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35岁这道槛卡住了人才

文化   2024-03-06 11:16   陕西  
全国两会正在进行,关乎国计民生的各类话题持续火热。其中,针对所谓“35岁就业门槛”,有委员提出“这首先是认知错误”,建议放宽就业年龄限制。也有委员回应“过了35岁就不是青年人才”,认为能力才是最关键的,不要以年龄论人才。
近年来,“35岁门槛”困扰着不少职场人。相当一些用人单位习惯收割“青春红利”,将35岁左右的员工标签化,自觉不自觉地卡起了年龄。面对求职难、流动难、晋升难,“中年危机”等负面情绪,也不断加剧着职场短视化、功利化趋势,甚至出现30岁前频繁跳槽、高强度内卷,35岁之后纷纷“躺平”等扭曲职场生态。
于职场而言,35岁到底算不算老?宗庆后42岁创办娃哈哈,任正非43岁创办华为……年龄从来不是一个人胜任工作与否的影响因子。从一般员工的身体素质和工作能力而言,35岁也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他们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社会实践和阅历积累,心态相对成熟稳健,在处理急难险重任务时也更从容。在我国,16岁至60岁被称为劳动年龄人口,其中24岁至54岁又被称为“壮年”或“核心劳动年龄人口”。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劳动力的平均年龄已达38.4岁,以此观之,35岁正是参与经济社会建设的“黄金年龄”。
随着我国传统人口红利逐步消减,劳动力相对丰富的状态正在发生转变。当此之时,还陷入“年龄窠臼”,任由“35岁就业门槛”横亘职场,不仅可能导致用人主体人才断档,本质上也是一种巨大的人力资源浪费。
一段时间以来,随着社会呼声,多地公务员招录年龄限制出现松动,“破冰”意义显著。让“改变”更具普遍性,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期待相关部门从政策法规等层面进行优化,进一步消除就业市场中的年龄歧视,也呼吁更多企事业单位能够实事求是,回归能力本位,让员工成长与单位发展同频共振。
“年轻是一种品质,而不是一种数量。”特别是在信息大爆炸的今天,所有人都面临新知识新技术的挑战。无论身处怎样的人生阶段,坚持学习、保持闯劲、更新知识,才是“年轻态”的秘诀。永远在成长,时刻在进步,劳动者个体乃至职场整体,必会成为时代风云中的“弄潮儿”。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官场智库
官场智库书店专营政治学、经济学、哲学、历史书籍,客服微❤️号:hxjiao66666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