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课堂教学展示 | 《忆读书》课堂实录及专家点评

教育   2024-12-13 23:31   新疆  


教小萌说

2024年11月30日,第四届中国基础教育论坛暨中国教育学会第三十六次学术年会在天津顺利召开。在主论坛“中国好课堂”中,由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推送的黄丽雯老师执教,易进教授、陈先云理事长点评的《忆读书》,获得了线上线下一致好评。特分享于此,供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学习借鉴。(以下全文根据现场录像整理,如有错漏之处,敬请谅解。)


本文字数:11380 字

阅读时间:23 分钟


课堂实录观看方式

扫描或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或点击文末左下角“阅读原文,观看课堂实录(请从视频的04:44:00左右开始观看《忆读书》课堂实录及点评)




五年级上册

《忆读书》(第二课时)

课堂实录

执教教师:黄丽雯

天津市和平区万全小学


一、学习目标

能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交流对“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这句话的体会。

二、学习重难点

能根据要求梳理文本信息,把握课文中重点语句的意思,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交流体会。

三、教学准备

1.将学生第一课时完成的学习单拍照,整理进课件。

2.课前恢复第一课时的板书:“25 忆读书”“多读书”“读好书”

四、教学过程

*课前互动

师:好,同学们。灯光亮起来了,我们先往台下看一看,和你们昨天想象的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不一样,哪不一样?试试你们的话筒。

生:我觉得昨天在班里没有那么多人,但今天到了会场,感觉人非常得多,有些紧张。

师:看到会场来了这么多老师,没关系,请坐。我们站起身,和会场的老师们挥挥手、打个招呼。你看这么多老师掌声都是送给你们的。这下不紧张了吧。那我们准备好上课了吗?

师:好,上课。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一)听写词语,回顾旧知

1.听写词语

师:同学们,在我们课文学习以前,老师想问问大家,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第25课的生字词,回家复习巩固了吗?

生:复习了。

师:那我们这节课就从听写词语开始。想挑战吗?

生:想。

师:拿出你们的学习单。注意写字的姿势,看看一会儿谁能够把字写的正确、美观。

第一个,“舅父”,小时候给冰心奶奶讲故事的就是舅父;

第二个,“述说”,注意这个字的读音;

第三个,“繁琐”;

最后一个,“兴旺盛衰”。

写好了吗?

【投屏1人默写的词语】

师:你们觉得这位同学写得怎么样?

生:好看。

师:获得了同学们的一致赞赏。那么你们能说说里面的某一个,写得好在哪呢?来,请你先说。

生:他写的非常工整,但是我觉得她的“兴亡”可以写得再大一点,因为“盛衰”写得是更大的。

师:嗯,拿你的红笔来前面改一改。

【学生到投影仪前面修改】

生:我觉得他写的“繁琐”两个字不错,但是应该对齐一点。

师:这两个字如果对齐,整体会更加美观,是不是?同学们看看你们书写的有没有这样的问题。还有这位同学书写正确这一点,你有没有做到呢?

师:请同学们拿出红笔,看一看你有没有写错,或者有不足的地方,拿出红笔订正一下。订正好的同学,坐正看老师。

【学生订正自己的书写】

师:好,写好的同学坐正看老师,我就知道你已经完成了。

师:都完成啦?好,刚才我们一起写字,写好字可以代表我们个人良好的形象。那读好书呢,更是可以让你们由内而外的焕发自信。想要这份自信吗?

生:想。

2.回顾冰心的读书经历

师:接下来,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继续学习第二十五课,一起读读题目。

生:25 忆读书。

师:上节课,我们走进了作者冰心的读书经历,通过梳理她的读书经历(出示学生课前所做的预学单),我们发现,作者冰心的一生都读了很多的书,而且还读了很多的——

生:好书。

师:谁能带着上节课你的学习收获,回顾一下,作者回忆了自己哪些读书经历,她认为哪些书是好书呢?

师:请你好吗?来,我这有(你们的学习单),哪个是你的,孩子?

