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十四届华东六省一市 -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活动
好课共赏
第三日
课例展示 专题报告
专家引领 精研课堂
在12月13日的晨光中,第二十四届华东六省一市小学数学课堂观摩活动迎来了它的第三日精彩篇章。当日的活动精心规划为上午与下午两个时段,上午时段聚焦于“空间认知的启迪”,通过一系列生动的课堂展示引领师生探索空间观念的奥秘;而下午时段,则荣幸邀请到了全国知名的特级教师曹培英先生,他将带来一场深度专题报告,为与会者奉上知识与灵感的盛宴。
上午场:精彩纷呈·观好课
朱淑云
《立体图形的相同与不同》
朱淑云导师主讲的《探索立体图形的异同世界》课程,巧妙地从孩子们热衷的翻滚式动态床景动画切入,不仅瞬间点亮了学习的主题,还深深激发了学生们的好奇心与探索欲。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观察实践、动手操作、对比分析以及互动交流等多元化体验环节,学生们在具体的情境中逐步构建了长方体与圆柱体的准确认知框架,自主发掘并掌握了两者之间的相似点与差异点,深刻领悟到直柱体的基本属性。
在细致入微地对比辨析立体图形异同的旅途中,学生们初步感知到长方体尺寸与其长、宽、高之间的微妙联系,以及圆柱体积与其粗细、高度之间的内在关系,这一过程极大地丰富了他们在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学习宝库,促进了空间思维能力的飞跃发展。同时,这一课程还着重培养了学生的敏锐观察力、灵巧动手能力以及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与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范林伟
《平面与立体》
在范林伟老师的《平面与立体》课程中,他巧妙地利用学生已有的从立体到平面的学习积淀作为引子,将学生引入一个从平面探索至立体的全新学习旅程。课程起始,学生们面对单一平面图时,心中充满对立体形态的种种遐想与不确定;随后,通过观察两个来自不同视角的平面图,他们逐渐感受到空间范围的收缩与聚焦;当三个非对应视角的平面图展现在眼前,立体图形的轮廓终于清晰可辨。在此过程中,学生们通过亲手摆放与调整几何体,不断优化自己的摆放策略,并自然而然地引入了数字记录法,整个学习流程循序渐进,每个环节紧密相连。
借助丰富的想象力、动手操作以及详尽的记录,学生们不断调整和塑造几何体的形态,从而在平面图形与几何体之间建立起一座坚实的桥梁。在平面与立体的相互转化中,他们的空间想象力与逻辑推理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空间观念也随之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与深化。
上午场:畅所欲言·谈想法
互动交流
杨怡老师高度赞扬了两位教师在教授两个既新奇又熟知的图形认知内容时所展现的教学创新。她深入探讨了这两个课例在单元教学中的核心价值、知识结构定位,以及它们如何精准对接核心素养目标,并详细询问了实施路径。
随后,杨老师分享了自己观课的独到见解。她指出,通过构建高度连贯且饶有趣味的情境,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素材的精挑细选中,为学生思维层次的提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基于结构化设计的实践任务,则能有效促进活动经验的累积,特别是在立体几何的教学中,这样的设计能让学生通过丰富的直观和表象操作,积累起空间想象的宝贵经验,使空间观念得以真正内化于心。
下午场:提灯引路·研好课
曹先生的报告从“大单元”开始,从大单元概念发展的历史角度审视,提出我们不应该过分追求大单元在教学中的“大”,而应该遵循螺旋式的教材安排和知识增长体系。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关注困难,实现整体的克服和突破,用小真理的学习来支持大真理的学习,在使用教材时,我们应该从混合和拼盘走向联系和合作,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合理的调整和设计。
然后,他结合《分数的理解》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对结构化教学进行了分析,提出要继承和继承中国优秀的教学文化传统。同时,他应该注意知识相关学习的重要价值。至于核心素养的培养,他指出,只要课堂数学品味浓厚,数学素养自然落地;只要课堂设计突出“三会”,数学素养自然融合。课堂任务和问题设计应促进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抽象问题能力的发展。
曹先生特别指出,在培养计算能力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明确计算对象,全面看待计算方法的选择,注重估算教学的改进。此外,曹先生还对统计图纸和可能性的教学改进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最后,曹老师提出了一些期望,希望华东教师能摆脱教师思维“儿童”的束缚,摆脱低水平教学,摆脱课程结构的尴尬局面,充分尊重教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教学设计反映了华东教学研究的前瞻性和示范。
浙江省小学数学教研员斯苗儿对大会进行总结,她感谢幕后会务组的辛勤付出和细心准备。斯老师指出,本次课堂观摩活动充分利用了现场直播资源,是一场无边界的教研,跨时空的教研。她从课堂语言艺术的角度对教师的课堂教学用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希望借助本次活动促进华东六省各地区一线教师将更多的目光聚焦于学生的发展,真正凸显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满怀期许 砥砺前行
活动的最后是本次课堂观摩研讨活动的颁奖仪式和专家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