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围屏
文言文中有大量的虚词,例如《节士》中的“固立之,弃其室而耕,乃舍之”“而致诸侯乎季子”,《反质》中的“常何以也”“东西至日所出入”,《非相》中的“无害为君子也”“行若将不胜其衣”……这些句子中含有虚词“其”“而”“乃”“乎”“何”“所”“为”“若”。
虚词是连接实词的桥梁,虚词将实词连接起来才组成句子。虚词一般分为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代词、拟声词几种。虚词在高考全国卷中曾一度单独设题进行考查,后来取消,将考查点分散到断句、翻译题当中;自主命题卷,虚词题保留时间较长,尤其是北京卷,这个趋势一直在延续,可见虚词对于文言文理解的重要性。
2024年高考全国新课标Ⅰ卷第13题第(2)题:李陵曰“思一得当以报汉”,愧苏武而为之辞也。其中考查到“而”,这里表因果关系,可解释为“所以”;2023年高考全国甲卷第13题第(1)题:泫然流涕曰:“过是,虽欲竭力,复可得乎?”其中考查到“乎”,这里表反问语气,可解释为“吗”;2023年高考全国乙卷第13题第(1)题:此若反国,必诛无礼,则曹其首也。其中考查到“若”,这里作连词,表示假设,可解释为“如果,假如”。此外,断句题也基本都涉及虚词,如2023年高考全国新课标Ⅱ卷第10题:夫为人A所B陷C而欲胜D敌E不亦难乎F臣故曰无术焉G坚之类H是也。这里一个句子就考查到“为”“所”“而”“乎”等虚词;2022年全国新高考Ⅰ卷: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除上述提到的一些虚词,这里还考查到虚词“且”。
知识手折
来源:《语文报 高考版》
责任编辑:于 烨
责任校对:原 婧
终审(负责人):王 睿
更多精彩
点击获取
订阅方式
扫码进入“语文报高考版”微信小店,更多精彩任你挑选。
关注我们
扫码关注“语文报高考版”微信公众号,更多精彩内容助你高考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