【在电子屏幕上全班作品里找到该同学的学习单】

师:其他同学,如果你觉得太小看不清,可以看旁边的那个大屏幕。

生:冰心奶奶在一生中,在七岁的时候读过《三国演义》,冰心奶奶在十二三岁的时候读过《红楼梦》,冰心奶奶在中年的时候又读了一遍《红楼梦》,但是和十二三岁时读的有变化;在1980年冰心奶奶读了《西游记》《封神榜》和现代文艺作品,冰心奶奶认为耐人寻味的书是好书,包含道理的书也是好书,情节精彩的书也是好书,人物栩栩如生和包含真情实感的书也是好书。

师:说完了吗?好像你漏掉了一点,在这里你有所梳理——在七岁的时候,除了读《三国演义》还读了——

生:《荡寇志》和《水浒传》。

师:这样就完整了。还是要表扬她,信息梳理得清楚吗?

生:清楚。

师:而且她刚才在表述的时候,非常地自然流畅。那么刚才,梳理作者冰心的读书经历,我们已经知道了,她一直都在——再读读。

生:多读书,读好书。

【在电子屏幕上呈现课文的句子】

师:在她想告诉我们的这九个字当中,还有一个词语,就是——

生:读书好。

(二)学习活动一:交流对“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这句话的体会

1.明确学习要求,自主、合作学习

(1)明确要求,自主学习

师:这节课,我们就继续走进课文,看看作者冰心是怎样在多读书、读好书的过程中,感受到:一起读读——

生: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

师:好,谁来帮同学们读一读学习提示?

(指名学生读学习提示,其他同学认真听。)

师:清楚了吗?我们先来打开书自学,一会儿再来小组交流。开始吧。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师提示:我们可以找到你在书中感触最深的一处或者两处,再联系你的读书经历,体会这句话。可以拿起笔做批注,孩子们。

(2)小组内交流

师:好,同学们已经完成了学习,下面就请在小组里合作进行交流。同学们要注意:在交流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自己的经历,想想,你怎么体会“我永远感受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这句话,好不好?在组内,你就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一处或者两处来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你一定要认真地听别人的发言,适时地在组内补充,好不好?

生:好。

师:好,开始!

【小组交流】

师:好,我看同学们交流的差不多了。我们再给大家半分钟时间,每个小组商量一下,派一个代表跟各个小组来交流。你们可以给这个代表出出主意。给半分钟时间准备一下,行吗?

【半分钟倒计时】

师:各小组代表,你就选择一处或者两处你印象最深的来交流。

2.以小组为单位,全班交流汇报

师:好,时间到了。哪位同学愿意代表你们小组上前面来交流?我找一个离我最远的。来,最后那位女同学,请你来。

生:我要在这里说吗?

师:来,到前面来吧。老师这里有电子课本,如果你需要的话,可以在老师的屏幕上圈画。

生:请大家跟我看第九自然段。“同时,书看多了,我也会挑选、比较。比如,看了精彩的《西游记》,就会丢下繁琐的《封神榜》,看到了人物栩栩如生的《水浒传》,就不会看索然无味的《荡寇志》。”在这段里,我觉得作者是选择性地读书,只是读自己喜欢的。所以我有的时候也会跟作者一样。比如我小的时候喜欢看漫画书,但是长大后发现漫画书对自己并没有什么好处,所以开始看一些四大名著,像《红楼梦》这些。还有没有哪位同学想给我补充?

生2:我跟你感受一样,我比较喜欢看历史类书籍,之前我总看一些不是非常著名的历史书,但是自从我读了《人类简史》之后,我便不会读那些书了。

生:感谢你的补充。

师:所以你们觉得你们的快乐都是源于这种——

生:挑选。

师:挑选和比较,是吗?那孩子我也想要问问你,刚才你提到已经读过《红楼梦》了是吗?你什么时候读的?

生:就是在我八九岁的时候读的。我觉得《红楼梦》可能会比漫画书能让我懂得更多的人情世故。

师:我觉得你很厉害,你看的是原著吗?

