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现在命名为精准(精神)心理病理性记忆修复(3PT)?与催眠无关了吗?

文摘   2025-01-16 17:55   广东  



本文字数约:3717 字       

阅读时间:5 分钟


本文章节:


01、“精准(精神心理病理性记忆修复技术(3PT)”的命名原因


02、精神障碍是由一个个心理问题累积、叠加而成



“精准(精神心理病理性记忆修复技术(3PT)”的命名原因


可能不少人已经发现了,我们以前分享文章、视频时,会提到我们的系统化、精准化临床心理干预技术:深度催眠下病理性记忆修复技术(TPMIH)。


可是,最近我们不说这个名称了,而是用了技术的新命名——精准精神心理病理性记忆修复技术(3PT),也可以称作“精准心理病理性记忆修复技术(3PT)”,至于这两种中文称呼的异同,我们有机会再深入讲解。


很多网友有疑问:为什么改技术名称了?是现在不用深度催眠了吗?与常见的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到底有何区别?


今天这篇文章就详细解释一下。


10多年来,我们对精神心理问题的理解不断加深,临床心理干预技术也在不断迭代。


我一开始致力于成瘾障碍诊疗,创立了多维度成瘾快速治疗法(MDART),利用“药物+临床心理干预”的模式,帮助患者系统化、高效化地走向康复。


后来,我们开始在抑郁症、双相障碍、焦虑症等常见精神心理障碍的诊疗上取得颠覆性突破,利用深度催眠进入患者的内隐记忆层面,精准化、高效化地修复心理根源上的问题。


所以,那时候我们的技术命名是“深度催眠下创伤修复技术(TPTIH)”“深度催眠下条件反射重建技术(CRRDH)”


随着我们对病理性记忆的理解进一步加深,尤其是从人的内隐记忆层面理解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技术还迭代为“深度催眠下病理性记忆修复技术”(TPMIH),不但包括了叠加性心理创伤,还包括了叠加性心理渴求不良归因模式的高效修复。


关于我们的精准化临床心理干预技术迭代过程,可了解这个专栏:【晴日精准心理技术迭代之路


经过那么多年的探索,我们现在已经在国内外颠覆性地发现了精神心理领域的“第一性原理”:


抑郁症、双相障碍、焦虑症、成瘾障碍、甚至包括精神分裂症等常见精神心理障碍的真正病因不是基因遗传,也不是神经递质浓度异常;而是患者后天形成的病理性记忆。


那么,要真正解决病症的话,最关键的问题就在于:


患者们有哪些病理性记忆?是怎么导致精神心理症状的?


怎么能快速、深入、精准地找到主要的病理性记忆,尤其是叠加性心理创伤,然后进行高效化的修复?


主要的病理性记忆修复之后,现有的症状是大幅度消除、甚至消失了;但如何能令患者的“精神心理”原生系统更加健康和强大,以后遇到类似事件时,不容易形成病理性记忆?


也就是说,该如何提升患者的认知维度,引导他们掌握综合性归因模式,塑造出越挫越勇的高逆商?


还有,对于青少年、学生患者来说,他们还需要跟父母一起生活,父母对他们的教育方式、相处方式,影响了他们的康复效果和速度,影响了后续他们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那么,如何精准、高效地跟患者父母反馈患者的患病根源?如何让父母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如何让父母有发自内心的自我反省、改变和提升,尤其是那些原本有人格异常、甚至是人格障碍、特别偏执固执的父母?


如何让患者快速撤药,回到正常的学习或工作、生活中?如何引导患者和家属看到自身的机遇?如何积极引导父母与时俱进?尤其适应AI时代的巨大变化?


…………


对于以上的问题,我们越来越发现,这跟催眠技术其实没啥关系。最关键的,是精准化地找到、高效修复患者的病理性记忆,迅速提升认知维度。


有科学研究发现,要进入人的内隐记忆层面,深度催眠不是唯一的手段,药物和光照疗法都能实现。而我们之前使用的就是深度催眠,让患者的脑电波至少处于θ(Theta状态。


但我们现在进一步临床实践发现,其实只要有办法让患者、来访者注意力高度集中,就能快速进入他们的内隐记忆层面,不一定要用深度催眠技巧。


综合上述原因,我们决定把技术命名改为“精准精神心理病理性记忆修复技术”或者“精准心理病理性记忆修复技术”。


因为这个命名涉及到精准“Precise”,精神心理“Psychological”和病理性记忆“Pathological memory”,而在广义上,它又是一种心理治疗技术(Therapy),所以,简称3PT。


