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太上皇“,权势究竟有多大,通吃黑白两道,直接任命县长

文摘   2024-12-06 11:30   甘肃  

黑白两道通吃,

甘肃“太上皇“,居然能直接任命县长

满清皇帝虽然于1912年2月退位了,可甘肃依旧有“皇帝“出现,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土皇帝”。这是融合了县乡小吏、宗族等的黑恶势力。不过,这些都不算啥。

甘肃还出了一位“太上皇“,不仅黑白两道通吃,居然还可以直接任命县长。真是比皇帝还皇帝。

这就是今天要讲的一位民国大人物。每周三晚上八点半的老王讲陇史——民国风云,已播出了七期。如果你还没有看到的话,就请关注一下,以免忘记。  第七期的内容是:民国初年,甘肃太上皇——马安良。

1.左宗棠为他取名

马安良。在民国初年的甘肃政坛上,他绝对是呼风唤雨的人物。其实,他不仅是呼风唤雨的人物,更是开创了“甘军“后半场的人物。他的上场和左宗棠密切相关。

清同治年间,天下大乱,各路豪杰蜂拥而起,甘肃亦是如此。为平定西北战乱,清王朝调原闽浙总督左宗棠,赴甘平定战乱,经营西北。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正月,清军与起义军大战于河州新路坡。义军首领马占鳌派马海晏以“黑虎掏心”战术击败清军,击毙甘州提督、总兵傅先宗等30余人,清军全线溃退。

面对如此大胜,许多人提出乘胜追击。唯独颇具战略眼光的马占鳌不同意,他认为要趁胜而降,这样才能有回旋余地。左宗棠闻听此消息,很是惊喜。

这年二月,马占鳌派其长子马七十五与众首领子弟及马全祥等人,往安定清军大营请降。同时,上缴马3000匹、枪矛6000余件。这就是民间人士津津乐道的“十大少爷“进清营。

当时,还不叫马安良的马七十五,被左宗棠取名“安良“,意思是安顺良民,提醒他们时刻要安分守己,做个良民。而马占鳌等人也被授予六品顶戴。同时,所部改编为三旗马队,以马占鳌为督带兼中旗管带。他们同董福祥所部的甘军,一同参加收复新疆、抗击八国联等战事,威名赫赫,也由此开始了将近百年的军阀之路。

1886年马占鳌去世后,马安良继续统领所属部众。1898年,董福祥率领甘军再度入京,马安良则留下“ 维持地方”。1900年,八国联军攻破北京,清廷西逃,马安良率部护驾。据说,他曾亲自驾船送慈禧过河,具体是那条河,就说不清,我觉得似乎是渭河吧!

马安良由此得到慈禧的信任,进一步高升,成为甘肃提督,为名副其实的甘军首领。此时,清末乱世大幕拉开,各路豪杰纷纷登场。

2.甘军东进,作战凶悍

清末的甘军,在全国有相当的知名度。究其原因,甘军骁勇善战,跟随左宗棠收复新疆,平定新疆各地,以及抗击八国联军等战事中,甘军将士都立有大功。他们吃苦耐劳,作战勇猛凶悍,尤其在抗击八国联军的战斗中,甘军将士给各国列强极深刻的印象,他们在战后又受到不公待遇,自然为国内外所瞩目。尤其,抗击八国联军后,甘军被压缩,首领人物董福祥被闲置。这更让国内有识之士,痛心不已。

1911年10月的武昌起义,拉开辛亥革命的大幕。25日,陕西关中也爆发起义,宣布陕西独立。陕甘总督长庚、逃到甘肃平凉的署理陕西巡抚升允及甘肃的保皇派策划甘军东进,镇压陕西革命军。

随即,部署在省内的甘军各部,被整编为壮凯军、晓锐军、精锐军、振武军、忠武军等。其中,马安良所部被编为精锐军,也叫精锐西军。

马安良意识到这是个发展势力的大好机会。于是,借此在河州、狄道、循化等地,大肆征兵,组织武装了西军马步十四营(旗),势力发展到六千之众。又大肆提拔亲信、亲戚分领各级军官,完全掌控了这支精锐西军。