生:我看的是那种儿童版的。

师:其实以后,我们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可以找来原著看一看,可能你会又有不一样的体会。

生:好。

还有谁想到前面交流?请你来。

生:请大家跟我看第五自然段。“我第一次读《三国演义》,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便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再读时,读到诸葛亮死了,我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后来,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这里作者是把自己的真实情感带入了书中,所以作者才会哭,这样他会感到很高兴。

师:哭还会很高兴?你把话说清楚。为什么读得都哭了,怎么还是一种快乐呢?

生:作者他把自己的真实情感带入了书中,所以呢书中的角色的情感,作者也会体会到。我以前在读《金银岛》的时候,读到吉姆要把船抢回来,让我提心吊胆;读到吉姆把船抢了回来,也让我很开心。还有同学给我做补充吗?

生3:我来给你补充。我和你也有一样的经历。我读《活着》的时候,读到家珍嫁给了福贵这个懒命鬼,总是跟着他受苦,我也是十分的难受,也是哭了一场。但是,后来发现福贵变好了,我也是十分开心。

师:你刚才说的是余华的《活着》是吗?

生3:对。

师:你太厉害了,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本书老师是什么时候看的吗?

生:不知道。

师:是在我读大学的时候,你现在就读了。不过孩子,以后随着年纪的增长,你再读这本书,对里面的人物可能会有新的理解。

师:好,还有谁来?请你来。

生:请大家跟我看第七自然段。第七自然段“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看时,才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所包含的一个朝代和家庭兴亡盛衰的滋味。”

这里是冰心奶奶在读书的时候,首先十二三岁的时候兴趣不大,也没有感受到这本书包含的道理,但是她又过了几年,到了中年时期的时候,再拿起这本书的时候,她就感受到了里面的道理。我也有同感,我一共读过两次《百万英镑》这本书,第一次是在六七岁,读的时候,我感觉这里面的情节非常有趣,什么要跟青蛙比赛跳远、鸟儿站在栅栏上,什么时候要飞走等,这些故事让我非常感兴趣。但是现在,我再拿起这本书的时候,我感受到了作者在讽刺当时那个国家人的腐败和当时人们的好赌。大家还有补充吗?

生3:我和你有共同的感受,当我在读《十万个为什么》的时候,在五六岁的时候我觉得那些简单的问题没什么意义,我就把那本书丢下了。当我八九岁再读的时候,我感觉这本书对我们的意义很大,里面告诉我们很多的知识,都是在书本里面学不到的。

师:其实你看,你有这样的体会,她也有这样的体会。你可以跟她说:英雄所见——

生:略同。

师:好,请回。咱们班同学真的很爱看书。还有谁想来交流?

生:请大家跟我看第四自然段。“此后,我拿起一本《三国演义》,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起来,居然越看越明白。虽然字音都读的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只学过那个字的一半。”我觉得读这一段的时候,我是体会到了作者在读书时坚持不懈的精神。我和作者有着相同的经历,因为我在之前读《老人与海》的时候,我也是读不懂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但是后来,我一直坚持读。后来通过后文联系前文,我知道了他想表达的是,老人坚持不懈的精神。大家还有补充吗?

生4:我和你有相似的经历,最开始我读《人类简史》的时候感觉还是很吃力,但是后面一点一点读下去,发现并没有那么难。

师:好,老师想问问大家,刚才他们都说到了,有些书呢,难度有点大,就一知半解地读。我们的作者冰心,在读书的时候也用过这个方法,是读哪本书的时候?

生:三国演义。

师:七岁的时候读《三国演义》,是不是?那么一知半解地读书,你赞同吗?赞同或不赞同,请你说清楚。来,请你说。

生:我并不赞同这样,因为冰心奶奶在7岁的时候读《三国演义》,把“凯”读作“岂”,把“诸”读作“者”的时候……

师:你是不是想说,把字都读错了。

生:把字都读错了,会落下很多意思,比如在读一段话的时候,有一个字非常重要,但你却忘了,把它读成另一个读音,你就会落下很多意思。

师:嗯,他的理由说清楚了没有?说得有理有据。后面男孩,请你来。

生:但是我认为呢,有些字是没有必要花更多的时间去网上或者去请教别人。比如说某些名字,你只要看到他,知道是某个人就懂了。但是你再花时间去查它的话,有可能会忘记前面的情节。

