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青荷
宋代,是一个对梅花痴狂的时代!
前有西湖“梅妻鹤子”的林和靖,写出“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后有“一树梅花一放翁”的陆游,又有“遥知不是雪,为了暗香来”的王安石。
在他们的喜爱和推崇下,梅花意象深深地根植于国人的精神文化中。
而在宋代以前,虽然也有不少咏梅的诗作,但是却很少有诗作道出梅花的真正风韵,那时的梅花不具备凌寒而开的“高洁”品质,也没有疏影横斜、清瘦而不生媚骨的幽雅仙姿。
比如李白的“江城五月落梅花”,这里的梅花并非真正的梅花,而是指笛曲《梅花落》。
比如陆凯的“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王维的“来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杜甫的“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柳宗元的“早梅发高树,回映楚天碧”。
诗中的梅花多为一种情景气氛的点缀,或者一种思念的凭证,并非是诗的主角。
杜甫的诗中还写过“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以“肥梅”出现在世人眼中,当然这里的梅也不是梅花,而是指的梅子。
但是接下来要分享的这首诗,却是唐诗中难得一见的咏梅佳作,颇有宋诗梅花之风韵,它就是晚唐诗人崔道融的《梅花》。
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
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
横笛和愁听,斜枝倚病看。
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唐:崔道融《梅花》
每次重读这首诗,就会想起曾经火遍大江南北的电视剧《甄嬛传》,虽然甄嬛只是杜撰的一个历史人物,但是她却把这首诗的最后两句广为流传。
还记得那时她刚进宫,在一个大雪纷飞的除夕之夜,满园红梅绽放,她对着雪中梅花深情祈祷,“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不知道到底是原著作者写错了诗句,还是甄嬛当时背错了台词,总之一夜之间,这两句诗错误地传播开来。
崔道融,自号东瓯散人,唐代诗人,他曾经担任过县令一类的小官,后来为了躲避战乱来到福建,一身的抱负和才华不能施展,只能借诗歌抒怀。
“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严寒之中,梅花几朵初绽,晶莹剔透的花瓣与盈盈的白雪相互映衬,显得如此清冷孤寂,世间的丹青手也难以画出它的美丽孤高。
这一句以“雪”、“孤”写梅花外形的冷,暗寓诗人心中的寂寞心境,如梅花一样幽居在寒冷的冬季,一个人独来独往,孤标傲世。
“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梅花的一缕幽香别有一番风韵,清雅至极的她开在凛冽的北风之中。
梅花的香气素有暗香之称,与百花相比很是特别,淡雅迷人、幽幽飘散,有如清风过耳,温柔而持久。
这一句写梅花的清,生长在清寒之中,散发出清幽之香,蕴含着铮铮气韵。
“横笛和愁听,斜枝倚病看”。忽然,不知是何处传来悠扬的笛曲《梅花落》,笛声婉转动听、如泣如诉,牵动人的愁思。
正处于病中的诗人,独自倚靠在窗前听着笛曲,看着风雪中的梅花,枝干横斜错落。一时间心绪复杂、感慨万千。
前面两联正面写梅花,后面两联转为写人。梅花和笛曲勾起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情眷恋,伤怀自己的同时也怜惜起梅花。
“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朔风:北风,如果北风你能知晓我心中的怜惜之意,就不要再猛烈的刮了,就让美好的梅花在枝头多停留一些时候吧!
这一句道出诗人心中的美好期盼,如果老天知晓我的心意,就请成全我,不要让我颠沛流离,一事无成吧!
崔道融的这首诗,营造了梅花“孤”、“寒”、“清”、“愁”的意境,写出寒梅的独特风韵,不得不说是唐诗中一首难得的咏梅佳作。
“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愿世间所有的心愿都能实现,也愿所有的美好始终围绕着我们!
文 / 青荷闲潭原创
图 /来自网络,侵删!
进我主页,点击右上角三个点
把我设为星标
更快收到我的消息推送
长按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