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行记】成都行(九)——久别重逢篇

文摘   2024-09-22 21:49   云南  

Let's go


成都行

   成都行(九)

——久别重逢篇


此次成都行,见了两位大学同学,以拙文记一下我们的友谊。

袁儿

2001年11月的某天,大学收发室。那时虽已有手机、小灵通、QQ、但大部分人之间的联系还是写信,每个班设一个信箱,每个班都有信箱负责人。
“咦,我的信箱咋打不开了?”
“我帮你看看。”袁儿接过钥匙,帮我打开了信箱。
“谢谢啊,你哪个系的?”
“我经管的,你呢?”
“文学院的。”
这就是我和袁儿的相识的过程。
不久之后我们又在另一个社团里遇见,大家说了啥,聊了啥,全都忘了。只记得已放暑假的一个夏夜,我俩为完成任务,凑在一起。屋外雷雨交加,屋内是两张青春洋溢的脸,两人热切地讨论着……后来我们从宿舍电话聊到QQ再到微信,联系一直没断。
刚毕业那几年,袁儿因为身体,辗转多个单位,多个城市,最后回到成都。我向现实妥协,到边陲小城。
生活不如意、失恋、工作无起色、和领导意见相左的不知所措,怀才不遇的惆怅、初出校门的迷茫……我俩每天就靠聊QQ给彼此打气。后来我还通过袁儿的QQ空间认识了另外一个处境和我们相似的女孩莲儿。那段漫长、了无希望的迷茫期,三个女孩儿每天都要聊一聊,说一说。有几天,我所在的小城停电,没上QQ,她俩联系不上我就不停给我留言。电来后,我面对着满屏的“你在干什么?”“遇到什么事儿了?”“你还好吗?”泪流满面。后来不流行聊QQ,莲儿也和我俩走散了,我和袁儿转战微信继续聊。

“袁儿,我要结婚了。”到红河工作的第四年我发消息给她。
“你需要什么,我来置办。”
“你帮我买婚纱吧(正囊中羞涩,也就不客气了)。”我俩在淘宝上翻了一天又一天,看了一款又一款,挑花了眼,就随便选了一款。收到货后,才发现腰部有点问题。婚期将近,我想缝几针将就算了,袁儿说:“不行,结婚大事,不能将就。”袁儿又和卖家商议另换了一款。生活中我总是很容易妥协,有时又很怂,袁儿却不,她一直冲在前,承担着保护者的角色。
有一天,袁儿发了一张一位男士背着她的照片告诉我:“我要结婚了。”我在电话这端为她祝福,历经坎坷的她终于有了好归宿。机关单位接纳不了她,她就和谢先生自己开店,一分一分攒钱筑巢,养家养孩子,努力为生活添色增彩。
2024年,我计划成都行,原本只想问问她我的行程安排是否合理。袁儿却启动了事无巨细为我操心的模式,以四川人的方式为我安排。
为了帮我找性价比最好的酒店,她先在网上搜索,又顶着大太阳,在近40°的高温天气去实地查看,拍下视频发给我筛选,接连几天跑了好多家酒店。王先生都不好意思地说:“不要太耽搁你同学,影响人家正常生活。”怕我们下高铁不好找住处,她带着孩子倒了几条地铁线到火车站接我们。一见面我俩眼里都涌着泪水,里面含着久别重逢的欣喜,分别二十年依旧保鲜的友谊,无可奈何的妥协退让,和生活过招有时输有时赢的阅历,经历忧伤又体面走出忧伤的感慨……
她放下生意,带我们去逛抚琴夜市,和我们游武侯祠。为给我们接风,她早早地去陈麻婆总店订包间,点下二十多个菜。我怪她太破费,她说:“我老公说了,你的婚纱是我挑的,我就是你娘家人。你带着婆家人到访,按我们四川人的规矩必须要为你扎起,为你撑足面子。如果你自己来,我就带你去‘苍蝇馆子’。”感谢袁儿这么周到地为我考虑。29号袁儿又带我们去她开的店里吃火锅。(鉴于篇幅,另起一篇来介绍吃火锅的情况。)我从未开口说要把侄女托付给她,她却主动揽过来说:“庆的侄女就是我侄女,以后逢年过节来我家过,衣服被子脏了拿来我家洗,天凉了我去看她……”我们回开远后,她又开启事无巨细为侄女操心的模式。哥哥说:“这个快节奏的年代,这样毫不敷衍的真诚太难得。”犹记那天我对家人说:“袁儿最能代表我们四川人,四川人就是热情。”袁儿纠正道:“不是四川人热情,是对你特别热情。”那时,任何语言都多余,我重重地握了握她的手。
最难得的是袁儿的女儿睿睿和欢畅一见如故。两个小朋友手牵着手,有说不完的悄悄话,晚上也要邀约一起睡。看着孩子天真烂漫的样子,袁儿说:“不要说睿睿想和欢畅睡,我都想和你睡了。”征得谢先生同意后,我俩就像当年一样抵足而眠。两个孩子一直聊到深夜,我俩也轻诉了这些年的经历,从未说出口的秘密,还有生活之外,专属于女性的压力,育儿“鸡”娃的忧虑……确如江鹅《俗女养成记》中说的那样:“即使我们都生在这样一个大幅度审视人权的时代,仍然有很多女人,因为压力、或爱、或制约,自主选择或身不由己地投身传统角色,背负起一身的责任重担……”我们都很羡慕爱自己,勇敢为自己活的苏敏,但我们都担着重重的责任,我们都知道生活的出口就在旁边,但我们都没办法潇洒地走出走。在夜的怀抱里,我们鼓励彼此勇敢面对生活给的连绵的阴雨,像读书时一样,登上层峦山脉,做了不起的自己。
     未来会怎样,我们都不清楚,只觉得两个夜晚好短,相聚的时间好短。
     分别时,两个孩子相拥而泣,欢畅成都之行最大的心愿是看熊猫,此时她甚至想牺牲看熊猫的机会来延长和睿睿相处的时间。孩子的状态也是我和袁儿的状态,只不过我们套上了成年人的理智和克制。