师:你的意思,我给你总结一下啊。你是说不影响理解的,可以一知半解。有些比较重要的话,你觉得就——。

生:如果比较重要的话,还是需要查资料。

师:就是你既赞同又不赞同。他的理由说得也很充分。你说说——

生:我赞同。因为这是她第一回读,这是四大名著之一,很值得回读,第一回读一知半解还是可以的,在后面还可以继续熟悉。

师:看来同学们对这个方法的看法是不一样的。不一样没关系,其实不管是一知半解地读,还是明明白白、一字一句地细读,都会给你带来——最大的快乐。

师:下个学期就会有一个单元,让我们一起开启古典名著之旅,你们期待吗?

生:期待。

师:下学期的时候,你们再读古典名著,你看看能不能用一知半解地方法把它看懂,或者你还有其他的方法把它看懂,好不好?

师:好,我们回来。继续交流,还有没有哪位同学想要就某一句话,跟同学们谈谈体会的?请你来。

生:请同学们跟我看第三自然段,“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了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我只好带着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期待,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我认为这段冰心奶奶和我有共鸣之处,她说她的舅父只能给她讲半个钟头,她的舅父给她讲完半个钟头之后,她会很期待下文。和我一样,我每次在读书的时候,都是只能读一小会儿,就要去完成今天的家庭作业了,(我就会)带着对下文无限的期待。还有同学想给我补充吗?

生4:我也和你有同感,我小时候因为认字不太多,就每天晚上让我爸爸给我读一章的故事,每次遇到那种非常短的章节,我就非常不开心,因为想多听一会儿。但是爸爸说只能读一段,我就对下文非常地期待,不想让他走,想让他再给我读一段。

师:所以呢,学会了自己读书。在阅读中享受——快乐。

师:时间的关系,我们先交流到这。刚才大家都谈了自己的看法,其实呢,这些都是你们在读书过程中体会到的——一起说——

(板书)快乐

生:快乐。

师: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作者冰心文中的这句话。

生: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

师:是啊,她多读书,读好书,自然也体会到了——

生:快乐。

师:快乐,也就是这三个词语中的——“读书好”。(师板书:读书好)

(三)学习活动二:拓展阅读,结合不同作家对读书的看法谈感受

师:今天,黄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两位作家谈读书的片段,就在大家的学习单上。拿出你们的学习单。告诉我这两位作家是谁呀?

生:老舍、汪曾祺。

师:好,现在就请你们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这两个片段,注意,一边读一边想一想:文中的哪一句话或者哪个部分让你产生了一些感受?一会儿我们来交流,好不好?开始。

师:读完的同学,可以身体坐正,老师就看出来了。

【生自读、教师巡视】

师:都读完了?这样同学们,先在小组里面交流交流你们读后的感受,一会儿我们全班交流,好不好?开始。

【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师:好,时间关系,谁愿意来说说你的想法?这位女孩子,请你。

生1:我觉得,第一段《谈读书》老舍写的这个,讲了读书的时候不能马马虎虎地读,要认真地读,不然就是白费了时间。

师:问问大家?

生1:大家有补充吗?

生2:当我读到第一篇文章的时候,我非常有同感。以前我读《水浒传》的时候,我用了非常快的时间就读完了。我爸爸问我,“智取生辰纲”,他们是怎么设计谋把生辰纲骗走的?当时我没回答上来,非常不好意思。我就怀着这种心情又读了,远远比第一次读的时间要长,我就能很流利地说出他们是怎么智取生辰纲的。

生1:谢谢这位同学的补充,还有别人想交流吗?

生3:我的感受和她们都一样,我小时候读一本书五分钟就读完了。当我的妈妈问我,从这本书里读出了什么内容的时候,我根本回答不上来,之后我就再仔细地读了一遍,妈妈再问我的时候,我很流利地把这本书的大意讲了出来。

师:好,你们两个都结合了自己的经历,你也是修正了这个问题。有没有想结合第二个片段谈谈感受的同学?

