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民国第一刺杀案,
甘肃议长离职回家,被乱刀砍死
这是一个刺客横行的年代!满清保守派被革命志士刺杀于街头,革命志士被封建军阀刺杀在家中。刺杀与被刺杀,这是一柄无法回收的双刃剑。
1912年6月6日,倡导民主改良的民主人士——甘肃省议会议长李镜清,被军阀刺杀在家中。一时间,全国哗然,民国大总统袁世凯装沉默,民主人士则奋力奔走呼号。
究竟是谁,制造了甘肃民国第一刺杀案?
1.辛亥革命爆发,甘肃成为保皇派的大本营
今天,我们漫步在张掖路,行走在黄河铁桥上,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时尚气息。尤其是,黄河铁桥,在百年前它落成的那一天,就被视为甘肃走向现代,对社会经济,实施新政的标志,一直是兰州这座黄河之城的地标。
然而,在百年前,黄河铁桥刚刚落成的时候,落后保守充斥甘肃大地。1911年10月10日,湖北武昌爆发的辛亥革命,宣告了腐朽没落的满清政府即将垮台。
让人们想不到的是,甘肃是这场革命中,最保守顽固的地区,是满清死忠的云集之地,保皇派的大本营。甚至于,末代皇帝溥仪都退位诏书宣布了,保守派还隐匿不发,还要为满清皇帝效力。
甘肃的保守和顽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甘肃官绅出资出粮,在陕甘总督组织下,东进镇压,陕西起义的革命志士,一度达到西安附近;另一方面,保守势力,对内部的民主人士,进行各种防范镇压。同时,整个社会还交织保皇派、贪官污吏、地方军阀、末代陕甘总督等多方面的博弈。
清末的甘肃,形势那是相当的混乱,相当的保守。
在甘肃保守派的压制下,直到清帝退位后一个月,甘肃的局势才逐渐向民主共和倾斜。1912年2月12日末代皇帝溥仪宣布退位,3月11日,甘肃爆发了反清的秦州起义,这是辛亥革命中很晚在才举行的一个起义。而从1910年到此时,甘肃各路民主人士,先后在武威、庆阳等地,多次举行起义,但都被保守势力镇压下去。 秦州起义的成功举行,才在甘肃大地上第一次打起了民主共和的旗帜。
这年的3月12日,人们才匆匆忙忙在兰州文庙,成了一个甘肃议会,以取代原来的甘肃资议局。其中的主要人士有马福祥、王之佐、邓宗、水梓等人,马福祥具有民主共和思想,王之佐公开支持共和,曾潜伏在兰州清军中,准备发动兰州起义,但不幸失败,邓宗第一个在末代陕甘总督长庚主持的会议上明确提出赞成共和,水梓则从北京带回来民主共和信息。
这天,有一千多人,参加了在兰州文庙举行的甘肃议会成立会议,人们投票选举李镜清为议长。周务学、慕寿祺为副议长,马福祥、王之佐、邓宗、水梓、卢应麟、周之翰等三十多人为议员。
而此时,甘肃保守势力的最大代表、末代陕甘总督长庚,则处在进退维谷的境地。在前方,镇压陕西革命军的甘军,拒绝再战。后方甘肃议会成立了。中间秦州起义举起了民主共和的大旗。
甘肃地方官绅自然有希望这位末代陕甘总督,早走早了,结束战事。同时,长庚也拒绝了袁世凯的拉拢。他表示:“地方事,地方人自己作主,我不再闻问,愿早离甘!”
3月15日,赵惟熙、张焱林等人牵头,马福祥等参加向袁世凯发出了电报,声明甘肃承认共和,袁世凯任命赵惟熙署理甘肃都督。此时,末代皇帝溥仪都下台一个多月了。
不料,末代陕甘总督长庚依旧住在总督府内,大印仍旧不交。19日,人们举行了五色旗换黄龙起的换旗仪式后,才拿到了陕甘总督大印。最后据说用了两万两银子,才拿回陕甘总督大印。而陕甘总督则拿着银子一溜烟跑了。
2.不同寻常的李镜清
不过,此时兰州,仅仅是换了一面旗帜而已,地方势力仍各占踞一方,象征满清官员身份的绿呢大轿,还是兰州的街巷中来来往往。
更为滑稽的是,袁世凯任命的署理甘肃都督赵惟熙,竟然在他的公告上落款“宣统四年”,这恐怕在全国也是独一份吧!