海燕

读大学时,我在汉语言文学四班,海燕是三班的同学。不过三班和四班的课都是并在一起上的,由同一个班主任管理。
分宿舍时,我被宿管遗忘了,他忘了把我和文学院的同学分在一起(三楼),而是和其它院系的同学分到了五楼。这样的安排,让我除了上课,和班上的同学联系很少。海燕担任班委,几乎所有开会、领资助、换教室上课都是她来通知我的,她是那种做事很周到,人缘特别好的人,汉语言文学一二三四班的同学都和她合得来。
上大学时,前三排的座位已经不吃香了,但我俩还经常坐在前面。海燕的笔记记得极认真,期末时,是最抢手的复习资料,我没记下来的部分都找她和雅茹的笔记补齐。
除去上课,大家各自忙碌,偶尔在校园里遇到,匆匆点个头,就各自错身相别。一晃,我们就毕业了。
毕业七年后的国庆节,我还在红河工作,接到了海燕的电话。她问:“我和丽莎刚从版纳回来的路上,离你那儿多远?”“大约XX公里。”“好的,我们商量一下,看看是否来看你。”“一定得来。”三分钟后在接到电话:“我们来。”
于是有了三个家庭愉快地在撒玛坝梯田一日游。那天寨子里的哈尼族在路边跳着乐作舞,就像提前彩排了一样。两小时的山路盘旋,崎岖不已,骤雨之后,四处是泥泞,但云海很给力,层层叠叠的梯田就那样从脚拐进寨子。好风景算是为我的招待不周补了台。
2024年,我带着妈妈去成都,公交、轻轨、动车,所有的路线都是海燕提前帮我安排好,我只需要看到车坐上去就好。那次只安排了三天行程,海燕上着班,还抽空给小女准备了两条裙子。我们相约吃了个午饭,在学校王维舟广场合了个影后,匆匆而别。
毕业十周年聚会,我因为生活变故,心情晦暗,没有回学校和同学相聚。聚会结束,定制的T恤和手提袋还有剩余,作为筹委会负责人的海燕问有没有人要,我报了名。很快就收到海燕寄来的聚会纪念品。想着她要自掏腰包给那么多没到场的同学寄纪念品就于心不忍,我把邮费转给她,她没收。
时间晃晃悠悠到了2024年,借侄女上大学,我再计划了成都行。恰好她发带孩子在杜甫草堂边儿喝茶的朋友圈,非常有氛围感。我想我们去杜甫草堂玩,走累了,也可以去体验一下,就和她要定位。
海燕得知我要去成都,有两个孩子要操心,工作异常忙碌的她和马先生商议,相约见一面,还要为我接风。我带了个10人的家庭团就和她说吃饭就不用了。海燕说:“招待自己的家人,有什么要紧?如果是你自己来,我就只会带你去街街巷巷的野一哈。”
为了照顾我们,见面地点她特意选了我们住的酒店旁边的陈麻婆总店(和袁儿选的是同一家)。见面彼此相拥,她和过去一样清瘦,一样美丽。坐下边吃边聊,聊没办法平衡工作和家庭时的妥协,以及一直挣扎着努力的我们。我说为了家庭、孩子纵身一跃后,艰难的适应期和心里的不甘她说起刚毕业那些年没有钱,在成都扎根的艰难,全职在家带娃的两年……
我想起那句话“认真生活的生活的人,总能在困境里瞥见烟火,在柴米油盐中发现美好、创造美好。”海燕属于这一列。当年的同学们,也正在经历各自的喜乐,正在自己的因果里努力修圆满。
临别才知道她下班后又去二娃的幼儿园送东西,再回家拿东西,倒了几条地铁线,出地铁站后一边拽着裙子一边骑共享单车到相约地点。她还像上学时一样的干练。
(从海燕的朋友圈找了张照片,祝福他们永远幸福甜蜜。)
看着她和马先生远去的背影,我心潮起伏,身旁摆摊的摊主的音箱里正唱着“什么也没错过,其实一无所获,谈不上失落,陶醉和麻醉交错……”
时间的车轮滚滚向前,我在心里祈祷我们永远比过去更好,永远少年!




七岁小孩妈妈,为生活奔忙之外,把身体照顾好,把心安顿好,人生即圆满。谢谢你阅读,欢迎你关注。

出行记相关记录:

我家的趣事(四十九)暨成都行(八)——旅途中的趣事

【出行记】成都行(七)——熊猫谷,遇见萌态可掬的国宝

【出行记】成都行(六)天府源头第一渠都江堰

〔出行记〕成都行(五)——重返母校

(出行记)成都行(四)——人间瑶池黄龙

【出行记】成都行(三)——九寨归来不看水

【出行记】成都行(二)——智谋武侯祠  谜境三星堆

〔出行记〕成都行(一)——出发、到达篇


我家的趣事(四十五)——普者黑之行

在旖旎山水间遇见的暖

我家的趣事(三十五)    ——七彩云南·欢乐世界专辑


惠风和畅我的畅
记录生活中的小确幸和生活中那些精神明亮的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