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两集《小巷人家》能被治愈,也能被气晕

文摘   2024-11-08 23:50   山东  


最近正在热播的《小巷人家》身边十个人有五个都在追,这部剧拍的是上世纪70年代末,苏州棉纺厂家属区几户人家的故事。



因为主要聚焦于亲近的邻里关系和日常生活,以温情治愈为基调,所以很多人把它比作国产版《请回答1988》,鉴于1988的份量,可见大家对这部剧的评价是非常高的。


我看了两集真的是很治愈,舒缓的节奏,琐碎的家常,亲情、友情、爱情都有了,好像又回到了纯真年代,找到了最真挚的感情。


剧中的友情主要是闫妮饰演的黄玲和蒋欣饰演的宋莹之间,同样都是棉纺厂的女工,两人被分配在一个小院里,成为了互相扶持的朋友。



我看到的部分,两家的小孩还没长大,年轻人之间还没开始谈恋爱,宋莹和丈夫之间的感情,当得起一个“甜”字。


有一段他丈夫林武峰回忆起宋莹写的日记,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把日记的画面描绘出来。宋莹说着,林看着,两人之前因为什么吵架也忘了,这个场面多少偶像剧也甜不过。

有一回,上门找隔壁黄玲丈夫补习的学生周末大清早就来敲门,影响了宋莹睡觉。宋莹推门就骂,林走过来不是劝架,而是给穿着睡衣的宋莹披衣服。



还有一次,儿子去邻居家看电视被数落了,宋莹答应儿子买电视,林二话不说答应省吃俭用,攒钱买电视。


儿子在学校闯了祸,宋莹被老师下了面子,回来冲他撒气,他说下次老师再找,他去学校。


陪伴、理解、支持、分担、为共同的目标和梦想努力,爱就是在这样的细水长流中体现的。那个时候还没有情绪价值这个词,但他给足了这个家庭的女主人情绪价值。


尤其是我看到他们一家人,为了攒钱买电视,自己在院子里种蛇瓜,炒蛇瓜、蛇瓜包子,一脸吃了几个月,那种为了一个小目标齐心协力的画面莫名有些感动。如今我们这个时代,早就过了为买一个家电需要存钱的时候。当我们什么都有,眼里却都是那些得不到的东西。焦虑也就这么降临。


他俩的儿子林栋哲每天雷打不动去邻居爷爷家的画面,看起来搞笑又温馨。那个挤在一起看新闻,看电影的时光背后是人情。


如果只看到这些,温馨治愈已经足够。可是如今的电视剧好像就不会单纯只是给你一点治愈,会有很多剧烈的冲突安排在主角身上。



比如,比起宋莹大大咧咧有话就说,有架就吵,绝不让自己吃气,黄玲受的气可是太多了。其中大部分都是老公给她的:辛辛苦苦上班分到了房子,老公张嘴就是自己的功劳;比如明明老公可以请假,但就是要让她带着两个孩子搬家;比如老公愚孝,让她在婆家受尽委屈和欺凌,干最多的活,得到最差的待遇。辛苦做一顿饭,居然自己不能上桌。而丈夫觉得这是理所当然,因为她是长媳。



说到了这里,就不得不提黄玲的丈夫,如果没有他,《小巷人家》得再温馨十倍。


黄玲的丈夫是个中学教师,知识分子,满脑子忠孝仁义,却常常忽略妻子和孩子。他做过很多过分的事情,寒暑假要把兄弟姐妹的孩子接来城里,全然不顾自己的口粮是不是能够供养得起这么多人。


黄玲逼不得已回了娘家,是宋莹和自己的丈夫陪他吃饭喝酒,劝他把娘仨接回来。


这里黄玲丈夫有段非常气人的发言,当宋莹说黄玲跟着他吃了不少苦不容易。黄玲丈夫来气了:她(黄玲)这那算苦啊!她家条件好,根本想象不到我们的苦。我和兄弟姐妹小时候过得才苦,五个孩子,小的时候根本吃不饱饭,我们是相依为命苦过来的,黄玲不懂我和兄弟姐妹的感情。



我听到这番话真情实感的生气了:你不能因为小时候饿过肚子,就要让你的老婆孩子也试试这个滋味吧?人家家里条件好,不能理解你的苦,你就要让她吃够你的苦?什么逻辑啊?你和你兄弟感情深厚,那也不能牺牲你老婆孩子的利益啊!有本事不结婚,把你的工资都给家里多好呢!



我相信编剧和小说作者不是为了故意狗血而狗血,生活中一定有很多这样的男人。自以为娶妻就是买断了妻子的人生,她就没有了自主权,就该为婆家奉献一生、任劳任怨。但为什么就非得讲他们的故事呢,有这样的人在,总是一边治愈一边吐血,对观众的血压实在不够友好!

张三思
日更。记录发生过的新闻、阅读与生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