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湖南人,不仅打出甘肃第一面共和旗帜,还发动辛亥革命最后一次起义,七十岁还组织了抗日游击队

文摘   2024-11-21 07:02   甘肃  
王文元讲陇史:民国风云(5)——湖南黄钺和甘肃天水秦州起义
湖南黄钺:
辛亥革命中
最后一场起义的领导者
     这是一场几乎被人们忘记的起义。这就是甘肃天水的秦州起义。也是辛亥革命中的最后一场起义。
1911年10月11日,湖北武昌爆发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的大幕由此拉开。随之全国响应,10月25日,陕西就爆发了起义。然而,甘肃响应辛亥革命的起义,却姗姗来迟。
1912年2月12日,满清王朝的末代皇帝溥仪宣布退位,历史进入了民国共和时期。谁知,就在末代皇帝退位后一个月,甘肃才爆发了响应辛亥革命的起义——秦州起义。
这场姗姗来迟的起义背后,是辛亥革命中的最后一场起义。它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玄机呢?
1.起义军午夜开始行动
 甘肃天水,古称秦州,有人将它同秦岭、秦川合为三秦。这里山水秀丽,民风淳朴,物产丰富,自古为甘肃东南的重镇。
不料,一天半夜,安静的天水城内,响起了枪声。接着就是,各种纷乱的脚步声,整齐的,散乱的,时断时续,忽然停止的……不一而足。“出大事了!”有经验的老人,在心里说:“不知谁的脑袋要掉!”其实,秦州起义这是一场相当和平的起义,只有一名清军游击被击杀。
  历史的真相是:起义头一天晚上,义军拿到了任务,把控要害部门。当天,策划人黄钺,把参加起义各路人马的军官、士绅、学生等代表,召集到巩秦阶州道道署,宣布了通电,就算是起义了,而且是成功起义了。同武昌起义的惨烈血战,同滦州起义者遭受的残酷镇压相比,秦州起义是相当和平的起义。当年的亲历者称,整个起义没有放一枪。其实,没开一枪,也不准确,起义军还击毙了一个清军军官。
这场起义能成功举行,且没有造成大战乱,一是当时革命大潮轰轰烈烈,势不可挡;二是黄钺的精密筹划和卓越领导。
 黄钺是湖南宁乡人,他的父亲和末代陕甘总督长庚的关系非常密切。如果,再往前追溯,黄钺父亲黄万鹏也是左公旧部,黄钺算是“左二代“,左公旧部的子弟。
黄万鹏 ,湘军名将,字搏九,号定坤,长沙宁乡人。早年投湘军,随曾国藩与太平军作战,官至总兵提督。同治九年(1870年),黄万鹏奉调赴陕西,跟随左公平定西北。光绪二年,跟随湘军名将刘锦棠收复新疆,先后转战各地,诏赐云骑尉世职。最终进兵至喀什,擒获敌军元帅马元,毙副帅白彦龙。新疆平定后,署新疆提督。这妥妥一名悍将名将。而黄钺也跟随父亲,转战西北各地,且在西北湘军中任过基层军官。黄万鹏在进京的路上去世,他的爵位由其子黄钺继承。

父亲去世后,他回到湖南老家。曾在日本留学。1904年,加入兴中会,谋划响应长沙起义。1906年,黄钺在上海,加入了同盟会,还组织了秘密机关,筹划营救章太炎、黄兴。
清末,东南沿海地区,革命风气日渐浓厚。而西北地区,却非常保守。兰州不仅保守落后,更是保皇派、宗社党的大本营。黄钺,决定远赴西北,寻机筹划大事。1911年春,黄钺悄悄来兰,利用他们家同长庚的关系,谋得督练公所职务,曾任军事参议、总办等。
这样,就逐渐得到长庚的信重。辛亥革命爆发后,很快陕西就爆发了起义,成立了秦陇复汉军政府。甘肃的保守势力大为震惊,出兵镇压陕西革命。这个消息也让潜伏在兰州的革命志士大为兴奋。
黄钺胆略过人,而且执行力很强。说干就干,丝毫不带犹豫的。这时,他干了一件令人想不到的事,单枪匹马,去说服陕甘总督长庚。10月30日夜,他去见长庚,目的是向长庚陈说厉害:“今天下起兵应武汉”,建议长庚“以守为战,保境息民,坐待大局之定”。
不料,陕甘总督长庚根本不听黄钺的建议。甘肃的保守派坚信,只要甘军东征,陕西革命军就土崩瓦解。长庚自然不听黄钺的建议。一门心思东征陕西。不过,他还是信任黄钺的。让黄钺统带十营,走天水,以秦州为基地包抄陕西革命军。
不得不说,长庚的这个安排,正对黄钺心思。黄钺目前的状况是,虽然站稳了脚,但是缺乏实权。具体而言,就是没有掌控军队,无法干大事。