面对,这样贪官污吏横行,腐朽没落的社会,新上任的议长李镜清,开始施行他的职责,监督贪官污吏,整治城市。李镜清为官经历,可以称得上,能吏干员。他还曾经安抚过张作霖。
李镜清(1871年——1912年),字鉴亭,甘肃省临洮县洮阳镇人。1897年以优廪生考取拔贡,次年朝考一等,步入仕途。
他在四川任知县是崭露头角,后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镇压邛崃、雅安、峨眉等地人民起义,因为有功被委派主持该地政务。还整顿过川南天主、福音教民等教徒,为所欲为,扰乱地方的行径。他按律惩处教民,民众官场服其胆识过人。1906年,处理温江、双流、重庆及郫、灌等县人民起义,按功以道员任用,晋升三品。次年,锡良任云贵总督时,李镜清任云南候补道,总办云南巡警局兼全省营务处。
后来,锡良任奉天总督时,他被调到东北,在奉天,巡防各营,办理防治鼠疫,保护铁路,安抚张作霖部各土军。他表现突出,清廷传令嘉奖,官加二品。此时,他与革命党人蓝天蔚等人有交往,接受了新思想,主张实行宪政,召开国会。
3.马安良派刺客,临洮家中遇害
武昌首义成功后,李镜清返甘。后来就任甘肃议长,他先是督促末代陕甘长庚宣布共和,借着提议免除各项供应,整理财政。其实,这些事情触动了甘肃地方保守势力的利益。
不过,这也是他行事的特点。有人记述说,李镜清为人激烈,富口才,惟胸襟窄狭,不能容物,经常得罪人,唯独其办事干练,为人望所归。用今天话来说,性格强悍,情商低,有能力。
甘肃地方保守势力,多方排挤他,试图让他知难而退,还有人甚至准备武力解散议会。谁知他毫不在意。即便听到遇到即将哗变的消息,他也有办法。
事情是这样的:李镜清就任议长三个月许,就听到驻军缺饷银的事情。5月,驻扎在省城的炮队因缺饷拟哗变,拱星墩忠武(周务学部)各军,也蠢蠢欲动。此时,陕甘总督已经跑了。主持甘肃政务的赵惟熙,书生出生,营务处彭英甲则是官僚做派,均对此事束手无策,赵惟熙还在黄河边安排一些羊皮筏子,打算一旦形势不妙,就乘坐羊皮筏子逃之夭夭。他们都害怕被军士算账。
李镜清则单骑往军中劝谕军心混乱的士卒。“他晓以利害,并首捐2000金,王振鹏等响应,一时捐金万余两,遂核发欠饷,军心安定。当时兵多饷绌,镜清不辞劳苦奔走呼吁,劝绅商筹募饷金9万余两。”(《临洮县志·李镜清》)
李镜清顺利处理驻军问题后,又提出一个计划,直接引爆都督署和议会之间的冲突。
他在议会制定"利政公费",明确办公经费,堵塞了督署官吏任意勒索的渠道,并拒绝了赵惟熙越级提拔亲信赖恩倍为巡警道的议案。他在议会提出弹劾甘肃都督赵惟熙。
这样督署和议会之间严重对立。赵惟熙又了驱逐李镜清的想法。不料,李镜清又在无意中得罪的,前往东岗坡送长庚的甘肃地方实力派。他在议会查办马安良部违反军纪的事情。又引起了军阀马安良的不满。在有心人的挑唆下,马安良的对李镜清严重不满。
治大国若烹小鲜,清末所遗留的顽疾不是一朝一时,立竿见影能解决的。李镜清在甘肃临时议会的所作所为,给甘肃带来了民主共和的色彩,但也触动各方的利益。
刚刚从陕西前方,率军返回兰州的马安良,对李镜清表达了严重不满。他先是鼓动士卒,围攻议会,导致临时议会,不能正常进行,议员们也做鸟兽四散。五月底,李镜清也不得不,回乡避祸。由刘尔炘继任议长。
六月上旬,马安良、马麒指使马同(马同是当时马安良精税西军右军管带)派哨官马有功率兵六七人,潜入狄道,刺死李镜清。当时,李镜清奋力同歹徒搏杀,奈何力不从心,惨死于私宅。
这是甘肃民国第一刺杀案。
其后,不断有人效仿,派出刺客,刺杀不同政见者。规模最大就是刘郁芬在省政府内摆出的鸿门宴,后将甘肃陆军第一师师长李长青等人活埋。这是后话了。
令人惊奇的是,李镜清遇害不久,马同暴死在兰州。此案虽凶手死了,线索就此被掐断。但究其原因,无非是断了甘肃地方实力派,升官发财的渠道。马安良要实现独霸省城的目的。
消息传到全国后,人们一片哗然,民主人士奔走呼号,要严惩凶手。民国大总统袁世凯则装沉默。
刘尔炘送李的挽联是:“毕竟是奇才,能使世间容不得;倘然成厉鬼,定从地下打翻来。”另有一副是:“一身都是胆,万口为招魂。"高玉富挽联:"身为民捐,热血一腔无限恨,地因人贵,临洮两字有余光。"
其后,不久一些民主人士,筹划发动了狄道起义,虽然不幸失败,但民主的火焰却没有熄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