生4:我认为片段二是讲了汪曾祺说的“读杂书的几点好处”,读杂书的话是比苦读这些名著要更好,能起到更好的作用。大家还有要补充的吗?

生5:在我生活当中,我也有同样的感受。我有一次放学回来想放松一下,就想看一本书,我看的不是杂书,是一种理论性的书,看完之后我的身心并没有得到放松,反而觉得更加累了。第二次我决定不看这种理论的书,决定看一些自己喜欢的书,看完之后感觉心情特别好,比上次看的那种理论性的书好多了。

师:我不忍心打断你们,但是其实现在已经到了下课的时间,我们先交流到这,好不好?课下你们可以继续交流。其实不管是哪一位作家,他们都做到了这三个词语所说的,我们一起再读一读。

生: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师:这样他们才能对书谈出自己的体会。回去以后我们就得把这九个字记在心里边、落实到行动上。再读读这九个字——

师生: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五、布置作业

师:下节课,老师还要给大家再上一节阅读分享课,在下次的分享会上,你要推荐哪一本书呢?下课!

六、板书设计

25  忆读书

读书好

快乐

多读书      读好书



《忆读书》评课(一)


评课专家:易进 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尊敬的各位专家、老师:

大家好!非常荣幸有这个机会,和大家交流黄老师《忆读书》一课的听课感想。

今天下午,我们这个板块的主题叫做“中国好课堂”,所以第一点我想先从“课堂教学”这个角度,谈一谈课堂活动的组织和教学环节设置当中体现的“以学为本”的思想。

在这个课堂上,黄老师通过比较具体、明确的活动提示,或者叫任务要求,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我们看到学生在这个大舞台上面,能够安安静静地去读课文,能够在课本上做批注。在自己有了独立的想法之后,再进入到小组的交流,之后再请学生代表到前面展示交流的成果。

当学生经历了这样一个学习的历程后,我们能看到,学生对课文有了比较细致深入的理解。而且老师特别提示学生:在谈对课文理解的时候,要关联自己的读书经验。所以,课堂上我们也听到了,学生能把自己读一本一本具体的书的体验,和课文中的内容进行关联。课本和学生的距离,在老师的引导下拉近了——学生不仅仅掌握了课文内容,还在具体的学习历程中,把课文和自己的经验做了关联,进而使原有的读书经验有了深化、扩展。

所以我想,在好的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时间一定是足够的,学生学习的历程是清晰的。

课堂上,从课文,最后延伸到了两篇拓展材料。这两篇材料的选取,和本课以及本单元其他课文的联系比较紧密。所以学生在拓展的阅读材料里,可以把在课上围绕课文学到的经验,进一步运用到自主的阅读中。学生在交流感受的时候,明显能够关联自己具体的读书经验,对拓展材料中的要点谈理解。

所以我在想,好的课堂中,当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得以展现,我们能够看到学生们情感的变化——从小紧张到后来很投入,从而看到课堂带给学生的收获。

第二,这是一节语文课。每一篇课文,教师都要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同时依据统编教科书单元整体的要求,来组织教学,确定学习目标和重点。

今天这篇课文所在的单元是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单元提示当中,人文主题用了苏轼的一句诗——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所以,这个单元是想通过课文学习中的交流,让学生对书“怎么读”、读书对于我们的意义、读书在个人成长中的作用……能有深刻体会。

同时,本单元语言文字运用方面的基本要求(阅读方面的语文要素)是“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这节课在五年级,一般是分两课时完成的,我们今天看到的应该是第二课时。

黄老师开始上课的时候,有两个回顾环节,从这里我们能感受到第一课时的授课目标和内容。首先,是字词的听写。这在五年级的阅读教学当中,尤其在公开课上,其实不太常见。但是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讲,生字词的学习和记忆是非常重要的。老师在课堂开始就检测了学生第一课时生字的学习成果——其实在听写的过程当中,学生对这些生字的掌握也得到了强化。而且,老师的要求是“写得正确、美观”,所以当学生的听写成果展示出来的时候,老师侧重在“写得是否美观”方面指导学生进行交流、评价——这与高年级对于生字书写的要求是一致的。

