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片推荐】走出心灵的辽阔大地——电影《走出非洲》女主角人物形象分析

文摘   2024-10-27 08:10   云南  

佳片推荐:《走出非洲》

走出心灵的辽阔大地

——电影《走出非洲》女主角的人物形象


     人有时觉得自己走不出困境,但走下去,也就走出了困境。 今天推荐一部心理能量低,自我怀疑时看的电影——《走出非洲》。《走出非洲》根据丹麦女作家凯伦.布里克森同名自传体小说改编,1985年上映,1986年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虽是一部有年代感的片子,片中揭示的内容但却有当下的意义。

      作家通过女主人公凯伦因渴望成为贵族,搭上所有嫁妆和没落贵族青年花花公子布洛.克里布森结婚,并随其走入非洲,在非洲经历诸多故事,最后回丹麦的过程,塑造了凯伦勇敢,坚强,真诚善良、勇于为自我负责的的形象。



     凯伦知道自己要什么,勇于行动,勇于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为自己兜底。凯伦想要贵族头衔,想进入上流社会成为男爵夫人,一心向嫁给贵族,先和克里布森的弟弟结婚,被甩后又和没落贵族克里布森结婚(他娶她,她给他钱花)。凯伦为丈夫庄园,计划随丈夫到非洲后养牛。丈夫克里布森擅自改变了庄园的用处,放弃养牛,擅自购买了1000公顷地的咖啡树;克里布森生性浪荡(结婚第二天就去打猎,归期不定),只会花天酒地(出轨无数次),非洲的气候并不适合咖啡豆。生气的凯伦准备收拾行李一走了之。但愤怒之后,她想到这是自己全部嫁妆,不懂农事的她硬着头皮开始打理咖啡园。咖啡园要能维持下去,她得克服高原气候、劳动力短缺,市场压价、野生动物的威胁等诸多困难。克里布森毫不顾忌妻子的感受,几个月几个月的消失,她竭尽所能打理农场。男爵克里布森把婚姻当交易,她却想把交易变成踏实的婚姻,还计划着生一个孩子。她本有抽脚离去开疆辟土的能力,但她选择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不幸来了,丈夫在外花天酒地,把梅毒传给她。因非洲医疗条件有限,她必须回丹麦治疗。面对50%治愈率,她没有大吼大叫,没有手撕渣男,闹得鱼死网破,也没有绝望而终(一般人的反应大抵如此)。经历长达一年的治疗后病是好了,她也失去了生育能力。痊愈后,她没有逃避,依然选择再次回非洲,回到丈夫身边,仍想和他经营农场。丈夫也爱上了她,但克里布森改不掉花花公子的本性。凯伦再一次发现丈夫出轨后,忍无可忍的她只说了句“你去城里生活吧”,两人就此分开。尽管凯伦为婚姻付出了全部嫁妆,健康的身体,做妈妈的资格,舒适的生活,忍受婚姻的孤独与丈夫的不忠,她选择优雅转身,带领农人们继续干活(丈夫去城里后还来找她要钱,丈夫找到下一任后,两人才离婚)。


