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踏飞燕是我国的国宝级文物,在历史、语文教科书中都有它的身影,那么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下它身上有趣的东西。
1969年9月,甘肃省武威县的村民们在挖防空洞时,意外挖到了一座古代汉朝墓葬。他们壮着胆子走进了墓室,发现其中摆放着许多铜马、铜车、陶器、仪仗俑等,于是他们用麻袋将这些文物运到了生产队的库房里面。
虽然村民们采取了封锁消息的办法,不过,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消息很快就传得沸沸扬扬,当地考古队赶来进行勘探发掘,并且将这些文物送到了博物馆之中。这批文物数量不少,足足有两百多件,其中最大名鼎鼎的就是世人皆知的“马踏飞燕”。
不过刚开始,人们并没有认识到“马踏飞燕”的价值,一直到1971年,郭沫若在甘肃省博物馆看到了它,一看到它郭沫若就赞不绝口,这是一匹长45厘米、宽13厘米、高34.5厘米的铜马,它栩栩如生,膘肥体壮、身形均称,鬃毛整齐、四蹄坚韧有力,三足腾空、右后蹄踏在一只飞鸟的身上,形象矫健俊美。
郭沫若对众人说这可是一件国宝级文物,你看它的造型有多逼真,有风驰电掣之势、三足腾空符合力学平衡原理,他为这件铜奔马起名为“马踏飞燕”,信誓旦旦地说如果把它拿到北京一定会引起一片轰动,果然在北京的展览会上,“马踏飞燕”铜奔马大放异彩,“一洗天下凡马空”,让人叹为观止,郭沫若为此写下了“四海盛赞铜奔马,人人争说金缕衣”的诗句,可见这件铜奔马在当时引起了多大的轰动!
1983年,马踏飞燕被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1996年被专家组鉴定确认为一级甲等(国宝)文物,2002年的时候,它被列入了首批禁止出国展览文物目录之中。
这件铜奔马有许多名字,比如最为人们熟知的马踏飞燕,还有马超龙雀、马袭乌鸦、鹰掠马、马踏飞隼、凌云奔马等等,不过在考古界,郭沫若的命名是错误的,最准确的名字应该叫马超龙雀。除了名字有争议之外,这件铜奔马所属朝代和主人也是有争议的,在考古界有东汉、汉魏、西晋、晋末前凉、前凉五种说法,至于主人有张君、张江、张绣、张轨、张骏等说法。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不知道各位有没有发现,不论是在教科书,还是在博物馆,总是没有这件铜奔马的正面照片,都是侧面照片,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它的面部表情有点扭曲,高度还原了马在奔跑时的状态,十分具有喜感,不过专家们为了表现国宝的厚重,选择拍侧面照宣传铜奔马。
不过在我看来,拍正面照也不会有损国宝的面子,这说明这件国宝更加真实、更加栩栩如生,更能展示这件铜奔马的独特历史魅力和审美魅力,各位朋友你们说对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