东进的甘军,相互配合,进展迅速,而且战果辉煌。不过,马安良所部,也遭受了国内各界的质疑。

据史料记载,甘肃清军在镇压陕西革命的战争中,极其残暴,攻下陇城时,在城内搜杀抢掠,并波及过路商旅。长武、冉店、永寿之役,甘军不仅在战场上残杀陕军数千人,而且残杀战和平民。甚至南京革命政府副总统黎元洪、陕西都督张凤翙派到甘军的议和代表,也被前陕甘总督升允下令所杀害。马安良所部出征时,跟随着成千的"打捞客",从榆中到泾川行军途中,抢劫沿途居民的财物牲畜,并转运回家乡。凡"西军"过境,远近数十里,一扫而光。入陕境后,更加凶残,马安良曾派兵搜杀村民泄愤。

直到清帝退位后一个多月了,进军陕西的甘军才陆续撤回兰州等地。谁知,就在撤回的队伍中,马安良还隐藏一个惊天之秘。

马安良的撤军队伍中,将在陕西督战的,前陕甘总督、陕西巡抚升允,藏于其中,并且将升允护送到西宁,住进其安置的别墅中。同时,把升允在兰州的家人,也送到西宁。陕西刀客对顽固的保皇派升允,恨之入骨,务必要杀而后快。不料却是马安良救了升允。

3、兰州“帅府”,省城的第二中心

进入民国时期,甘肃的局势更加混乱,各种争权夺势层出不穷。先后有彭英甲、赵惟熙互斗,然后赵惟熙马安良、李镜清互斗,再接下来是赵惟熙、马安良互斗,再下来是张炳华、马安良互斗,最后是张广建、马安良互斗。

1912年春夏,马安良率军,从陕西西返兰州,所部六千余众,驻扎兰州城内外的军营中。此时,兰州城内发生了赵惟熙、彭英甲内斗,支持两人的军队在兰州城内公然对峙。赵惟熙希望马安良支持他,此时马安良还保持着清醒头脑,和马福祥等共同制止这次冲突。

不久,赵惟熙被袁世凯任命为都督,署理甘肃事务。此时,兰州城内,民主人士,甘肃省临时议会的议长李镜清,动员议员弹劾贪官污吏,改革陋俗,试图将收税项目,以法律条文的形式固定下来。同时,弹劾马安良所部在宁夏乱杀良民之事。更是提出了“裁兵节饷,防止军人干政”。要求甘肃都督彻查,将马麒、马占奎、马国良、马全良按军法严拿正法。这就触动了赵惟熙、马安良等人的利益,两人逐渐靠拢。

于是,在赵惟熙暗示下,马安良指示手下,将已经去职的李镜清刺杀在临洮家中。赵惟熙为了防范马安良,将他保举为甘肃提督。甘肃提督府在张掖,这样可以将马安良支开。同时还保举:马麒为西宁总兵,马麟为凉州(今武威)总兵,马占奎为中营协统,马国仁为秦州总兵,马福祥为宁夏总兵。以弱化马安良的影响力。

马安良自然不愿去张掖的,他依旧待在兰州,插手政务,甚至可以直接下令任命县长。他在兰州的寓所成为省城的第二中心。 

马安良愈发跋扈,甚至还提出解散甘肃临时议会。这前议长刚刚在家中被暗杀,你就解散议会。知道的人,说是你马安良干的,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袁大总统指使的。

袁世凯自然不愿意为他们背黑锅,严令甘肃不准解散临时议会。不过,马安良则通过议长议员牢牢地掌控议会,为所欲为。其跋扈情形,甚至连湖南的长沙的《长沙日报》都曾经报道:省议会之怪声(报道标题)。甘议会前被马安良破坏,李议长被杀,张林焱又为议长。以后凡有议案之不利于官界者,张即大声斥之,曰:"马提帅不允准。"而慕寿祺又附和其后,得为副议长。故一般议员皆效尤之,而马提帅之声,洋洋盈耳矣。

