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文化人物】呼兰原电大校长,呼兰一中张云——殷殷的赤子情 浓浓的呼兰歌

民生   2024-09-16 10:53   黑龙江  

        在我的家乡呼兰,有一位数十年如一日笔耕不辍的人,他创作的全部文学作品,无论是诗歌、散文、小说,还是故事、杂文等,都只有一个主题:歌颂家乡,赞美呼兰人。他就是呼兰一中44班的张云。
        我与张云的相识是“未见其人,先品其诗”。
        五年前,呼兰一中“老三届”校友群“入群一位张云,紧接着他便以“流云随记”的网名,发来了几首歌颂家乡、赞美呼兰人的诗歌。品读这些诗,让我嗅到了浓浓的乡土气息,感受到了他那殷殷的赤子之情。
  2019年7月13日,我应邀参加呼兰一中高中44班毕业53周年学友联谊会,为其拍照、录像和网上直播。在我正忙碌时,过来一位高大魁梧、满面红光的人。他说:“你叫白士祥吧,我叫张云,我们同在一个校友群。”我紧忙说:“我已拜读过你的诗,写得很有水平。”他跟我说除了诗歌,他还写了多篇《呼兰民间故事》,当时我们就建立了微信联系。

  联谊会期间,我从张云44班同学那儿了解到 : 他2006年从呼兰电大校长岗位退下来,身体一直很健康。2008年1月8日没有任何先兆地突发重病,昏迷不醒,急送哈医大二院抢救,确诊为脑干梗塞,大夫给家属下达了病危通知。谁也没想到,他竟然奇迹般地活过来了。
        这是他的坚强意志使然还是上天对他的眷顾?

  20多年来,他凭着超人的毅力与病魔作着顽强抗争。大夫曾对张云说:你能活着就是个奇迹;后来家人说:活着能走是个奇迹;亲朋好友说:能走又能写是个奇迹。现在这“三个奇迹”都在张云身上发生了。他不但行走利索了,说话也清晰了,特别是近年来,创作了多篇讴歌家乡的优秀文学作品。

  44班联谊会期间,举办了两次座谈会,张云都踊跃发言。他性格开朗豪爽,为人乐观热情,语言风趣幽默,几次爆料当年男女同学间的“小秘密”,不断引得同学们开怀大笑,活跃了会场气氛。文艺节目演出中,他还朗诵了自己为这次联谊会新创作的诗歌《我是骄傲的呼兰人》,赢得了同学们的热烈掌声。当时我想:他这乐观的情绪、清晰的记忆力,哪像是一个从死亡线上走过一遭的人!
  通过进一步的接触,我了解到他有“两个情结”。
        一个是“文学情结”。
        张云晓文理,善文墨,正如他自己所说:“少有文学之梦,至今犹醉不醒,虽小作偶有问世,愧大雅之堂不登。”2004年他的诗集《呼兰河小传》出版发行。他说:“一本《呼兰河小传》,几缕乡土味和风,虽浅笔浅墨,但深义深情。呼兰之美劲书,赤子之心尽倾。付天南雨雾,告地北冰松,知我呼兰,识我小城,爱我家乡,懂我风情。古城新韵。人杰地灵,水清碧,山葱茏,土丰腴,人坦诚。”一颗挚爱家乡的赤子之心,让人为之动容。后来他又创作了《哈尔滨赋》等诗文在报刊发表。自罹病以来他仍然笔耕不辍,创作、整理了很多有关家乡脍炙人口的诗歌和民间传说。

  另一个是“家乡情结”。
        呼兰是张云祖辈生活的地方。当年张云的太爷一根扁担、两只大筐,一头挑着爷爷,一头挑着全部家当。一步一步从河北来到呼兰,安家扎根。张云是奶奶嚼着呼兰河水煮熟的小米一口一口喂大的,也是听着爷爷讲的家乡故事长大的。十来岁的时候,他就开始把爷爷讲的故事讲给小伙伴听,讲给同学听,有时还讲给大人听。他曾说过 : “自己在呼兰生一回、长一回,应该给呼兰做点什么,别白养活咱一回。这也算是一种反哺和跪乳的情结吧。”老高三扎实的学识,对文学的执着,对生于斯长于斯家乡的眷恋,让他创作出了更多反映家乡的文学作品。
  前些年,倚仗贪官给撑起的“保护伞”,家乡的一些黑恶势力欺行霸市,巧取豪夺,欺压百姓,鱼肉乡里,弄脏了黑土地,搅浑了兰河水。张云始终坚信 : 多行不义必自毙,人间正道是沧桑。他大病初愈,毅然拿起手机,创作了大量赞美家乡、歌颂家乡人的作品,并且建立了自己专属的微信公众号,在网上发表自己的作品,让更多的人了解家乡,也让更多的家乡人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

  我虽然也是一名土生土长的呼兰人,可是除了建呼兰河大桥时为家乡出了一点儿力,在他乡工作了40年直到退休,再也没为家乡做过什么。张云几十年为宣传家乡、讴歌家乡不余遗力的执着精神感动了我。作为他的校友,我就来为宣传、推广他的作品做些工作。从2019年开始,我决定为他量身定做一档栏目,叫《“迎国庆,爱家乡”献文》,连续发表他的新作品,迎接共和国70华诞的到来。这个栏目要做到“四个家乡”:由家乡人讲家乡事配家乡图唱家乡歌。让更多的人了解张云的作品,从而了解呼兰,热爱家乡,为做呼兰人而骄傲!


萧乡文学社
原《呼兰之声》更名为《萧乡文学社》!视频号《萧乡文学》敬请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