这不仅是名称的更替,也是我们对人类精神心理的进一步深入理解过程。


而且,排除了催眠的影响之后,有助于大众更加理性地了解这项颠覆性的技术。


因为,虽然催眠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但很多人学会了一点基础的催眠技术之后,就大肆宣传催眠有多神奇,利用大众对催眠的好奇心,进行一些哗众取宠的表演,比如人桥实验等等。


人桥实验,图片来源于网络


更有些所谓的“大师”打着催眠的旗号骗钱、敛财,比如近年来被逮捕的“催眠大师”邱翠云,她说自己一个眼神就能治愈百病,骗了很多病急乱投医的人。


视频来源于网络


这些催眠乱象,导致很多大众以为催眠很神秘、很玄乎,甚至有不少人一听到催眠就以为是巫术、骗术。


说到催眠,其实这个技术也有利弊双面。


浅度的催眠简单易学,很多人一天就能学会,但它只是很浅层的催眠暗示疗法,无法真正到临床,深入解决精神心理问题。


而深度催眠虽然能进入人的内隐记忆层面,但掌握难度较大。现代催眠学之父艾瑞克森以一己之力,让催眠进入了科学的殿堂,但他创立的“自然催眠法”难度更大,实际上没有流传下来,而且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有机会再深入谈这个话题。


现在,我们发现不借助催眠,而是引导患者、来访者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也能进入人的内隐记忆层面,这反而有利于降低技术复制的难度,更有助于技术的普及。


精神障碍是由一个个心理问题累积、叠加而成


其实,我们的技术新命名还有更深一层含义。它既可以是“精准精神心理病理性记忆修复技术”,也可以是“精准心理病理性记忆修复技术”(没有了“精神”二字),英文简称都是3PT。


“精准心理”虽然少了“精神”两个字,但其实,它比“精准精神心理”涵盖的范围更广,对问题的理解更加深入。


为什么这么说呢?


在临床中,“精神”这两个字对应“精神医学”,指的是达到了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抑郁症、双相障碍、精神分裂症等就属于精神医学里的精神障碍。


国内外主流精神医学认为,这些精神障碍的真正病因不明,但倾向于认为与基因遗传、神经递质浓度改变有关。


由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发起的“人类基因组计划”,花了30年的时间,投入了大量资金,但至今仍未找到所谓的精神障碍“致病基因”,遭遇了极大的挫败。


相关文章:精神障碍会遗传吗?人类基因组计划揭露了残酷的真相!让精神科大夫汗颜!


现在,国内外精神医学界无法再把精神障碍的病因归咎于基因遗传,但是到底是什么导致了精神障碍?却还是一头雾水。


而且,从某个意义上讲,这种国内外主流观点把“心理问题”和“精神障碍”给区分开来,仿佛两者是完全不一样的东西,前者是心理因素造成的,归心理学管;而后者是生理层面异常导致的,归精神医学管。


但其实,我们深入到人的内隐记忆层面后颠覆性发现,原来常见的精神心理障碍正是由一个个心理问题累积、叠加而成的!


在本质上,心理问题和精神障碍其实是一致的,主要的根源都是病理性记忆,尤其是叠加性心理创伤。


如果病理性记忆较少、程度较轻,那就表现为心理问题;如果病理性记忆较多、程度较严重,那就会逐渐发展为精神障碍,这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点击可查看大图


举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临床案例,我们收治的患者伟涛,他去过国内最权威、实力最牛的精神科专科医院——北大六院,并被诊断为双相障碍。


而且,他属于非常典型的双相障碍——有过重度抑郁发作,也有过典型的躁狂发作,非常傲慢自大,口无遮拦地说大话。


伟涛当时的病情非常严重,北大六院的大夫说,这个孩子要一直吃药,能保持情绪稳定就不错了。


伟涛的父母都是事业有成的医务人员,他们知道双相障碍属于重性精神疾病,老百姓说的“重性精神病”,再加上听了北大六院的权威大夫这么说之后,他们非常绝望。


后来,伟涛父母怀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情带他找我们就诊。在精准化临床心理干预中,我们把他的病症分成了一个个心理问题,每次进行精准心理病理性记忆修复的时候,就针对一个问题:



向上滑动浏览,以下是我们为伟涛处理的心理问题:


1、为什么他总是容易过分焦虑、担心,导致注意力难以集中?


