地和颜色变化 

硬度(A) 咀嚼性(B) 粘附力(C) 色差(D)


图3.低温贮藏鲤鱼不同部位TBARS含量的变化(A) 溴酚蓝结合能力的变化(B) 蛋白质羰基含量(C) 低温贮藏鲤鱼不同部位的总巯基含量(D)


图4. 鲤鱼低温储存不同部位基于属水平的物种丰度热图


图5.鲤鱼低温储存不同部位基于属水平的菌种群落相对丰度


图6.低温储存期间通过GC-IMS测定的鲤鱼不同部位VOC的指纹图谱比较



03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简介:


宫浩楠

大连工业大学食品学院、海洋食品加工与安全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海洋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22级硕士生,导师为张素芳教授,研究方向为发酵食品加工与安全控制。


通讯作者简介:


张素芳

博士,大连工业大学食品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食品学会葡萄酒分会委员,辽宁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主要从事食品微生物资源开发和利用、发酵工程和代谢工程、发酵食品微生物菌群解构和重构等研究。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专项项目子课题等国家级纵向科研课题8项,省市级等其他项目8项。以第一发明人获中国授权发明专利16件,PCT专利1件。发表SCI学术论文40余篇。获2021年辽宁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第3完成人)、2018年大连市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第2完成人)、2017年辽宁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第3完成人)各1项。



图文/宫浩楠 张素芳

排版/段晓敏

责编/赵几融

审核/温成荣


工大食院
此平台为大连工业大学食品学院团委学生会运营管理,意在为全院师生提供一个有时效性的信息交流平台。学院可以通过此平台向学生提供重要通知、考研就业信息及其他相关消息。学生也可以通过平台进行相关问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