谁知,此时,一波又起。顽固保皇派彭英甲却给长庚说,黄钺在南方参加过革命党,不能让他带兵。这样长庚不得不,对黄钺做出防备。
长庚暗中施计,牢牢限制住黄钺的兵权。原本黄钺任晓锐军统领,带十个营,听了彭英甲的话后,长庚做了调整,将南线十个营,压缩为六个营,这六个营中,还有崔正午统带的五个营。这样,黄钺能直接掌握的兵力,只有一个步兵营。
一个月后,12月21日,黄钺所部抵达天水,驻扎在天水城北的泰山庙。
辛亥革命最后一场起义的大幕就此拉开。
2.七次联系陕西义军
天水城北泰山庙,这座古老寺庙,也作为秦州起义的大本营,而入载史册。多年前,为考察秦州起义细节,我同天水的好友党小军共同拜访过该庙。
专程寻访泰山庙。不为别的,只是源自于对这段往事的追忆。沿着天水北关市场边上一条水泥小径前行,路一米多宽,起初被楼房所遮盖,很不为人所注意。我们一走进小巷,城市的喧嚣瞬间就被隔开了。
小路上行人寥寥,走上三四十米,向右拐入了山中。踏着水泥而上,走了一段“之”字的台阶后,我们便来到半山腰的平台上,山门就在眼前了。
站在平台上眺望山下的天水市区,重重叠叠的高楼,已经看不到半分泥土。身后,小庙中更为寂静了,我们是仅有的游客。当时,山门有些寒酸,远远没有伏羲庙那样雄伟,也不如天水文庙那样浑厚,给我们的第一感觉是单薄和冷清。山门上方悬挂中蓝底金字的竖式匾额,上书“泰山庙”。这让我确信这里就是我们寻访之地。
一个不大的院子,很是洁净,给人一种洒扫庭除的味道。院子东西两侧是廊房,雕塑有十殿阎王。此刻,寂静的寺庙,狰狞鬼怪,使我们心中有些忐忑。
山门对面是大殿,两条巨龙盘旋在大殿门口两侧的柱子上。大殿门窗上油漆斑驳,呈现出破旧之色,门楣上方的匾额上写着“岱岳巍峨”,大殿内供奉着东岳圣帝及其部将崔、雷、朱、张四大元帅。
这是座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寺庙,但却是甘肃历史中绕不开的地方。1911年冬到1912年春,身为晓锐军统领的黄钺,以泰山庙为大本营,同天水士绅阶层,同川陕的革命志士,进行了广泛的联系。
他首先和天水地方士绅,进行了沟通过交流。天水人陈养源曾参加过戊戌变法,后辞官,在上海开办书局。他将上海宣传革命思想的书籍,寄到天水,天水的年轻人逐渐了解和接受了革命思想。黄钺也由此,得到了天水士绅阶层的支持。天水青年董戒、萧润生、张衍孙、张锦堂、马鼎五、汪剑萍、朱仲穆等人经常以拜访泰山庙的由头,同黄钺所部营长张晚菘秘密协商。双方一拍即合,有了在天水发动起义的想法。