马安良在省城声势一时无两。他的家被称为帅府,他所住街道,被人们成为帅府街。按理说,一省都督或督军,才能被称为大帅,其住所之地自然成为帅府。马安良仅是个甘肃提督,且驻扎地在张掖。其上面还有甘肃都督,他才是真正的甘肃一把手。为此,马安良四处活动积极运作,要将甘肃提督府,迁移到兰州。袁世凯自然不同意,这牵扯到重大军政方略,不是马安良一个提督,所能操心的。当然,这也引起了袁世凯对他的警惕。,

马安良同署理甘肃都督赵惟熙的矛盾逐渐激化。啥原因?因为马安良在积极谋取甘肃都督之位,赵惟熙不走马安良就无法上位。马安良授意西军中的回族将领联名致信袁世凯,提出“甘人治甘”,请求让马安良主持甘肃政务。

这让北洋政府对马安良警惕更上一层。对此,马安良似乎并不在意,或者说他并不真正了解当时发展趋势。此时,袁世凯势力如日中天,老袁依靠北洋六镇,牢牢地掌控着国内局势,1912年——1913年间,袁世凯的主要精力在拉皇帝下台、对付南方革命党和善后大借款,其他事情都在次要位置。

就在这时,1912年夏秋之际,马安良被当选国民党甘肃党部书记长(部长)。此刻,袁大总统全力对付南方国民党,甘肃提督却加入了国民党,而且还是国民党甘肃支部的书记长,这让袁大总统情何以堪?

不过,马安良有六千精锐西军做后盾,依旧在兰州,当着他的甘肃“太上皇“。他再次,动员甘肃地方人士,弹劾赵惟熙的亲信,准备抓捕巡警道赖恩培。这下可吓坏了署理甘肃都督赵惟熙。1913年夏,赵惟熙见形势不妙,借口有病,回北京了。

赵临走之前,甘肃都督一职由张炳华护理。张炳华更不是马安良的对手。10月,袁世凯见甘肃群龙无首,严重影响西北稳定。于是,授计让张广建任陕甘筹边使率军入甘。

这样,张马争斗的大戏,又在甘肃大地上上演。

4.张马争斗,黯然离兰

  张广建控制甘肃的过程中,以马安良最为难对付。可以说,张马二人都是风头正劲之时。马安良赶走了赵惟熙,对甘肃都督一职志在必得。不料袁大总统横插一杠子,直接断了马安良的想法。

而张广建在袁大总统的授计下,得到了北洋系的全力支持,率一个混成旅入甘。自然,不需要看马安良的颜色。而马安良势力正是强大的时候,再加上马安良对甘肃都督志在必得。故而,对抢走都督位置的张广建,心存芥蒂,对抗最为激烈。

张广建入甘后,马安良多次指示人,同张广建的卫队,在街头闹事,双方甚至发展,拉开战线,准备大打出手。不过,张广建老于官场,曾任山东布政使,轻松瓦解了山东起义。他的手腕比马安良高的不是一点半点。他一边稳住马安良,一边加紧整顿自己的势力。

来甘肃之前,段祺瑞不仅给张广建推荐了三位军事人才,还给了张广建一个“暗牌“,让他的关键时刻使用。这三个军事人才是“明牌”,他们是军事学堂毕业的吴中英,另外两个是原淮军将领吴攀桂、吴桐仁。自然,有这些还不够,张广建又在他的老家,淮河沿岸,选拔了一千名精壮小伙子,编成卫队三营,由孔繁锦(后来人称陇南王)率领。在北洋系的大力支持下,张广建各部装备也很不错。