2、为什么他考上研究生之后,会突然出现狂妄自大、爱说大话的表现?


3、为什么他总是担心事情会发生严重后果,内心非常缺乏安全感?


4、每当他想起自己躁狂发作时做过的事,他心里就非常难受、自责,这怎么解决?


5、为什么他会因爸爸的行为而感到焦虑、胸闷,甚至是心跳加速、胡思乱想呢?


6、为什么他在躁狂发作时容易与人发生冲突,事后又非常容易陷入内耗中?


7、为什么他对宠物的情感那么深厚,会因它们的离去而痛苦很久呢?


8、为什么他总是担心身为医生的父母会遇到危险呢?


9、为什么他那么谨小慎微,尤其涉及到个人信息安全时,总是过分担忧?


10、为什么他总是胡思乱想,总放不下过去没做好的事情,担心出现灾难化后果?


11、为什么他总会有一种被人偷窥的感觉,然后觉得害怕、恐惧及心慌呢?


12、为什么他在学习时总是胡思乱想,越想学越学不下呢?


13、为什么他非常害怕和同学的关系发生破裂,从而产生不好的后果?


14、为什么他总是过度担心个人隐私被泄露,总是忍不住担心被人知道了会带来不良后果?


15、为什么他会莫名感到心慌,且会不自觉想起一些本不必担心的事情?


16、为什么他与别人意见不一致的时候,总是觉得自己是对的,非常自以为是呢?


17、为什么他总是会习惯性地纠结过去没做好的事情,导致自己很焦虑?



我们进入伟涛的内隐记忆层面,深入地、精准地发现了每个心理问题背后的病理性记忆,然后进行高效化修复。这些心理问题逐一化解之后,伟涛就真正走向了康复,很快就撤药、回到学习轨道了。


每一次精准化心理干预后,我们会引导伟涛理性复盘,从而培养出越挫越勇的高逆商。


而且,我们还将这过程中发现的具体病理性记忆事件,以及伟涛父母在家庭教育上出现的失误告知其父母,令他们具体化地、深入地自我反省、改变及提升,尤其伟涛父亲感到非常震惊、后悔,他回去后就像变了一个人!


相关案例:孩子得了抑郁、双相,父母要自我反省、改变和提升,可为啥很多父母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


现在,伟涛已经研究生毕业并参加工作,还谈了女朋友。伟涛父母之间夫妻感情也好了很多,伟涛和父母之间的亲子关系,也有了很大的转变。


虽然伟涛患病曾令一家人很痛苦,但如今,这段经历已经从坏事变好事,成为了他们的人生财富。


(如果对伟涛康复经历感兴趣,可以看伟涛的这篇近况文章,里面也有他接受临床心理干预过程的链接:他被诊断典型双相,如今撤药、毕业、谈恋爱、家庭幸福,这是怎么实现的?


所以,其实“精准精神心理病理性记忆修复技术”也可以看作是“精准心理病理性记忆修复技术”;精神障碍的康复,其实是一个个心理问题得到深入、高效的解决。


从这个角度来说,3PT技术其实也是处理心理问题,不涉及用药,还撤药,也属于广义上的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技术。


只不过,这个技术能深入到人的内隐记忆层面,精准化地找到根源问题并修复,解决问题又快又好又深入,这是国内外主流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流派无法企及的。


不过,当我们从“拆解成一个个心理问题”的角度去看待3PT时,它的技术复制难度也下降了,起码部分复制的可能性更大了。


我们相信,随着我们对精神心理的了解越来越深入,颠覆性突破性的发现越来越多,实现3PT技术复制、惠及更多患者家庭的那一天会更快到来!





↑↑↑点击关注“晴日精准心理”
掌握精准精神心理学知识

好文推荐

本文版权为【晴日精准心理】 公众号所有,如需转载需在文章开头注明转自晴日精准心理公众号、作者何日辉。



晴日精准心理
精准精神心理学引领者,精神障碍高效康复医疗目的地。本机构利用多学科诊疗模式(MDT),尤其是精准心理病理性记忆修复(3PT),让抑郁症、双相、焦虑症、惊恐障碍等患者快速康复、实现停药,青少年还能尽快复学,甚至高效学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