这是内。内部形成统一意见,还要取得外部的支持。黄钺重点联系川陕两省,同时黄兴、谭延凯等人发报联络。同陕西的联络非常曲折,因为要穿越惨烈的乾州保卫战交火线,黄钺先后派出了七波信使,才同乾州城内的张云山取得联系,获得大量的有用信息。
此时,黄钺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势单力孤。虽然外援有,但都在外省。地方士绅没有实力。尤其是,崔正午不愿接受黄钺统带,改归属张行志统领。黄钺手下,仅仅只有三百人,还是大部分是新兵。秦州起义,开头很好,但关键时刻陷入了困局。
   黄钺没有气羸。他认为,秦州起义后“截甘军后路,马、陆势必反顾,则陕危不救自解,共和可望告成”。他继续派人四处联络,1912年2月10日,第七次派赴陕西的胡文炌才从乾州回营,始得张云山复书,约定派兵来秦州,声援起义。
然而,这只是个空头许诺。张云山部此时自顾不暇,应对东进甘军就使劲了全身的力气,只能是声援。支援陕西的川军,也因道路阻塞,进展缓慢。这时,黄钺也没有太好的办法,他想了比较冒险的办法,去说服在陕西的另一路甘军——张行志部。可惜,也被张行志拒绝了。就在这时,甘军陆洪涛部攻占礼泉、岐山等地,逼近长安。
严重的形势,不容拖延了。国内外人士的目光又聚焦到了陕西。革命党一派中的黄兴、谭延闿等人认为,让甘肃宣布响应辛亥革命,发动起义是解决陕西危机最好的办法。于是,他们分别派遣了高麟、罗韬等秘密抵达秦州,为黄钺助力。
经过一个月进展筹备,秦州起义时机初备。

此时,满清末代皇帝都退位二十多天了,消息逐渐传开,人们的立场开始转变了。黄钺在秦州,掌握了两千人的力量,涵盖士绅、旧军、学生、民众、官吏等阶层。此刻,又来一个帮手——刘文厚。驻徽县的甘军忠武右旗为刘的旧部,有较大的号召力,他赶赴徽县,说动旧部响应。
黄钺看到起义条件基本成熟,遂于3月10日夜晚,召集各部,部署任务。3月11日(正月二十三),黄钺正式宣布起义。
3.黄钺单刀赴会说道台
1912年的正月二十二,秦州的夜,注定是不寻常的,更是不平静的。黄钺对起义已经胸有成竹,他又仔细做了谋划,对各部的任务,做了非常明确部署。
当年的亲历者魏绍武这样回忆:廿二日夜开会,传集各部队官长,由黄指示发动时部队分布人数及地点,命令前哨谢汗秋、汤砺山率步兵一哨占筹防局,帮带崔炳樊率一哨至州署,黄际丰、胡芳亭副之;右哨杨展鹏率四十人至义仓守军械火药;前副哨张祖联率州人守西门西关,右副哨戴芳泰率州人守东门东关;左副哨刘德馨率廿人守南门,左哨严少春、后哨王章金率步兵一哨守泰山庙营房并护北门;后哨谭视萱及巡查秦志芳率一哨到游击署,黎瑞芬、潘炳炎、甘霈霖从之。

