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雪中惜别白居易,写下一首诗旷达豪迈,其中两句妙传千古

文化   2025-01-05 15:58   天津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青荷



刘郎刘郎莫先起,苏台苏台隔云水。

酒盏来从一百分,马头去便三千里。

唐:白居易《醉中重留梦得


公元831年(大和五年),59岁的刘禹锡从礼部郎中、集贤学士转任苏州刺史,好不容易结束长达23年的贬谪生涯,又一次被排挤出朝廷,调离权力中心。


这一年的十月,刘禹锡从长安出发途经洛阳,与东都留守李逢吉、河南尹白居易在洛阳相聚。


此时正值北方冰灾,南下的道路被阻断,故刘禹锡在洛阳流连了半个月,与白居易等人一同诗酒唱和、痛饮狂歌。


这一天洛阳城内大雪纷飞,他们在福先寺设宴饯别,酒过三巡,白居易醉意朦胧吟出这首小诗。


半个月的时间一晃而过,“刘郎刘郎莫先起”,他多么希望刘禹锡能够多做停留,不要着急启程,因为这一去再见面就不知道要等到何时?


洛城洛城何日归,故人故人今转稀。

莫嗟雪里暂时别,终拟云间相逐飞。

唐:刘禹锡《醉答乐天


刘禹锡则乐观地回应白居易,我们只是暂时分别,一定还会再次重逢的,你不用感到惆怅,待我归来时,我们俩就像天上的云彩一样相依相伴、两两追逐。


刘禹锡与白居易两人同年出生,又同是河南老乡,俩人第一次见面已经55岁。


刘禹锡青年时代最好的朋友是柳宗元,这一对难兄难弟,在风云诡谲的仕途中同升同降,在漫长的贬谪生涯中相互扶持,相互鼓励。


但是柳宗元却在46岁的年纪,因重病离开了人世。而白居易最好的朋友元稹,也在大和五年的7月病逝,年仅53岁。


刚正耿直的刘禹锡如果在年轻时或许不会与白居易结为好友,但此时两人同样历经大半生的沧桑变幻,又同是大唐的顶级诗人。


自然而然结成了莫逆之交,成为后半生最好的人生知己。



除了席间唱和的这组诗,白居易在送别时还写下一首诗送给刘禹锡,表达内心的依依不舍之情。


送君何处展离筵,大梵王宫大雪天。
庾岭梅花落歌管,谢家柳絮扑金田。
乱从纨袖交加舞,醉入篮舆取次眠。
却笑召邹兼访戴,只持空酒驾空船。

唐:白居易《福先寺雪中刘苏州》


刘禹锡亦深情回赠一首:


龙门宾客会龙宫,东去旌旗驻上东。
二八笙歌云幕下,三千世界雪花中。
离堂未暗排红烛,别曲含凄飏晚风。
才子从今一分散,便将诗咏向吴侬。

唐:刘禹锡《福先寺雪中酬别乐天》


福先寺,位于唐神都洛阳城积德坊(今洛阳市瀍河区唐寺门村)内,它的前身是女皇武则天为她母亲杨氏所建的太原寺,后改名为福先寺。


龙门宾客会龙宫,东去旌旗驻上东”。龙门:这里指洛阳,龙宫,指福先寺,东去:苏州在洛阳的东面,故称东去。


我即将前往苏州,上任苏州刺史一职,我的好友同僚、一帮文人才子在福先寺为我设宴送别,


东去旌旗驻上东,有一种王者上任的气势,到了苏州,将赫赫的旌旗插上城墙东面,彰显出刘禹锡心中激昂的斗志和不变的豪情。



“二八笙歌云幕下,三千世界雪花中”。二八,指妙龄女子,这里指年轻的歌舞姬们,在筵席上歌舞助兴。


送别的筵席上精心准备了轻歌曼舞,还有动人的丝竹管乐,而室外的雪花飞飞扬扬、飘飘洒洒,弥漫了整个世界。


读刘禹锡的诗,总能感受他胸中的豪情万丈,即使离别也没有小儿女的伤感情态,以“二八”对“三千”,以“云幕”对“雪花”,大气恢宏、气象磅礴。


“离堂未暗排红烛,别曲含凄飏晚风”。这次送别的宴会时间很长,大家欢歌畅饮、谈古论今,一直持续到黄昏,天色还未完全暗淡,就把一排排的红烛点燃。


温柔的夜色下,明亮的火光中,离别的曲调在晚风中悠悠飞扬。


“才子从今一分散,便将诗咏向吴侬”。过了今晚,我们这帮才子就将天南地北、各自一方,到了苏州以后,我的诗歌主题就将吟诵苏州的风土人情了。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尽管刘禹锡一直走在贬谪的路上,但在心中,始终有不灭的热情。


上任苏州,他就要全心全意治理苏州,为苏州的百姓打造一片清明太平的环境,做出一番利国利民的功绩。


或许正是刘禹锡坚韧不拔、老当益壮的精神气节,让已经被仕途磨平性格,变得明哲保身、安时顺命的白居易内心钦佩不已。


在刘禹锡的身上,又何尝没有好朋友元稹的影子呢,同样的正直豪爽,同样的矢志不渝。


诗成谁遣和,还是寄苏州。——《初冬早起寄梦得》,他们俩的友谊佳话千古流芳。





文 / 青荷闲潭原创

图 /青荷闲潭,请勿商用!


进我主页,点击右上角三个点

把我设为星标

更快收到我的消息推送


长按二维码关注



青荷闲潭
青荷莲子杂衣香,云起风生归路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