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30日,是朋友人生佳茗和才尽江郎结婚28周年(镍婚)纪念日。
他俩在朋友们眼中一直是幸福的范本。
一位朋友说起佳茗,就无不羡慕地说:“佳茗啊,她太幸福了,江郎知道她爱吃糖山楂,下班就会顺道带回来。哪个鬼知道我爱吃啥呀。”
在我另一个喜欢拍照的朋友的镜头里:佳茗和江郎跨过水沟,佳茗在前,江郎在后为她边拍照边整理裙子的温馨。
在婚姻中,被允许做自己,是深度被宠爱的象征,是幸福中的幸福。在我眼里,佳茗爱读书,爱写文章,品茗斋的每一篇推文后,江郎都用“赞”和“再看”鼓励,时不时还有打赏,钱不在多,重要的是正向回馈,让佳茗能更沉浸地做自己。
在佳茗的文字里,江郎是“理科男”。但这个“理科男”是佳茗爱芭蕉江郎就为她栽下芭蕉的人;是夏天去农贸市场买菜顺手带回荷花、秋天带回玫瑰的人;是家中闹鼠患时,想方设法驱鼠的人;是花草枯了,楼上坠物了,就赶忙去修枝栽种,第一时间想办法解决问题的人;是结婚纪念日,会送上“谭木匠”,给佳茗买新装的人;也是一路陪佳茗从新鲜感,走到安全感,再到归属感的人……
生活中,无论江郎做什么,佳茗从不扫兴,照单全收,再感叹一句“女人真的很好哄”。随处是你懂我的“碎言碎语”,我知你的可可爱爱;是你让我心动,我让你心安;是你知心疼我的不容易,我懂得照顾你的小情绪;是生活艰难时,相扶相携;生活安稳时,相看两不厌。
他们是彼此的知已,彼此信任,彼此珍惜,彼此成全(佳茗的定义是高级合伙人)。
最难能可贵的是,佳茗会记下点点滴滴的感动,把每个寻常日子酿制成诗和远方。我把佳茗记录的生活当哲理书看,天天端着“小板凳”坐等更新,那些细腻的文字背后是具象化了夫妻俩“她在闹,你在笑,如此温暖一生,平凡而不平庸”。
每次我们的“友伴读书”活动,江郎都会帮着佳茗布置场地、帮书友照顾好小朋友等后勤工作,不辞辛劳。
在一次读书会后,书友们问及两人的相处秘诀,江郎说:“人到这个年纪,哪家都会有争吵,但吵架之后,不能摔门而去,摔门是不负责的表现,该洗碗还是要洗碗,含着眼泪也要洗,这才是男人的担当……”这个细节让我相当感慨,因为我和众多小姐妹吐槽过那些一争吵就摔门找朋友喝得酩酊大醉,留下妻子一个人在家照顾孩子,伺候老人,还得流着眼泪洗衣、做饭、拖地的“大丈夫”。
有一次我们几个朋友聚会,大家聊起家家都头疼的婆媳关系,江郎非常坦诚,他没有像其它男人一样对自己的妈妈偏私袒护,更没有忽略佳茗的付出,直言道:“我老母亲是旧社会走过来的,她身上有很多旧观念,难为佳茗和老人相处得那么好,我母亲最后那些年,对这个儿媳妇是相当满意。”
江郎还给我们讲了一件事,“老人喜欢戴首饰,但当时家里的经济条件不好,我母亲戴的是一个不值钱的银戒指,佳茗见了,就把她手上的金戒指褪下来,套在老人手上,那天把我感动的……”
佳茗在一旁解释道:“当时把戒指给老人也是随心之举,那天回来后,老姜也不管家里还欠着好多钱,拉着我就要给我买钻戒,我也被感动了一把。后来我又陆续给老人添了几件首饰,老人身故前要给我,我又劝说老人,留给老姜的三个姐姐做留念。我一直觉得老人家一辈子趟在苦难中,生活不易,老人年纪大了,我们还有很多美好的日子过,所以凡事应先尽着老人。”
佳茗还告诉我们,“老姜是个孝顺儿子,那时我们还没买车,从开远去老姜的老家,除了坐车,还要走一段山路,很不方便,但我们还是坚持每个月去看婆婆。婆婆八十岁那年生病在床不能动弹,家里几个姐姐觉得老人年纪大了,不宜搬动就医,要放弃治疗,我和老姜毫不犹豫地叫了救护车……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康复,老人又活了十几年,直到九十三岁去世。”婆婆去世后,佳茗还写了一篇文章(婆婆大人),情真意挚,催人泪下。
那晚,我们聊了很多,有书友感慨地说:“如果早点认识佳茗和江郎,人生怕都会改写。至少,在处理很多家庭问题时,我们能找到方向和诀窍。”
都说幸福的婚姻是需要经营的,佳茗和江郎婚姻幸福的秘诀就是看到对方的付出,照顾对方的感受。接住对方的情绪,捧住彼此的心,多一些肯定、鼓励和赞美,少一些抱怨、责备和挑剔。
佳茗总说自己在婚姻中是个有点传统的人。在他们的讲述中,我仿佛看到爱情最好的样子:与君初相见,恰似故人归。有岁月可回首,就以深情共白头。只缘感君回顾,使我思君朝与暮。
祝福他们一直幸福下去!也祝福天下所有有情人皆能握住幸福密码,长长久久地幸福着。
佳茗为他们婚姻纪念日写下的文字:
《一梳白发齐眉》
移步品茗斋品读更多佳茗原创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