     钱是自己赚的;路是自己走的;摔倒后,自己起身,拍拍泥土,凯伦走得坚定也执着。尽管她内心也极度痛苦,却极少抱怨,勇敢地为选择买单,为自己兜底。


     凯伦勇敢而洒脱。非洲草原虽然风光旖旎,有苍莽的群山,幽深的山谷,奔驰的水牛、斑马、大象,成千上万的火烈鸟……但也危险重重。到非洲后她没有驻守闺阁,拿着枪骑着马飞驰在草原上。在战争爆发后,又一个人冒着迷路,被野兽吃掉,被不明身份之人袭击等危险,穿越非洲,千里迢迢给丈夫送物资;片中她三次遇见狮子,她一次比一次勇敢,一次比一次坚定……凯伦一直在成长,勇敢让她与众不同。她的勇敢让她遇到另一个也勇敢、坚毅、热爱自由胜过一切的灵魂伴侣丹尼斯。丹尼斯却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他不关心凯伦的农场、收入,来去毫无羁绊。
    “爱存在于爱本身的行为中,而非一张证明中”“我与你在一起是我选择与你在一起”“我不要过别人心目中理想的生活”“如果有一天,我发现我为别人而活,我会暗自凋零”“我不会为了一张纸而更爱你一点”这是丹尼斯的爱情观,这让想要稳定家庭的凯伦很受伤。(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本身就很复杂,谁能保证自己就能抽丝剥茧看清自己,全身而退?我不能,我会把亲密关系里顾忌对方的感受,理解为责任;倾听听对方的声音,理解为支持,或者说是依赖。)但丹尼斯不需要凯伦为她做任何事,包括缝扣子这样的事……但凯伦就是凯伦,她有能力接收一切情感,也有能力拒绝任何情感。


     凯伦真诚而善良。当时西方人仅把非洲当做殖民地,只想如何在此攫取财富。初到非洲的凯伦也和他们一样,认为非洲本地居民无知又落后,对非洲人满是傲慢,为改变他们教他们学西方礼仪,让侍从们戴上白手套,到她要离开非洲时,才意识到自己或许错了,让侍从褪下了手上的白手套。在找酋长谈判的过程中,她看到有个非洲少年腿受伤,说服少年让她为其治病,并为其安排工作。为解决人工的问题,她说服部落酋长让部族的人去她的咖啡园工作,为让部落里的孩子受教育,她请来牧师为他们授课,一直坚持到她离开非洲。


     经历艰难的种植、管护,咖啡丰收了,但随后的一场大火将凯伦所有的财产化为灰烬。她破产了,庄园将被英国政府收回,她决定离开非洲。但那些为她工作的人却没了去处,她开始四处奔波,只为在农庄工作的非洲土著能有立锥之地,为此不惜向新来的提督下跪。她的善良、大爱感动了提督夫人,提督夫人答应了她的请求。她的举动太震撼,让之前拒绝他进入的男人俱乐部的男人们也向她敬酒,为她点赞。她赢得了男爵夫人之外属于自己的名誉。丹尼斯也被折服,而发生了改变,决定和她一起回欧洲。


     凯伦坚强。出发前的那天,凯伦打包好行李等来的却是丹尼斯飞机失事的消息。凯伦心里的灯再次熄灭。凯伦上火车前她把丹尼斯送给她的指南针转送给非洲仆人,并让仆人不要叫她夫人,叫她的名字。尽管此时的她一无所有,但她又不是真的一无所有,她找回了自己的名字,找回了自己,拥有了永不弃她的无形财富来继续自己的后半生。


     回国后,她用余生写下自己在非洲17年的经历,也就是自传体小说《走出非洲》,并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成为和安徒生齐名的“文学国宝”。


    反观当今,有多少女性把拥有、占有当做目标,奉行“我即我拥有”,把自信、独立、风光建立在“我所拥有的”上,一旦失去“拥有的”地位、名望、职业、财富后,自信独立瞬间烟消云散,开始了暗淡的人生。还好有凯伦,她是另一个活得精彩的版本,也是我喜欢的版本。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80后的文学爱好者,妄图在阅读和写作中安顿自己的七岁小孩妈妈;当过18年中学语文老师,渴望在文字世界里找回遗失乐园的困顿者;闲暇之余写小文,记录生活的平凡人。谢谢你阅读,欢迎你关注。



佳片推荐:
请继续坚持,这是我正打算做的事——观《书店》心得
身处泥淖,唯有自救——观《肖申克的救赎》有感
身体是疼的,精神是自由的——《肖申克的救赎》中经典台词分享


惠风和畅我的畅
记录生活中的小确幸和生活中那些精神明亮的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