在乱世中打滚的张广建,自然知道武力的重要性。就任后扩大自己的武装,弱化各地地方实力派武装。首先,从警备队下手。袁世凯就曾办过警察,近代中国警察制度就是袁世凯引进的。他手下的人,自然不会忽略警察手中的力量。张广建通过整顿警备队,剔除警察中的前清残余,加强了对甘肃地方的控制武装,也监督了甘肃地方实力派,也增强了自己根基。可谓是,一石多鸟,,效果非常明显。一个县最少有八十名警备队员,大的地方有200人,全省的警备队加起来就是一股不小的力量。



      官场老油子张广建把马安良玩的团团转。表面上一团和气,称兄道弟。暗地里,则准备以武力,辅之以分化瓦解手段。他编织了一个大网,牢牢罩住了马安良。

张广建的第一步,就是免去马安良堂叔兰州督标中协马占奎的职务,将他另行安排。马占奎控制督标中营,其实掌控着甘肃政府的安全,可以说张广建的脖子,就在他的刀下。

张马双方的行动,逐渐升级,双方的士兵,在兰州街头多次发生冲突。而张广建又四处散播流言,其中有一条说:“害马不除,安得良果”,矛头直接指向马安良。马安良自然不能忍气吞声,准备拉出人马,同张广建对着干。谁知,这时平常一声不吭的陆洪涛却跳出来,说要支持都督,不能任由甘肃生灵涂炭。陆洪涛也是甘军悍将,所部战力不弱于马安良部。

原来,这个陆洪涛就是张广建的暗牌。陆洪涛,不仅是安徽人,还是和段祺瑞、王占元是同班同学,妥妥地和张广建是一条战壕利的人。陆洪涛的表态,让马安良进退维谷。

1914年5月,马安良借口“白狼乱兵“流窜犯境,带领精锐西军,返回河州。在河州,他依旧是当地的“太上皇“。河州的知州、知县经常向他请示汇报,牢牢地掌控着河州局势。

而张马斗法依旧再进行中。只不过,马安良的已经没有多少招架之力了。后来,宗社党人吕光在甘肃发动叛乱,试图回复满清统治。他给兰州的遗老遗少写信,也给马安良去信,要求他们响应起事,实现“扶清灭民”。其他人坚决反对,可是马安良却未表态。而马麒则请示省府,要求他进兵镇压吕光。这个信号显示,马麒等将领已经倒向张广建了。

接下的战斗中,马麒遇到挫折,马安良却坐视不救。同时,上书北京弹劾马麒、马麟等人。这个态度,让北洋政府彻底失望。而张广建向北洋政府说:“马安良无甚能为,又不明权限,妄行诬报,居心已非。若不专任一人……军事必多贻误。”

这就彻底断送了马安良的任甘肃督军念头。不料,马安良三子马廷勷又参与到临洮起义中。当时,为响应中山先生的护法运动,革命志士蔡大愚、焦桐琴、胡登云等人策划起义。同时,马安良、马廷勷等人率部组织护法军。当时,计划定于冬至节起义,先占临洮,再占兰州,驱逐张广建,宣布甘肃独立。

不料,起义机密泄露,马安良、马廷勷父子临阵变卦,观望不前,甘肃的护法起义最终失败,赵学普等人牺牲。张广建对此并没有细究,只是把其子马廷勷调为凉州镇守使。

马安良一生处在风云变幻的时代,借父辈余荫,乘势而起,成为一代悍将。但晚年未能把握住时机,虽游走于宗社党、北洋系、国民党三方之间,却把三方都得罪了。清末的甘军骁勇善战,董福祥、马安良等人抵抗外辱,拯救危局,立过大功。本应能在民国时期,独霸一方,甚至可争霸天下,成不了东北军、西北军之类集团,也应如阎锡山一般。然而,甘军将领过于注重武功,忽略文谋,未能在风云变幻的大局中,谋得一个有利位置。直到1949年夏,甘肃人才真正掌控甘肃乃至西北。此时,面临只有一个结局,要么逃要么亡。

1920年,马安良因病去世,终年66岁。



陇史荟
王文元讲陇史:在这里读懂甘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