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林小英在十三邀上的一番发言,真诚、大胆,令很多人醍醐灌顶。采访结束之后,她问学校校长,我说了这些话会不会给学校带来麻烦。校长说,你说到我心坎里了。
她不愿看到孩子被分成几等,也不在乎别人说她情商不高。她还说了很多,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和她一起来采访的,有一个她的高中同学,是一个灯光师。这个高中同学一辈子没出过县城,在这里求学、成家、从事自己的职业,他为同学丰富而精彩的人生而高兴,但自己从不羡慕,因为他在自己的人生中,做着自己想做的事,他也很幸福。两个人并肩站在礼堂上的时候,是不是北大教授,是不是走遍世界,是不是成为那个最优秀的人有什么要紧呢?他们都在做自己喜欢而擅长的事情。
在开学典礼上,校长就告诉我们要认清自己的位置。他常常对我们说,不要去管一中怎么教学,怎么成天补课,我们就关起门来把自己的学习搞好就行了。在校长的带领下,我们学校的老师和学生都不好高骛远,老师勤勤恳恳教书,学生安安心心学习。这个朴素的想法,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因为当她成年以后,她会想我不去管别人,我把自己过好就好了。当她成家了,她也会想,把我自己的小家过好就行了,不去跟别人攀比,不去内耗和无止境地卷。林小英认为初中和高中作为基础教育,有两大使命:基础性和预备性。
基础性是指学校应当为每一个个体一生的成长提供最基本的知识、能力、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
而预备性是为人的下一个生涯阶段做预备,包括升学预备和就业预备。如今的学校教育系统,只做到了升学预备这一件事。
而基于升学预备的操作,往往就是比较。
和同桌比,和同班比,和同级其他班比。我听过最难受的一个事,是一个上小学两个月的孩子,自豪地说他们班获得了几面流动红旗,他们为了能够获得这些流动红旗,有时候在走廊奔跑会说自己是其他班的,让纪律检查员扣其他班的分。在十三邀的这期节目中,林小英回母校演讲,一个学生在提问中说到这样一句话,让听到这个表达的人,心中一惊。他说,学习就是比过其他人,因为只有优秀的人才配过上好的生活。他说得这样理所当然又发自内心,让人不知该做何反应。这段采访获得了很多人的认可,也引发了巨大的争议。人们对她下面说的这段话,不太认同。
“不直接为谋生而做的事情越多,你的一生其实就是越幸福的,如果你一生做的所有事情都只是为了谋生,你这一生就是个苦役。”人们说她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自己从农村走出来了,完成了人生跃迁,现在却要来劝普通的孩子躺平,让他们去“看朝夕”,不让他们埋首书堆。可是她说得真的不对吗?难道只有她此刻的人生才是完美值得过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