还有一次回顾,可以看出第一课时要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主要把握了两个要点:多读书和读好书(能够围绕“作者不同时期各有哪些阅读经验”以及“作者认为什么样的书是好书”这两个问题从文中提取信息,并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老师请一个学生做了展示,我们能看到学生第一课时的学习成果。

如果说第一课时关注的是课文表层意思的理解以及信息的提取和梳理的话,那么第二课时目标就聚焦到文中的中心句——“我永远感受到的是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围绕这句话,老师让学生重新阅读这篇课文,提取、梳理文中相关信息,从而获得对这一观点的理解。可以看出教学目标在表层理解的基础上,又往前进了一步,已经到了“梳理——整合”的层面。所以,教学目标的设定,和整个单元的学习要求以及课后题是有关联的。而且老师在指导过程中,非常注重对学生已有经验的提炼,如老师有时候会提示学生说: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作者是在比较当中,感受到了读书的乐趣;从不懂,到读懂,有了成就感的层面,感受到了读书的乐趣……这样就让学生把文中的细节和中心意思进行了关联,获得了对文本更深入全面的理解。

第三,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感受就是,这节课老师真的是放手让学生去谈。

我们看到,老师在上面一点都不慌张。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相遇可能会碰撞出很多精彩的、令我们意外的火花,我们看黄老师这节课,为什么她会那么从容的、直接的、恰当的对学生地展示进行正向地反馈,去概括学生心里想要表达的意思?这是与她们教研的支撑分不开的。

为了这次展示活动,整个教研团队做了很多前期的工作。我了解到,她们其实对学生读书经验做了很多细致的调研,包括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她们曾经跟我交流过,通过前期的调查发现:学生从文中提取信息是比较容易的——如课文最后的九个字“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三个词语学生在文中每个部分都能找到对应信息,但是如果没有指导,学生谈理解的时候语言比较苍白,好像没有深入地理解课文。所以,我们看到黄老师在她的活动提示中,切入重点,针对难点,专门提示学生要关联自己的经验来谈感受;学生在交流展示的时候,也就能够从这个角度来谈感受了。

课上得好,要让学生真的在课堂上学有所得,老师首先要明确的是学科的课程育人目标,熟悉和分析教材的要求,还要做好学情调研。正是因为团队前期的准备,所以,让我们今天看到了好课堂的模样!谢谢大家!

《忆读书》评课(二)


点评专家:陈先云 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



各位专家、老师们下午好!

刚才易进教授谈了她对黄老师这节课的感受和体会。这节课给我的感受是:黄老师的课给当下的小学语文课堂带来了一股清新的气息,让我们与学生一起,分享了40分钟读书的快乐。下面我就这节课,谈两点具体的认识和体会。

第一点:如何用好课后思考练习题基于学生的阅读经验来设计听、说、读、写、思并重的语文学习活动。

统编教材重视语文核心素养在教材中的统领作用,在教材的编排上,力求找准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的着力点,依托核心素养“语言运用”这一杠杆,撬动“文化自信”“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素养学习任务的全面落实,充分体现语文学科听、说、读、写、思综合能力的培养。

《忆读书》这篇课文的单元主题是“读书明智”,编排了课文《古人谈读书》《忆读书》和《我的“长生果”》,从不同角度介绍了从古至今人们读书的态度、方法、经历和读书感悟。黄老师执教的这节课,给我印象较为深刻的是,以课后思考练习第2题为依托,基于学生已有的阅读经验,来设计听、说、读、写、思并重的语文学习活动。

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主要有两个,第一个活动将课后思考练习第2题“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谈谈你对‘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这句话的体会,作为本节课的重点教学目标。这个问题是《忆读书》的内容要点,是单元语文要素的具体体现,目标定位是准确的。教学能够围绕课文内容,紧紧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梳理出课文中的重要信息,再结合学生读书的经历,引导、推动学生与文本语言对话,与作者对话,与自己的学习伙伴对话,学生在分享、交流中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到了读书的快乐。

