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材编程法(二):增加细节

教育   2025-01-25 19:02   山西  







周飞  

湖南湘西贾高辉名师工作室核心成员。曾获“语文教学名师”、优秀德育工作者、高考阅卷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出版教研论著3部,主持或参与省课题2项,在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教研论文40余篇。


座右铭

教育即生长,语文即生活;教育是一种情怀,更是一份责任。


素材编程法(二)

增加细节


2025

改变文章的情感和认识过于单薄和瘦弱的现象,最重要的是增加细节。


增加细节,可运用想象,添加当时当地的场景、心理、肖像等细节,使之丰满起来;也可用精细的笔墨刻画人或事物的某一部分,使之合理放大,从而使读者“看”得更清楚,受到的情感激荡和理性冲击更强烈。


增加细节,也须注意:要在关键处使用,即在最需要精细刻画的地方(最能表达情感的地方,最能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地方,最能表达自己情感倾向与观点的地方)使用,不可漫无目的;使用笔墨时要根据情况,有时可能用墨如泼,有时也要惜墨如金,不可贪多。


例如以“善行善举,人人可为”为话题作文,可选取“‘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王振义”“‘毛衣奶奶’韩翠菊”等素材作为例证。处理素材时,将材料的闪光点用细腻的语言充分展示,动人的细节自会传递出感人的力量。


片段示范


善心善念人皆有之,善行善举人人可为。王振义院士始终心存善念“只想病人能好”。那张普通A4纸上“余于病者当悉心诊治”“绝不接受不义之财”的毕业誓词,他专门手动将其加黑,并一直珍藏。“毛衣奶奶”韩翠菊抓紧每分每秒为孩子织毛衣,她的善心善念温暖了外来务工人员孩子的冬天,也感染了身边很多人。心存一份善心善念,善行善举也将变得轻而易举。我们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关爱的举动、一句亲切的问候、一次尽心的援手,也许就会温暖他人,照亮生命。




相关素材





不计名利,“只想病人能好”


1959年,王振义首次面对白血病挑战却遭遇失败,但他坚持不懈,历经数年探索后,发现全反式维甲酸能诱导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分化为正常细胞。面对一名患病小女孩,他冒险建议其服用试验中的药物,尽管面临劝阻,但他坚信科学,最终小女孩痊愈。这一突破在23例患者中均取得显著疗效,论文发表后引起全球轰动。


王振义并未止步,他与学生共同提出“全反式维甲酸联合三氧化二砷”疗法,将最凶险的白血病五年生存率大幅提升至97%以上,此成果被誉为“新中国对世界医学的八大贡献”之一。尽管该疗法备受瞩目,王振义却选择无偿向全球推广,坚持“只想病人能好”的信念。这种黄色小药丸,价格低廉且效果显著,成为患者的福音。


王振义的书桌上,珍藏着一份“震旦大学医学院毕业生的宣誓词”,一张普通的A4纸上,有两句话被他手动加黑:“余于病者当悉心诊治,不因贫富而歧视,并当尽瘁科学,随其进化而深造,以期造福于人群”“余于正当诊金之外,绝不接受不义之财”。


王振义的大爱不仅限于医疗救治,还体现在多次捐款和设立奖励基金上。从汶川地震伤员援助到上海市慈善基金会捐款,再到设立青年医师奖励基金,王振义始终在行动。2020年,他将未来科学大奖的百万元奖金全数捐赠给瑞金医院慈善项目,已惠及65位患者。





“毛衣奶奶”韩翠菊:织了上千件,暖了很多人


到2024年,浙江宁波耄耋之年的“毛衣奶奶”韩翠菊已坚持织毛衣19年,为四川、贵州等地的孩子送去温暖。2005年,韩翠菊看到外来务工子女缺衣少暖的新闻后,立刻动手织了36件毛衣送到学校,孩子们非常喜欢。此后,她立下目标,每周织一件毛衣,让孩子们过个暖冬。韩翠菊精心挑选耐磨羊毛线,根据孩子特点设计样式图案。她利用一切空闲时间织毛衣,包括等公交、等号看病,甚至旅游途中。


韩翠菊的善举感染了很多人,吸引了编织爱好者、爱心企业加入,一起为孩子们织毛衣送温暖。社区还成立了“慈爱编织室”,让更多人参与进来。韩翠菊刚退休的侄女韩佩芬也加入了这个行列,韩翠菊希望她能传承这项事业。如今,“毛衣奶奶”已成为传递温暖的象征。



来源:《语文报·高考版》

责任编辑:赵 敏

责任校对:王 静

终审(负责人):王 睿




订阅方式

扫码进入“语文报高考版”微信小店,更多精彩任你挑选。

关注我们

扫码关注“语文报高考版”微信公众号,更多精彩内容助你高考无忧。

— END —

来源 | 《语文报·高考版》



语文报高考版
“语文报高考版”微信公众号由《语文报•高考版》开设,读者定位群体为所有准备参加高考的学生及高中语文教师。紧扣高考趋势,贴近学生实际,为学生提供系统、有针对性的专业辅导。是报纸与读者,编辑与作者、读者互动的良好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