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青荷
李商隐诗歌的一大特色,就是用唯美的诗歌意象,运用大量的典故,表达隐晦幽微的情感,从而散发出扑朔迷离的独特光芒。
正如他的《锦瑟》,哪怕完全不懂诗的人读了,也会觉得很美,但是到底在表达什么,又说不清楚。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通过一些超理性、超现实的意象,传递出来一种似懂非懂,似曾相识又不曾相知的感觉,让人们为之深深着迷。
我觉得李商隐如果生活在现代,一定还是一个优秀的心理学家,因为他懂得把握人的心理,营造出若隐若现的朦胧感,从而勾起读者的好奇心。
而他也是一个情感特别细腻,甚至是敏感的人,相见时有多欢乐,离别时有多痛苦,相思时有多煎熬,情有多深,爱有多浓。
估计只有他自己能懂,所以他的笔下才会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无题》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
在他之前,也没有人写出过这样的诗句:“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人一定要等到失去之后才会明白它的意义和珍贵吗?不是的,在李商隐看来,当时就已经“惘然”了,所谓惘然,就是失落,就是怅然若失。
在当时就已经若有所失了,而后一生又徘徊在失落与追寻之间,这样的感受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但是能把它表达出来的,只有李商隐!
接下来分享李商隐的一首《无题》,让我们一起在诗中体味诗人炽热的爱意和缱绻的相思。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唐:李商隐 《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
很多年以前,还没有真正完全读懂这首诗,就被诗中的一句深深吸引。“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我当时的感觉,这该是一份多么强烈的爱恋,又是一份多么绝望的相思,钟情怕到相思路,那相思犹如燃烧的线香一样,最后将所有的热情一寸一寸化为灰烬。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芙蓉:荷花的别称。东风:代表春天的风。
春风轻拂,带着几分初春的凉意与温柔;细雨如丝,悄无声息地洒落人间,荷花池塘边上隐约传来了几声轻雷。
春风、春雨、春雷,惊醒了蛰伏一冬的万物,也唤醒了女主人相思的心。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金蟾:指蛤蟆形状的香炉,锁:指香炉的开关,可以一开一合,放入香料。
玉虎:用虎状玉石装饰的轱辘,牵丝:指取水用的绳索。
这两句意思表达很含蓄,在我看来诗人表达的是,春天来临,牵动了女主人撩人的情思。
即使是如金蟾一般与外界隔绝的心灵,也会留有一个小小的通道,让美好的馨香来吹拂。
即使是如古井一般心如止水的情感,也会在轱辘的牵引下流出汩汩的清泉。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贾氏窥帘:这个典故出自《晋书》,韩寿是一个相貌英俊、满腹经纶的才子,在贾充幕府中任职司空掾(念 yuàn),贾充的女儿贾午有一次在帘后窥见韩寿,对他一见钟情。
于是通过自己的婢女向韩寿传达情意,并且赠送了西域进贡的奇香,于是两人开始秘密幽会。
贾充通过韩寿身上的奇香,发现了两人的私情,最终将女儿嫁给韩寿,既成全了两人,也掩盖了这一段风流韵事。
宓妃留枕:这个故事出自唐代李善在《昭明文选》后的注解。
三国时期的曹植爱慕甄宓,但是曹操却将她赠给了曹丕,甄氏死后,曹丕将她生前的一个金缕玉枕送给曹植,曹植睹物思人,抱着枕头大哭了一场。
曹植离京回往封地的途中经过洛水,在梦里梦见甄宓前来与之幽会,曹植有感而发,写下了千古名赋《洛神赋》。
贾氏窥帘,是对青春悸动的描绘,贾氏被韩寿英俊的外貌所吸引,纯真而又羞涩的情感,如同春日里最娇嫩的花朵,等待着雨露的滋养;
而宓妃留枕,则是才子佳人的佳话,甄氏欣赏曹植的才华,那一份天上人间都无法隔绝的相思,让无数人为之动容。
她们的情感一发而不可收拾,她们对爱的渴望亦不受自己的控制。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这一颗沉浸在爱中的炽热的心啊,与萌芽的春心一样,一朵一朵的花儿争相开放势不可当。
然而,就在一天又一天的等待中,一天又一天的相思煎熬中,爱如线香一样每时每刻火热地燃烧,最后又一点一点化成了灰烬。
爱有多热烈,相思就有多哀伤,一寸相思一寸灰,这一份凄美的相思让人感到绝望。
李商隐的这首诗,到底是写给谁的呢,我们不得而知,这是一个藏在他青春里的谜,也是一杯醇美的酒,他一喝就醉!
文 / 青荷闲潭原创
图 /青荷闲潭,请勿商用!
进我主页,点击右上角三个点
把我设为星标
更快收到我的消息推送
长按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