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青荷
静谧的冬日,一场悄然降临的雪花,那是季节深处最温暖的期盼。
飘飘洒洒的雪花,一片一片犹如舞动的精灵,在天地间挥洒着令人心醉的浪漫。雪落人间,禅意自现,置身于寂静的雪域,那一份纯净与静美,又好似跌入一个温柔的梦境。
有人踏雪寻梅,品味雪中诗意,如“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有人雪中参禅,得出人生真谛,如“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每一片雪花,都是大自然的馈赠, 洗净了尘埃, 唤醒我们内心的清明。
每一次飘雪,都记录着时光荏苒、世事变迁,见证了我们成长的足迹。
接下来分享李商隐的一首诗,雪落无声、禅意悠然,短短28个字,无一生僻字,却唯美了千年时光。
无事经年别远公,帝城钟晓忆西峰。
炉烟消尽寒灯晦,童子开门雪满松。
唐:李商隐《忆住一师》
李商隐,晚唐著名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他所生活的时代是大唐急剧滑坡的时期,任何力量也阻挡不了它注定倾覆的惯性。
在李商隐短短一生46个春秋中,他先后历经了唐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六朝的更替。
此时的唐王朝,外有藩镇割据,内有宦官专权,朝廷党争不断,李商隐身陷在“牛李党争”之中,一生过得很不愉快!
年少时入幕令狐楚府中,受过令狐楚的教导,又在令狐楚的周旋下,得以进士及第,还为令狐楚亲笔写下墓志铭。
在令狐楚死后,又接过来王茂元抛过来的橄榄枝,娶了王茂元的女儿王宴媄为妻,但在王茂元最为风光的时候,又赶上母亲去世,回家丁忧三年,错过了仕途晋升的最好时期。
待到丁忧归来,王茂元又因病去世,并没有得到岳父任何庇护的李商隐,反而因为娶妻一事,自此夹在两党之间,里外不是人,两边受尽打压和排挤。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当他在生命的尽头回顾自己的一生,写下《锦瑟》,感到的仍是迷离和恍惚。
自己的命运为何会一生潦倒如此,只能以无端二字发问,那是不可揣测的天意!
精神上极度苦闷的李商隐,多次走向大山的深处,向得道的僧人寻求生命的答案、人生的智慧。
“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在生命的最后几年,他选择了佛道作为人生的最后归宿。
公元851年的秋天,这年的春夏,李商隐的爱妻因病去世,这对李商隐是一个致命的打击。
此时西川节度使的柳仲郢向李商隐发出了邀请,希望他能跟随自己一道入川,李商隐没有多想,答应了柳仲郢的请求,一方面他需要一个养活孩子的工作,一方面前往四川,还能远离党争的旋涡。
他在四川梓州幕府一共生活了四年时光,在此期间,李商隐结识了佛门大德智玄国师,智玄是皇帝钦定的“儒释道”首座,李商隐执弟子礼,跟随他修行。
这首《忆住一师》,就是他曾经好佛的一个佐证,忆,是贯穿全诗的情感主线。
“无事经年别远公”,远公,指东晋庐山东林寺的高僧惠远(一作慧远),是净土宗的初祖,此处指住一师。
不知不觉间,我已经与住一师分别很多年了。“无事”,一词透出诗人内心的寂寥和惆怅,高僧在山林之中与世无争,过着清净无尘的日子。
而我呢,却裹挟在红尘之中,为了些许微薄利䘵,弄得一身疲惫不堪,不难读出有那么一丝后悔的意味在其中。
“帝城钟晓忆西峰”。钟晓,指晓钟,是长安城的一大特色,每天破晓时分,宫中和各佛寺的钟声一齐长鸣,声音震动全城。
西峰:指住一师的住处,西峰上的佛寺。
每当我听到京城里响起的悠扬钟声,我的思绪就不由得飘向了你所在的西峰,想象着当年与你一起在山间修行的日子。
那里青山缭绕、白云悠悠,远离一切俗务的打扰,清幽之景让人至今难忘。
“炉烟消尽寒灯晦”,还记得那个时候,我们一起在寺中秉烛夜谈,你倾尽所学为我答疑解惑,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我们都浑然不觉。
直到炉火中的焚香燃尽,灯光也渐渐变得晦暗。
“童子开门雪满松”。这是全诗最为出彩的一句,宛若神来之笔,前面一句诗人还处在幽暗之中,无论是炉烟,还是寒灯,都给人营造出一种沉寂晦暗、天色已晚的情景。
随着童子推门的动作,一个冰雪覆盖的白雪世界,陡然映入诗人的眼帘,境界豁然开朗,青松白雪的纯净世界,又让人顿感心境澄明。
这里的松,不仅是雪中青翠又挺拔的松,也是诗人心中的住一师,傲霜斗雪、高洁出尘,具备和青松一样的品质。
而这个雪后的明亮世界,也暗寓诗人在高僧的指点之下,茅塞顿开、重获清明的心境。
历来诗评家对这首诗评价很高,清代田玉高评道:只写所住之境清绝如此,其人益可思矣。相忆之情,言外缥缈。纪昀也赞叹:格韵俱高。
文 / 青荷闲潭原创
图 /青荷闲潭,请勿商用!
进我主页,点击右上角三个点
把我设为星标
更快收到我的消息推送
长按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