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人黄钺:在天水,发动了辛亥革命最后一场起义
文摘
2024-12-12 10:53
甘肃
老王讲陇史:民国风云(4)——湖南黄钺和甘肃天水秦州起义 这是一场几乎被人们忘记的起义。这就是甘肃天水的秦州起义。也是辛亥革命中的最后一场起义。1911年10月11日,湖北武昌爆发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的大幕由此拉开。随之全国响应,10月25日,陕西就爆发了起义。然而,甘肃响应辛亥革命的起义,却姗姗来迟。1912年2月12日,满清王朝的末代皇帝溥仪宣布退位,历史进入了民国共和时期。谁知,就在末代皇帝退位后一个月,甘肃才爆发了响应辛亥革命的起义——秦州起义。这场姗姗来迟的起义背后,是辛亥革命中的最后一场起义。它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玄机呢? 甘肃天水,古称秦州,有人将它同秦岭、秦川合为三秦。这里山水秀丽,民风淳朴,物产丰富,自古为甘肃东南的重镇。不料,一天半夜,安静的天水城内,响起了枪声。接着就是,各种纷乱的脚步声,整齐的,散乱的,时断时续,忽然停止的……不一而足。“出大事了!”有经验的老人,在心里说:“不知谁的脑袋要掉!”其实,秦州起义这是一场相当和平的起义,只有一名清军游击被击杀。 历史的真相是:起义头一天晚上,义军拿到了任务,把控要害部门。当天,策划人黄钺,把参加起义各路人马的军官、士绅、学生等代表,召集到巩秦阶州道道署,宣布了通电,就算是起义了,而且是成功起义了。同武昌起义的惨烈血战,同滦州起义者遭受的残酷镇压相比,秦州起义是相当和平的起义。当年的亲历者称,整个起义没有放一枪。其实,没开一枪,也不准确,起义军还击毙了一个清军军官。这场起义能成功举行,且没有造成大战乱,一是当时革命大潮轰轰烈烈,势不可挡;二是黄钺的精密筹划和卓越领导。 黄钺是湖南宁乡人,他的父亲和末代陕甘总督长庚的关系非常密切。如果,再往前追溯,黄钺父亲黄万鹏也是左公旧部,黄钺算是“左二代“,左公旧部的子弟。黄万鹏
,湘军名将,字搏九,号定坤,长沙宁乡人。早年投湘军,随曾国藩与太平军作战,官至总兵提督。同治九年(1870年),黄万鹏奉调赴陕西,跟随左公平定西北。光绪二年,跟随湘军名将刘锦棠收复新疆,先后转战各地,诏赐云骑尉世职。最终进兵至喀什,擒获敌军元帅马元,毙副帅白彦龙。新疆平定后,署新疆提督。这妥妥一名悍将名将。而黄钺也跟随父亲,转战西北各地,且在西北湘军中任过基层军官。黄万鹏在进京的路上去世,他的爵位由其子黄钺继承。父亲去世后,他回到湖南老家。曾在日本留学。1904年,加入兴中会,谋划响应长沙起义。1906年,黄钺在上海,加入了同盟会,还组织了秘密机关,筹划营救章太炎、黄兴。清末,东南沿海地区,革命风气日渐浓厚。而西北地区,却非常保守。兰州不仅保守落后,更是保皇派、宗社党的大本营。黄钺,决定远赴西北,寻机筹划大事。1911年春,黄钺悄悄来兰,利用他们家同长庚的关系,谋得督练公所职务,曾任军事参议、总办等。这样,就逐渐得到长庚的信重。辛亥革命爆发后,很快陕西就爆发了起义,成立了秦陇复汉军政府。甘肃的保守势力大为震惊,出兵镇压陕西革命。这个消息也让潜伏在兰州的革命志士大为兴奋。黄钺胆略过人,而且执行力很强。说干就干,丝毫不带犹豫的。这时,他干了一件令人想不到的事,单枪匹马,去说服陕甘总督长庚。10月30日夜,他去见长庚,目的是向长庚陈说厉害:“今天下起兵应武汉”,建议长庚“以守为战,保境息民,坐待大局之定”。不料,陕甘总督长庚根本不听黄钺的建议。甘肃的保守派坚信,只要甘军东征,陕西革命军就土崩瓦解。长庚自然不听黄钺的建议。一门心思东征陕西。不过,他还是信任黄钺的。让黄钺统带十营,走天水,以秦州为基地包抄陕西革命军。不得不说,长庚的这个安排,正对黄钺心思。黄钺目前的状况是,虽然站稳了脚,但是缺乏实权。具体而言,就是没有掌控军队,无法干大事。谁知,此时,一波又起。顽固保皇派彭英甲却给长庚说,黄钺在南方参加过革命党,不能让他带兵。这样长庚不得不,对黄钺做出防备。长庚暗中施计,牢牢限制住黄钺的兵权。原本黄钺任晓锐军统领,带十个营,听了彭英甲的话后,长庚做了调整,将南线十个营,压缩为六个营,这六个营中,还有崔正午统带的五个营。这样,黄钺能直接掌握的兵力,只有一个步兵营。一个月后,12月21日,黄钺所部抵达天水,驻扎在天水城北的泰山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