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游民”热点命题作文导写

教育   2024-12-25 07:04   山西  



文题呈现


材料一: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你赤手空拳来到人世间,为找到那片海不顾一切。——高晓松作词、许巍演唱的歌曲《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


材料二:

旷野上也是要“随地大小班”的,希望大家对旷野祛魅。——前公关人小羊,裸辞之后,持续辗转了几个数字游民基地,不仅在来回的往返奔波中体力和精力都跟不上,而且在不断的辗转中,吃着便宜的路边摊,努力寻找安静网好的地方写稿,已经沦为“数字牛马”。


材料三:

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中。——卢梭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风 筝

 

江苏省天一中学 张宇灏


“诗和远方”在哪里?我们在生活竖起的铁栏杆内四处张望。数字技术重构了生活的基点,“自由”一词被浮生言语涂抹得越加厚重,辛辣得刺眼。曾经自由是宽泛的定义:一张车票,一把吉他,一个皮箱……而现在那些代表“自由”的“诗和远方”究竟是什么?


我想,它是对超越平凡的渴求,涤荡俗世浮色的精神自由。人生来便是一只风筝,向往着蓝天与远方。被沉重物质生活系上引线,生活成为我们的枷锁。为了生计,多数人与曾经的理想渐行渐远,不过心中仍葆有对笼外蓝天的向往,在“行到水穷处”时,卸下镣铐飞往蓝天的欲望也达到极点。可,外界真的是乌托邦吗?枷锁只是束缚着我们吗?


也许并非如此。引线牵动风筝,将风筝带向远方,枷锁并不一定会使我们的脚步拖沓,在枷锁之中,我们才可获取真正的自由。现实枷锁牵住了理想之线,使我们目之可及而非感到遥遥无期,让我们在现实中起舞而非幻梦中沉沦。堂·吉诃德最终也从骑士梦中醒来,为他的幻梦向神父忏悔。而外卖诗人王计兵在繁复奔波之际留下人间烟火气,这烟火气正来自他对当下生活的省知,因着他在往返无常的生活基础上乐观追求精神自由,才能摆脱人间表面上的相似,高喊“我笨拙地爱着这个世界”,作出朴素而隽永的诗篇。


尽管我们被生活引线所牵引,但心灵亦可翱翔天穹。正如风向由自然决定,但逆风还是顺风飞翔都由我们自己决定。获得自由的关键就在于能否摆脱现实为精神铐上的枷锁,最终获得精神上的丰满。史铁生大半生侧卧病榻,身体的伤痛将他与轮椅捆绑,但他超脱了现实的枷锁,生命在写作之路上璀璨如歌。他碾过成为伟大作家的曲折小路,将自己落日般的余生烧炼成烈阳。他的自由戴着枷锁,他的生活踏实又无比灿烂,这种老舍笔下“变而不猛的曲折”并非十全十美,但有滋有味,寻觅自由的不二法门就在其中,光靠“精神胜利法”是触不到的。


因此,自由需心灵向下扎根,在生活本真内搭建秩序高墙:向外飞翔时不能忘却身后的引线,那些肩上的背负与岁月赠予的清醒冷静。断了线的风筝只会飞向死亡的方向。现实枷锁是自由之根,寻回所牵绊的不可割舍,才能肆无忌惮地翱翔。空中徐徐飘荡的乌托邦建立在世人的痛点之上,是“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的一座座围城,在不断滑向情绪宣泄的深渊。当下无数的“数字游民”摆脱了体制,却依然要面对“随地大小班”的现实,而后重新陷入自我怀疑困惑的深渊,这是对“理想的自由”的狭隘理解。真正的自由不该是“要么一切,要么全无”此等恣情纵欲的心之全蚀,而应像村上春树所言“同纤尘不染的太阳一同醒来”的“有所待”。每一个现实当下的精神饱胀才是枷锁的润滑剂,是自由起飞的燃料。


随着引线指路,我们终将摆脱物质生活的束缚飞向精神自由的彼岸。枷锁维持着我的形体,而自由将重塑我的生命。


玩转点评


本文首先思考“自由”含义的变迁,提出“诗和远方”是对超越平凡的渴求,涤荡俗世浮色的精神自由。接着用风筝的比喻来统筹现实枷锁和理想自由的关系,第一层关系为在枷锁中才可获取真正的自由,现实枷锁助力实现自由理想;第二层关系指向心灵自由可以摆脱现实枷锁,能够选择的心灵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因而,作者提出自由需心灵向下扎根,在生活本真内搭建秩序高墙。全文思考深刻,尤其值得一说的是对现实当下的理解并非泛泛而言,而是聚焦“肩上的背负与岁月赠予的清醒冷静”,说理语言形象而深刻。

更多关于“数字游民”系列文章请关注《语文报高考版》大读写系列,点击购买:




来源:《语文报高考版》大读写系列

责任编辑:赵 敏

责任校对:王 静

终审(负责人):王 睿




订阅方式

扫码进入“语文报高考版”微信小店,更多精彩任你挑选。

关注我们

扫码关注“语文报高考版”微信公众号,更多精彩内容助你高考无忧。

— END —

来源 | 《语文报·高考版》



语文报高考版
“语文报高考版”微信公众号由《语文报•高考版》开设,读者定位群体为所有准备参加高考的学生及高中语文教师。紧扣高考趋势,贴近学生实际,为学生提供系统、有针对性的专业辅导。是报纸与读者,编辑与作者、读者互动的良好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