随即,起义军按照计划分头行动,一切很顺利,基本上没有小说所说的那种兵荒马乱的情形。唯一的战斗发生在游击衙门,游击玉润被击杀。这个清军军官,平时欺压士兵,义军进来时,爬到房顶上顽抗,故而被击杀。
此刻,起义者还面临一个难题。秦州最高长官对起义是什么意见?当时,最高文官是巩秦阶道,管辖定西、天水、陇南三地二十九县。道台名叫向燊。自然,源于各种缘故,起义者对起义筹划时间等等,都是对满清官员保密的。虽然,此时宣统皇帝已经退位快一个月。但起义者依旧对满清官员依旧有着天然的抵触情绪。其实,这些官员都是有耳目的,甚至可以说,他们能清楚地知道黄钺的具体行动日期。这其中,有个插曲,知州张庭武是知道黄钺的行动时间的。在十日下午,就偷偷给兰州发了电报。兰州的长庚等人知道后,立刻派昭武军分统马忠孝率兵,前往监视。不过,马忠孝迟了,他在起义当天下午才抵达天水近郊。
如何处理道台向燊?黄钺决定亲自去同向燊谈一谈?于是,他“单身提刀入道署,约道台向燊合作,向允赞助。”(见韩定山记述)。如今就不知他们是如何商谈的了。而据黄钺的自述则是这样的:“钺自领亲兵四十人及差弁余振东、成起凤、严镇寰、张佐胜等迳赴道署,黎瑞芬、潘丙炎、甘沛霖从之。”这两个相辅相成,有武力做后盾,道台也不得不参与赞助。
“农历正月廿三日(阳历三月十一日)宣布为正式反正之日。黄于当日辰刻莅道署,周昆、鲁秉周、李宗纲、黄嗣等早已齐集,黎兆枚、丁广照借董魄民及一部分士绅继之,署巩秦阶道向燊以次文武僚属,知州张庭武、守备梁国栋、千总韩孝忠、州吏目杜元模、城防军队长等,亦相踵毕至,连地方士绅共百余人。黄钺即对众宣布约章及所以反正理由,乃存甘肃联邦之资格,拯陕黎于水火,非有自私自利之心。闻者咸为感动欢欣,遂公推黄钺为正都督,向燊为副都督,黄即对众发言谓:"钺才德浅薄,承大家厚爱,暂时勉肩新任,一俟全甘大定,组织完备,即行引退。"(见《陇右光复记》)
随即,在道署成立甘肃临时军政府,通电南京、沪、汉与川、陕各省,并布告全甘各县,遗书省城清官吏及前敌各将领,劝其反正。
4.黄钺还曾组织抗日游击队
我们在泰山庙内,慢慢参观,感受到了它绵延数百年兴废往事中,它也经历了种种磨难。百年后,见证了秦州起义的泰山庙,依旧寂寂无名。去年规模宏大的辛亥百年纪念日时,小庙冷清依旧。这似乎和黄钺的结局一样。
秦州起义,在甘肃第一次举起了“民主共和”的旗帜。甘肃临时军政府,团结了各个阶层人士,成立一个比较完备的政府架构,颁布了《约法》《檄文》,收缴了满清官员的印绶。向全国各界宣示了甘肃民主共和的决心。
这是辛亥革命中的最后一场起义。它的胜利,直接支援了陕西革命党人。在陕西的甘军将士听到秦州起义的消息,立即停止战斗,更进一步停止执行长庚、升允的命令。3月15日,袁世凯无奈地任命赵惟熙署理甘肃都督。陕甘总督一职因此直接被废除。这就直接断了保守派长庚、升允的后路。对甘肃的保皇派是一个致命的打击。
秦州起义者也面临着甘肃保守派、袁世凯两方的打压。甘肃保守派,派出军队四面包围秦州,甚至占据了距离秦州两三里远的王家磨。而袁世凯偏向于兰州的保守派,也发电要求秦州取消起义。而黄兴、谭延闿等人则对黄钺的起义,大力赞扬,认为秦州起义,对全国“共和告成,实与有力。”
于是乎,两派四方,电文往来,信使不断,各有文电,在文斗争论了两三个月后,在甘肃临时议长李镜清、绅士马福祥、秦州马士英的协调下,双方于1912年6月7日签订《和平解决条约》。秦州临时军政府随即解散,参加秦州起义的三湘子弟也大多随黄钺南归。
黄钺一生追求民主,奋斗不止,曾因反对袁世凯而遭通缉,还参加了北伐,也多次掩护地下党员,后来隐居乡里,抗战爆发后,年过七旬的他还组织抗日游击队,抗击日寇。可惜,未等来抗战胜利,他就病逝了。
这些民主志士,一如我们看到泰山庙,平常默默无闻,民族有难,就会挺身而出,守护一方平安。




陇史荟
王文元讲陇史:在这里读懂甘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