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青荷
《红楼梦》第87回,宝玉观惜春和妙玉下棋,妙玉自小出家已在道场修炼多年,无奈动了凡心,视贾宝玉为大观园唯一的知己。
宝玉观棋的过程中,妙玉一见宝玉便红了脸,宝玉与她说话她也脸红,惜春揶揄他们两个她也脸红,短短几句话的功夫,妙玉一连红了三次脸。
妙玉归去回到禅房,一时间意乱情迷,入了情魔,人坐在禅床上,心却犹如万马策奔,连禅床都摇晃起来。
惜春后来说妙玉人虽洁净,但尘缘未断。其实一个二八芳龄的少女,长年与青灯残卷为伴,恰巧遇到一个让自己心动的男子,向往红尘情缘,亦也算不上过错。
今天要分享的这首诗,它的作者境遇与妙玉很像,同样也是空门之人,在命运的巧合下碰到此生的情劫。
这个故事被记录在《张协状元》和昆曲《玉簪记》中,故事的主角就是南宋女尼姑陈妙常与状元张孝祥、才子潘必正之间的爱情纠葛。
松舍清灯闪闪,云堂钟鼓沉沉。黄昏独自展孤衾,欲睡先愁不稳。
一念静中思动,遍身欲火难禁。强将津液咽凡心。争奈凡心转甚。
宋:陈妙常《西江月·松舍青灯闪闪》
陈妙常,南宋高宗绍兴年间,临江青石镇郊女贞庵中的尼姑。
她出身于官宦之家,因为自小体弱多病,命犯孤魔,父母将她舍入空门,削发为尼。
但是她蕙质兰心、悟性极高,不仅出落得清丽脱俗,更是才华横溢,琴棋书画与音律俱通。
这样一颗璀璨的明珠,生长在清冷孤寂的古寺,就好比佛前的一朵青莲,更显光彩照人,令人一见难忘。
有一年,状元张孝祥奉命出任临江县令,夜间投宿于女贞庵中,准备在此歇上两天,再走马上任。
入夜时分,明月高悬、清风吹拂,庙宇中传来清雅美妙的琴声,一路循着琴声寻去,只见一位妙龄女尼,仿若瑶池仙子,正在月下悠然抚琴。
这一幕看得张孝祥心神荡漾,吟下诗句“误入蓬莱仙洞里,松荫禅房睹婵娟……有心归洛浦,无计到巫山。”
但陈妙常却对眼前的状元郎无感,亦随口沾上一首回敬:
清净堂前不卷帘,景幽然;湖花野草漫连天,莫胡言。
独坐黄昏谁是伴,一炉烟,闲来月下理琴弦,小神仙。
不久,张孝祥与自己的同窗好友潘必正重逢,说起这一段际遇内心惆怅不已,潘必正却听到了心里,有意寻觅芳踪,借故住进了寺中,与陈妙常开启了一段旷世奇缘。
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席慕蓉的这段文字或许是这个故事最好的注解!
松舍清灯闪闪,云堂钟鼓沉沉。
开篇就描绘了古寺清冷寂寥的生活,清灯闪闪、钟鼓沉沉,既是对庙宇环境的描写,也是对主人公心境的刻画。
日复一日对着眼前的青灯,是无人为伴的孤寂,而寺中雄浑的钟声本可以让人心境安宁,超脱凡俗,但在词人听来却有沉沉之感,流露出词人心中的丝丝烦闷。
黄昏独自展孤衾,欲睡先愁不稳。
日暮时分,一个人独自铺床叠被,想要入睡却辗转反侧,一股愁思涌上心头。
出家之人四大皆空,因何而愁?只因她内心不再宁静,动了凡心起了波澜。
陈妙常没有看上张孝祥,但却对潘必正一见钟情,两人在庙宇对坐,或谈论诗文、或对弈品茗,郎才女貌,心有默契。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让陈妙常原本沉寂多年的心,忍不住心旌摇曳。
一念静中思动,遍身欲火难禁。
一颗心越想静下来,越是静不下来,心中的欲念有如一匹脱缰的野马,又如一把燃烧的火焰,在原野间漫延开来,无法遏制。
俗话说:一念起,万物生,一念灭,万物寂。
这里的一念,既有生理上的渴望,有也词人对两心相许、共同奔赴幸福生活的憧憬。
你低眉、我浅笑,尘缘在刹那间开始!思凡的念头一经撩拨,便如决堤的河水,泛滥开来。
强将津液咽凡心。争奈凡心转甚。
理智告诉她,这样是不对的,于是她试着去压制内心的情欲,但是发现越压制越反弹,欲望反而越强烈。
好在这个故事最后有一个美好的结局,两人几次偷尝云雨后,陈妙常珠胎暗结,在县令张孝祥的大度相帮下,陈妙常得以还俗,与潘必正喜结连理,让有情人终于眷属。
文 / 青荷闲潭原创
图 /青荷闲潭,请勿商用!
进我主页,点击右上角三个点
把我设为星标
更快收到我的消息推送
长按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