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好朋友、互相支持的伙伴,胜过闺蜜的情谊,最后还成为亲家的黄玲和宋莹两个人,常常被拿来比较。
黄玲好像是上个世纪的女性的典型,活得隐忍憋屈。
她年轻的时候也是长得好看有能力,人温柔有耐心,在厂里也是一把好手。可惜性子软,一味退让,厂里让她多干活她忍;公婆偏心她忍;丈夫牺牲小家总是愚孝她也忍。
宋莹作为她的反面,完全活成了另一副模样。
她长得好,是厂里的骨干,如果不是因为分房子,她年年是先进。性格泼辣,行动力强,不吃气,为人善良的但并不是软柿子。该是别人的可以不抢,但该是自己的一点也不让。厂里分房子把她的挤没了,她能把孩子扔厂长家里睡了一晚。
关键是老公无条件宠她,无论做什么都依着她,是万千女性的幸福样板。
人人都想当宋莹,可事实上,黄玲才是普通人的人生。但很少有人能够活出黄玲的一生:
- 条件艰苦,她养出了两个大学生,女儿孝顺,儿子虽然随了爹,但本性并不坏,也没变成珊珊那种忘恩负义的人。
- 女儿嫁得好,至少嫁给了爱情,还是像宋莹丈夫那样宠爱她的人。
- 公婆凶恶,但她守住了自己的底线,没让自己的房子被霸占。
- 孩子长大后,不再受气,以前谁来她都笑脸相迎,现在她往床上一躺就赶人。
很多人替她不值,觉得她反抗地太晚,白白受了庄老师一家人的欺负,活得憋屈窝囊,缺少宋莹那样的潇洒恣意。但仔细想想,黄玲的做法或许才是最好的。因为她不是宋莹,没有任性的底气;也没有靠谱的儿子,可以扔出去就替他支棱起来。
电视剧一开始其实就把她们两个的处境交代清楚了:
宋莹把儿子林栋哲扔厂长家,孩子没有追着妈妈跑,而是赖在那不走了,还声泪俱下地控诉厂长家占了便宜,结果不兑现分房的承诺,堵住了厂长家人的嘴;第二天还帮他们干活,剥豆子,逗得他们开心得不得了,临了厂长家女眷没怪宋莹,还体谅她不容易。
宋莹半夜抱孩子回家路上,丈夫林工跑过来把孩子接过去了——这在黄玲家很少见,庄老师心里装学生都比儿子女儿多。
反观黄玲呢?拎着东西去给老太太过寿,忙活一下午做了一桌菜,结果不让上桌,儿子图南像站起来,结果被奶奶按下去,然后他就心安理得地坐下吃饭了。不管妈妈有没有得吃,这几乎成了全剧的隐喻,图南人不坏,可是从来不会主动帮妈妈争取什么,也不会帮妹妹在爷爷奶奶面前说话。他不是那个支持母亲的人。
老公就更指望不上了,没结婚的时候,工资全部上交,结婚生孩子拿回来一半,生女儿又拿回来四分之三,总是他永远要把父母兄弟放在首位,先给他们再给自己的小家。给高考生讲题,医生对子的理由—什么时候审核通过。
所以黄玲知道自己是指望不上庄老师的,只能靠自己。她其实很有智慧,知道抓大放小,在小的事情上能忍则忍,但牵涉到孩子、牵涉到原则性问题则坚决不退。很多人说她为什么不离婚,她也想过,但那是逼不得已的时候才做的决定,因为她知道,离婚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那个年代她自己养活两个孩子是很难的,光是吃饭都吃不饱,跟别说学习了。
离了婚,她难道还能不结婚吗?结婚了,看看二婚的珊珊和小军,她不愿孩子过那样的生活。
就算离婚,两个孩子真的都能给她吗?那也需要打个问号,庄老师能同意吗?庄家二老能愿意吗?
离婚之后,她的娘家不在这里,难道她要带着两个孩子回家吗?孩子的学习怎么办?她的工作怎么办?
所以,只要庄老师一家不侵犯到她的底线——不让孩子吃饱饭,影响孩子的学习,破坏她和孩子在一起的机会,她一切都可以忍耐。
你看她可以因为公婆要把小叔的两个孩子送来吃定量,她就敢带着孩子和肉回娘家;公婆想让筱婷回家伺候二老起居,她拒绝了;公婆想住到他们家里来,她也没同意。
看似她柔柔弱弱,被庄老师拿捏,她其实一点也不软。她只是不计较,如果这样能让孩子有个好点的成长环境,她选择牺牲退一步就退一步。
很多人看不上为了孩子牺牲自己的母亲,认为她们失去自我,获得太纠结了,甚至还会道德绑架儿女。但她从来没有要求过女儿什么,她付出就付出了,从来不接受回报。
毕竟在那个年代,她也没有更多的选择。为什么现在这么多人选择离婚,因为我们的选择更多样了。
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工作,也可以选择赚钱的方式,我们可以选择任何城市去生活,我们可以选择性地接受亲友周边邻居的态度……
但黄玲不行。她的选择很有限。在物资都匮乏的年代,谈心理情绪和成长很难引起大众大范围的共鸣。
我们不能用此刻有了更多出路的年轻人的状态来定义黄玲的行为,在各种意义上,她都是勇敢坚强的女性。
即便她无数次退让,但只要她有底线有坚守有一颗始终善良但不包子的心,那就是勇敢而智慧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