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继续坚持,这是我正打算做的事——观《书店》心得

文摘   2024-10-08 06:42   云南  
十一假期,欢畅在一旁做数学作业,我打开电脑看大数据推送的电影《书店》。
《书店》改编自佩内洛普·菲兹杰拉德(不是写《了不起的盖茨比》的菲兹杰拉德)同名小说。影片娓娓道来,没有大起大落,节奏缓慢,演员表演不疾不徐,张弛有度,海边小镇风景优美,很治愈。片中关于好书和书的意义,甚得我心。他说:“一本好书是一位大师的精魂凝结而成的,值得超越生命而永久珍藏。因此,毫无疑问,书是必需品。
关掉电脑,原本只想发一条朋友圈,不料却越写越长,遂放弃,还是发一篇推文吧。
《书店》以曾在书店打工女孩儿克里斯汀的口吻讲述主人公格林在丈夫去世后,在小镇开书店的故事。
格林是爱书之人,曾在书店工作,在书店和丈夫一见钟情。丈夫去世后,格林回到家乡小镇,用阅读和散步来疗愈自己。

镇上的人们没有阅读的习惯,唯一读书的人是老派的贵族布朗先生,他已深居简出多年。大家认为日常生活已经让人疲惫不堪,谁还阅读?但格林还是想把文字的温暖力量带给小镇的居民。于是她决定开一间书店。
格林打算把小镇上已荒废七年,住满老鼠和鸟雀的一间老屋收拾出来做书店。于是她先到银行申请贷款(银行家不看好书店生意,出言嘲讽),后又找律师办理相关手续(律师办事故意拖沓),再把自己的行李搬进老屋,做了几排书柜,新书摆上书架,还请了上学业余时间兼职的克里斯汀(小学生,外冷内热,她不喜欢阅读)作自己的帮手,格林的书店就这样开了起来。
格林用心选书,认真经营,随着时间推移,来格林的书店阅读的人络绎不绝,连过了多年与世隔绝生活,从未邀请过任何人的贵族布朗先生(很赞赏格林的选书品味)也邀请她到自己的庄园做客。

我与世界格格不入,我只与你惺惺相惜
小镇上的贵族加马特夫人(一直阻止格林开书店,曾想抢走老屋开所谓的艺术中心)是小镇上的风云人物,眼看自己的风头被人抢走,她嫉妒至极。她在心中酝酿一个恶毒的计划,让在政府部门工作的侄子利用职务之便,推动制定法律(规定有文化意义的老宅政府有权收回)。随后又在小镇的另一边开一家书店和格林抗衡,再联系银行家对格林施压,逼格林放弃老屋的所有权,找到教育部门举报克里斯汀未成年就开始工作赚钱,让格林失去自己的得力助手。

当格林茫然无措地坐在海边,等待内心平静时,布朗先生来了,布朗对格林说:“请继续坚持。”格林回答:“这是我正打算做的事。”布朗先生表示愿意为了书店,他愿意去找加马特结束这场迫害。但事与愿违,布朗先生未能说动加马特放弃计划,最终突发心脏病死在了自家庄园门口,格林失去了小镇上唯一的知己。

屋漏偏逢连阴雨,很快格林的书店被政府收回,加马特派人暗中调查说书店地基下有一厘米的积水,因此她得不到任何赔偿……格林,抚摸过一本本书的书脊,趴在地板上感受老屋的温度后,伤心地她离开小镇。离开时,克里斯汀带着她推荐的书来送她,格林抬头微笑时,发现自己的书店已淹没在浓烟中……
多年后,克里斯汀继承格林的遗志,也开了一家书店,她把在格林书店里感受到的温暖与力量传递给世界。
芸芸众生中的每个个体,谁没有自己的“我执”?前段时间我曾处理过一位公务员的辞职函。后来听说小姐姐辞职去开了家二十四小时营业的面包店,她认为面包店才是自己的理想,面包店的工作也很辛苦,但小姐姐还是唱着歌做着面包。佩服小姐姐的勇敢。
此处小姐姐的的面包店和格林的书店,对于个体的意义是一样的。
《书店》的作者佩内洛普·菲茨杰拉德年近六十才开始文学创作。在过往漫长的职业生涯中,她也一定有过很多挣扎,花甲之年,她终于捧起自己的热爱,完成自己的使命。
一个人能做自己热爱的事是幸福的,坚持做自己热爱的事是很难的。但总有人正勇敢地做着自己。《燃情岁月》中这样形容这种人:“有些人能清楚听见自己心灵深处的声音,并按照自己的声音生活,这样的人。不是疯了,就是成了传奇。
祝福每个人都有勇气掰着生活的手腕过招,做热爱的事,成“传奇”。就算输了,也能像格林回答布朗那样说:“坚持,这是我正打算做的事。”


片中金句(蓝字为笔者的解读):
1.在书店,人永远不会感到孤独。(那是因为有书,书是我们通往世界的任意门。走进书里的万千世界,怎会孤独?)

2.她曾和我说过,当我们读一个故事,我们身在其中,书的封面就像房顶和四面的墙壁。一个家,她最喜欢的是你读完一本书的那个瞬间,那些故事会像最真实的梦一样持续陪伴你。(书不会说话,但它能给予你的,除了丰富,除了治愈,还有无穷的力量。正如苏轼所说:书富如海,百货皆有。”)
3.她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又被夺走了,但她身上有一种品格是他们永远夺不走的,就是勇气。(世间所有的东西都可以挑,就是日子不能挑,人间疾苦,就是世间众相,但有勇气,就无所畏惧。)
4.一个人的一生如果能够赠与一件礼物,一样带给另一个美好、希望和勇气就够了。(生命的幸运在于此,如伯牙遇子期。)
5.我一读书就丧失了所有的时间感。(沉浸在书中,与书同在,忘记的何止是时间,还是那些无奈的现实和境遇。)
6.她虽然离开,然而阅读永不落幕,于是所有的失去都有了意义。(在阅读里和自己和解,和世界和解,和一切握手言和。)

7.有时候精神的富足并不能抵挡不幸,但文学传递的力量却切切实实改变着所有(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条通往自我的路,在路上的尝试,狭路上获得的启示,没有一个人能成为完全的自己,但每个人都力争成为自己,竭尽所能。)


七岁小孩妈妈,为生活奔忙之外,把身体照顾好,把心安顿好,人生即圆满。谢谢你阅读,欢迎你关注。


相关阅读:

身处泥淖,唯有自救——观《肖申克的救赎》有感


惠风和畅我的畅
记录生活中的小确幸和生活中那些精神明亮的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