比如,围绕“一知半解地读”的交流,学生结合文中冰心7岁读《三国演义》的经历,谈到自己读《老人与海》的体验,开始读不懂,坚持读,读到后面联系前文就明白了;有学生说自己读《人类简史》,开始读有点吃力,后来长大再读,就不吃力了……黄老师结合文本内容,从学生读书经历、体验出发,组织学生讨论:你赞同“一知半解地读”吗?说一说自己的理由。这个教学环节很巧妙地回应了课后的第3道练习题。

统编教材的课后思考练习题,是围绕单元训练要素设计的,是落实单元语文要素的主要载体。如何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一直是语文教学比较难以处理的问题,课后思考练习题可以帮助学生从整体上理解、把握课文内容,还可以为学生体会文本的语言特色或者表达方法提供很好的凭借。由此可见,语文教师要好好研究课后思考练习题,重视发挥它们的教学价值。

基于学生的阅读经验和认知水平,黄老师灵活地处理文本内容,也是这节课的特色。《忆读书》最后一个自然段是“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黄老师没有按照这样的顺序来组织教学,因为“好书”的标准是因人而异的,这个班的学生有读课外书的经历和体验,教学重点放在了“多读书”“读书好”上。简约的板书设计,反映出了这篇课文的内容要点:多读书、读好书、读书好,学生感受到了读书的快乐,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第二点:如何引导学生多读课外书,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提高学生的读书品位。

为什么在这里谈多读课外书呢,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注重阅读引导,培养读书兴趣,提高读书品位”,将“整本书阅读”列为拓展型学习任务群。统编教材专门设置“快乐读书吧”栏目,指导学生科学合理地选择阅读内容,通过多种形式的课外阅读活动设计,让学生做到爱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不断增强读书意识,提升阅读能力。

黄老师执教的这个单元,恰好是以“读书”为主题的,怎么将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怎么调动学生的阅读积累,由课内阅读带动学生读课外书呢?这节课有看点,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这节课开展的第二个活动,是拓展了两位作家谈读书的文章片段:老舍读书的“不求甚解”和汪曾祺的谈“读杂书”。两个片段内容的选择既巧妙又得当,从读书方法、态度和读书类型等角度谈各自的读书体验,与冰心《忆读书》中提到的角度又有所不同,既能互补又能丰富学生读书体验。结合拓展阅读材料,进一步引导学生关联自己的读书体验进行交流。学生感受到了不同的读书方法、读书态度和多读杂书的好处,开阔了读书眼界,激发了读课外书的兴趣。课堂教学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阅读分享与交流的氛围,自然而然地打通了课内外的阅读渠道,实现了课外阅读课程化。

从学生的交流中,我们能感受到学生在平时读了不少书。课前老师做了调查问卷,学生读过《三国演义》《西游记》《史记》《山海经》这些古典名著,还有现代的经典《小兵张嘎》等等。说明这个班的语文老师很好,很注重引导学生课外的阅读,每个语文老师都应该这样。

2022年4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致首届全民阅读大会举办的贺信中提到“希望孩子们养成阅读习惯,快乐阅读,健康成长;希望全社会都参与到阅读中来,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语文老师是要担负起这个责任的。

此外,从黄老师这节课可以感受到,天津教研团队在基于教科书选择教学内容方面,很重视单元整体教学,同时还关注了年段整体,比如,由学生一知半解地读《三国演义》,迁移到五年级下册的古典名著地阅读,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期待。此外,教师还很重视关联课外阅读。结合课文学习,穿插了阅读分享课,引导学生基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读书体会进行分享交流,促进了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这样地交流,真正受益的是广大学生。很多时候,学生喜爱读书,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到家长的阅读,这也是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深化全民阅读活动”精神的贯彻落实和体现。

以上是我对黄老师这节课的认识和体会,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喜欢这篇文章,就点击关注我们吧



长按二维码关注


边疆语文人
小学语文教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