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说:“我们从来不知道人生有多长,也不知道自己的内心想奔跑多久,我们也清楚地意识到,努力地向前走,就是对人生最好的馈赠。我们那么努力,不是为了感动谁,也不是为了证明给谁看,或许只是因为不甘心内心最好的自己被无辜遗弃,而日日夜夜告诉自己永不放弃。”
本稿写于2023年11月,情绪不好时,写完一直放在草稿箱里,清理草稿时差点儿删掉。为勉励自己不要在人生旅途中“弃跑”,故公开。
偷些光阴盛待自己
对我这个年逾不惑的中年人来说,最不够用的永远是时间。
高龄改行实在是个不明智的决定,在新行业中,对别人来说是常识,于我却是知识。一个简单的问题,我得反复核实,反复修改,就算这样,做出来的结果也不一定正确。记忆力减退,学习能力下降,研究半天才能到下一个环节,时间在蹉跎中无情流逝。工作总是前后相续,接踵而至,我疲劳地应付着,像一尾搁浅在沙滩上的鱼,看不见海水,无力地挣扎。
有时候巴不得一天72小时,除了必须要干的工作,还可以陪小女读读书和她腻歪腻歪。如果上天垂怜我,就恩赐我一段时间让我梳理一下思想,让自己尽情安排。但现实是时间永远不够,想读的书只读了个开头,要写的稿子永远停在脑海里。我只能看着满屋子繁乱和自己生气,气自己无能,气自己不会统筹,气自己不够勤奋,气自己不够智慧,气自己大脑进了水做了个不明智的决定……
( 拔剑四顾心茫然)
那一天培训结束的时间比日程上提前了半小时。金子一样可贵的半小时,我计划着先去市场买孩子念叨了很久的烤鸭,回家做饭,等家人回家。如果还有时间就读一读买回来很久才读了一点的《沙乡年鉴》。骑着车,哼着歌,买好了烤鸭,回家,刚掏出钥匙开门,电话响了,“你快回来。”我拖鞋都来不及换,放下冒着热气,香味四溢的烤鸭,赶回去改一份马上要上交的材料。八十二岁的老婆婆问:“你要去哪里?”“上班。”“这个时候还上班,啥子时候回来?”“不知道。”尾音飘在空气里,不知道她有没有听清。等我再回家已是晚上9:00,家人们留给我的烤鸭,酥脆的外皮上的油已板结。
当然也不是每次都这么倒霉,也有很多偷时间成功的幸运时候。
被安排去马路值守,守到一半,恰逢下大雨,交警安排我们几个志愿者先在屋檐下躲雨,我偷到了半个小时,迅速整理思绪,很快物我两忘,坐在街边在手机上记录下一千字,虽然只偷得半小时,但那一夜恬然入睡。(详见:马路值守)
工作群里通知去参观一场展览。尽管不能下班,但终于可以走出办公室。每想到早晨微凉的风和蓝丝丝的天空,我就高兴。参观结束回到家,洗菜、煮汤、煮面条,等家人回来共享午餐。我们吃的很简单,但就着窗外亮亮的阳光、绿绿的植物,还有几朵开得不甚鲜亮的月季我吃的很从容,还聊了会儿天。那天早上天空的蓝,让我高兴了一整天。
读书会的朋友们商议下一期活动分享马伯庸,我却连一页都没读过,心里焦急。恰逢我要整理档案,有很多文件需要打印。我偷来等文件从打印机出来的几分钟读《长安的荔枝》,很奇怪,平常读书我只记得住大概,见缝插针读的那些章节,我居然记住了细节。还利用那些细节写了读书心得。(详见:【第61期】《长安的荔枝》人物塑造方法浅析)
乡野里长大的小孩,心里永远住着一片田野。去乡镇出差,站在一片割完了的稻田旁边,乡镇负责人正筹划着要“关水”,我赶紧采访:“为什么要关水?”“因为整个冬天都没有雨,关上水附近的老百姓才有灌溉的水。”“就是一个小型水库。”……我偷到一个问题的答案,刚好我另一篇文章需要一个细节,再次偷时间成功。
有段时间,我怪自己头脑不清醒,做了让自己后悔的决定,情绪坏到顶点。我想要去看一棵树,一棵古树,也许在年轮里,我可以找到答案,像想见一个人一样迫切,想到淌眼泪。不知道是不是“念念不忘,引来回响”,我们居然被安排去一个村助农。在村里我见到了高大的拐枣树,甜甜的香气撑开果皮,漫溢在空气里;长着细碎叶子的橄榄树,咬开一个,酸涩中还有回甘;一棵百年老榕树,饱经风霜的树干和茂盛的枝叶,仿佛在讲生存的故事,生活的故事。风景医治了心疾,安顿了我不知放在何处的心,又偷时间成功。
我偷时间最成功的是每天早上,趁着给孩子做早餐的间歇,写稿子,几个月下来也写了八九篇上万字。也包括这一篇,虽然用了几个早上,但敲着敲着就记下来了,记下来就算是给自己的交代,记下来就是永恒。
我明白没有工作,我会饿死;不能读书,不能记录,我同样会死。只是敌不过现实的现在,若能不停地“偷”些时间做些无用的事情,盛待自己,于我就是天堂般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