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清入关前后,刚刚即位的顺治帝只是一个小屁孩,实际大权掌握在他的叔叔——摄政王多尔衮手上。
多尔衮的权势有多大呢?从称号的变化就能看出来,从刚开始的“叔父摄政王”,到“皇叔父摄政王”,再到“皇父摄政王”。
而且,多尔衮在礼仪排场上也开始向皇帝看齐,所用的仪仗、卫从,都僭越了至尊的规格。他甚至嚣张跋扈到连皇帝的印信都带回自己府里,未奉皇帝旨意就称诏下旨,俨然如同皇帝了。你可能也有个疑问:既然多尔衮权力大到这种程度都没人敢管,他为何不直接废了顺治帝,自己当皇帝?有人就搬出野史,说这是多尔衮顾念跟孝庄太后的私情,“爱美人不爱江山”。且不说多尔衮跟孝庄太后到底有没有私情,多尔衮这样的野心家怎么可能受儿女情长束缚的呢?顺治七年十二月初九,多尔衮在围猎时坠马身亡,年仅39岁。
多尔衮刚去世时待遇还不错,被顺治追谥为皇帝,庙号成宗,丧礼都按照皇帝的规格办的。
可到了第二年风向突变,多尔衮的政敌们纷纷来揭发他,最后多尔衮落了个被掘墓鞭尸的下场,可见顺治是多恨他。
到了乾隆四十三年,乾隆帝又为多尔衮平反,恢复了其睿亲王封号,还替他辩解说:“夫睿王果萌异志,则方兵权在握,何事不可为?”意思是多尔衮手握兵权,真想篡位的话,什么事办不成?但人家没这么干。恰恰相反,多尔衮年轻时可想当皇帝了,皇太极猝死后,为了争夺皇位,他可是跟皇太极的长子豪格剑拔弩张、一触即发。但那时候他没那个实力,当时的多尔衮和多铎兄弟掌握着两白旗,坚决反对豪格继位。豪格虽然只有正蓝旗,可是两黄旗都是皇太极的死忠,他们发话了:必须皇太极的儿子继位,不然他们就血溅崇政殿。
两方打起来,谁都有机会但也谁都没胜算,而且此时正是满清入关的关键时刻,自己内部先干起架来,引起八旗内乱那就不妙了。双方互不相让,最后就想出一个折中的办法:让皇太极年仅6岁的第九子福临继位。这下达成了意见统一,两黄旗没意见,因为是皇太极的儿子继位,多尔衮也没意见,只要不是豪格继位就行。于是,福临登基,也就是顺治帝,多尔衮也没吃亏,与郑亲王济尔哈朗同为摄政王。济尔哈朗是皇太极的堂弟,虽然刚开始排位高于多尔衮,但野心不大,后来慢慢被多尔衮挤下去,最后被罢免了摄政王之位,而多尔衮却一步步大权独揽——顺治元年,多尔衮领兵打进山海关后,成了“叔父摄政王”;顺治二年,多尔衮的亲兄弟阿济格和多铎分别击败李自成和南明,多尔衮晋升“皇叔父摄政王”;顺治五年,找机会把豪格幽禁而死,抢了他的正蓝旗,多尔衮又成了“皇父摄政王”……
从这些尊号的变化就能看出,多尔衮不仅有野心,野心还是大大的,是一点没给小皇帝面子。
当初是实力不够,现在总有实力了吧,那多尔衮为何还是没有自己称帝呢?虽然多尔衮已经掌握大权,曾经反对他的那些人要么被打压,要么投靠了他,但反对派还是暗流涌动,八旗也并非铁板一块。比如两黄旗还是忠于皇帝的,正蓝旗虽然在豪格去世后被多尔衮抢过去了,可是原来那些人员还是恨着多尔衮的,镶蓝旗旗主是济尔哈朗,更是多尔衮的死对头……多尔衮的弟弟多铎倒是多尔衮最大的支持者,可是却在顺治六年感染天花不治身亡,年仅35岁。
这意味着,如果多尔衮想篡位,就得一人面对这么多明枪暗箭,赢也是有可能赢,但一场内乱可能不可避免。
而当时的形势是天下未定,清朝刚刚入关,此起彼伏的反清势力还是很让清朝头疼。所以,此时的多尔衮如果篡位,那么要面对的问题很多,付出的代价也一定很大。付出代价大,那当上皇帝的好处也得大吧,可是多尔衮还有个最要命的硬伤——没有儿子。
没儿子作为继承人,就意味着多尔衮死后被清算的风险很大,那等于忙活半天当上了皇帝,在死后又一切归零。当然多尔衮也可以效仿魏晋时期的司马家族,哥哥死后把权力传给弟弟,无奈的是多铎又先他一步死了。多铎的一个儿子多尔博倒是过继给多尔衮为嗣了,但那已经是多尔衮死后的事,何况多尔博当时也是个7岁小孩而已,根本压不住场子,没有强有力的二代继承者,多尔衮哪怕抢了皇位可能还得还回去。另外继子和亲儿子还是两回事,为了自己的儿子或可拼一拼,为了弟弟一家拼命,多尔衮大概也没那么大的胸怀和决心吧。或许都是命吧,左右都是给侄子打工,暂且安心当个“皇父摄政王”吧。只是多尔衮也许没想到,自己会死得那么早,而且纵然没有篡位,照样被自己的好侄子顺治给清算了。其实看看当年明代宗朱祁钰就知道,自己没有儿子,哪怕到手的皇位都得还回去。你若喜欢,点个关注和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