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之恋】我的心里永远流淌着呼兰河

民生   2024-09-06 18:16   黑龙江  

我是喝呼兰河水长大的。春节一临近,我们一帮孩子跟着大人去冰冻的河面上捡冰块。河面上多是冰雪,只是清沟处封冻的晚,加上强劲的北风,四周雪面上留下凛冽的风痕,唯有清沟似银色缎带上的绿宝石,晶莹剔透,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大人们四处捡拾冰块,河面上四处散落着打鱼窜冰窟窿和取大冰块留下的小冰块。我们跑到清沟的冰面上,打出溜滑,或找一些透明好的地方往下看,还真能看到冰层下面的水流,甚至偶尔能看到鱼在游动。于是我们在冰上面跺脚欢呼雀跃,早已忘记刺骨的河风穿透系着的狗皮帽子和手扪子,把我们的脸蛋和手亲吻得通红,帮着大人用自行车满载一麻袋一麻袋冰块凯旋而归。

        回到家里,把大一点冰块砸成小块,放到水壶里用煤火烧,水开时水壶响着哨音,接着嗞啦嗞啦水溢出来的声音,人们急忙把水壶拎下来,用大号的白瓷缸子,沏上不算好的茶叶,先提前品尝。河冰水和井水就是不同,润滑甘甜,极佳的口感和沁人肺脾。
       夏日里,河沿最喧闹的地方就是摆渡口了。两岸排满了等待渡河马车、手推车、还有屈指可数汽车。摆渡船是用两个大泊船并排连起来的,一船能容纳五六挂马车,余下的地方是手推车、自行车和人,是典型的人畜车混装船。牲畜不像人和机动车好摆弄,因此车老板儿吆喝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摆渡船动力靠人力撑杆,一面两三个撑杆手,手里拿着三四米杆子,杆子的下头像鱼叉似的利器,直插河底,撑杆手用力撑着杆在船舷走动,这是个极其体力活,一个个中年汉子撑杆手,气壮如牛,有的穿着破烂老头衫,被太阳夺去颜色的大裤衩,有的干脆光着膀子,太阳把他们裸露出来的肌肤烤成古铜色,浑身脂肪早就不翼而飞,换来的是一身腱子肉,尤其是裸在外面的小腿肚子,是整个船动力的发动机。
         摆渡口的上游几百米处是豆腐坊,这里的河道叫三棵松,是呼兰河的弯道,水溜急,漩涡多,在没修河堤之前,靠城区这面是十来米高的土崖。这里水流湍急,手竿站不住漂,于是人们在崖上甩底钩,那时候底钩很简单,记得我爸爸就有十来把底钩,为了携带方便,用麻袋片子裹着。底钩竿是类似竹苕把杆,大约一尺多长,头上还个不大的铁铃铛,线绳有十几米长,钩坠有的用锁头代替。一般底钩钓的都是鲶鱼、狗鱼。赶到涨水期,更有甚者,有些勇敢者从陡崖上往下跳水,这是个令人望而却步的地方。
        每年夏天呼兰河总得淹死十个八个的。一淹死人,岸边站满了观看的人群,死者家属大哭小嚎地在岸边焦急的等待着。河面上两只小船下着拦河捞人的钩。铁钩很大,每个钩之间还有个圆铁坠。快的,一会功夫就把人捞上来了,有的钩在胳膊或大腿上,幸运的钩在泳裤上;有的打捞几天都没能捞上来,只好等待雷雨天在几十公里外的下游被人发现。奶奶常说呼兰河嘴馋,你可得小心呢!
       小的时候爸爸明令禁止我去河沿。尽管如此还是和同院的小伙伴偷着去河沿玩。一次,我们几个孩子,把停在岸边的一只小船,用玉米杆划到人工河中央,船主发现后,在岸边大声呵斥,这下我们慌了神,越着急往岸边划,船越不听使唤,这时同院的家长找到了我们,这才把我们弄上岸。回家爸爸听说过,给我一顿胖揍。尽管如此,也没阻止我偷着去河沿,只是每次在河里游完泳,回家前,先到井沿用井水把胳膊腿洗一遍,这样爸爸验收时,胳膊腿挠一下不会出白印。这是我们欺骗家长的惯用伎俩。
       当我学会狗刨时,我就跟着同院的大孩子渡河。一次,人家都已经游上对岸,我还差四五米,对岸水大流急,很难靠岸,我也没了力气,是同院的一位大哥发现我在呛水,把我救上岸 。回来后,人家婉转地告诉了我的爸爸,还好,这是头一次没有挨揍。
        中学还没毕业,我的泳技飞速提高。我可以跟着纪念毛主席畅游长江的队伍,游全程十华里 。“7.16”那天,整个呼兰镇各大单位都出游泳队,每个单位前面都有木制大大的广告牌子,广告牌上着写“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诸如此类的口号。广告牌子下面绑着几个汽车里胎,浮在水面,人们在水中推着前行。整个呼兰河里,人头攒动,浩浩荡荡,可谓壮观。
        三棵松上游转弯处的北岸,有个人工河,一面通呼兰河,另一面是水渠,水渠横贯西岗公园,直通公园北侧“原野”农业社。水渠与人工河水有落差,因此在人工河道与水渠连接处有个抽水机房,靠人工河道这面有两根半米粗的抽水铁管子,铁管每隔一米左右有螺丝接缝,铁管子到水面有三四米的高, 小时候,我们经常在铁管子上爬上爬下。人工河道有三四米宽,不涨水时水深到大人胸口,河道两边长满了蒿草。我的狗刨就是在这里学会的,那时,为了游过这三四米宽的距离,我们把帶里子的兰布帽子弄湿,吹起个圆球,双手把着帽遮,来增加浮力,双脚打着狗刨,横渡三四米宽的河渠。就这小河沟里也曾淹死过小孩。小孩被捞上来后,身上盖着蒿草,两只小脚露在外面,吓得我们看都不敢。
       拐过人工河前面主河道湾的上游,就是游泳区。游泳区岸上是一片柔软的金色沙滩,沙滩远端长满了柳条丛,这是天然的更衣室。沙滩与河水的连接处,均匀地排列着黑色的长型蛤蜊,在夕阳余辉里,好似呼兰河颈上的一串项链,美不胜收。
        游泳区对岸是立陡立捱的土崖,涨水时,河面与岸上垂直距离一米左右,我们就把这儿当成天然跳水台。为了不把肚皮摔红摔痛,我们就把肚皮糊上黑泥巴,一个个刹那间成了刚果黑人;转瞬间从河里上来,立马又恢复了原态。这一黑一白的转换,快的有点像京剧变脸。
        呼兰河自西向东蜿蜒而过,左手边环抱着半个城镇,右手边滋养着河西河南广袤的植被。这河西河南的草甸子下面,盘根错节,形成了天然植被,尤其上面的塔头墩子,据说得成百上千年才能形成。如今早已遭到人为的破坏 。人与自然的和谐,自然做到了,人没做到。
      上中学的时候,我们拿着土篮铁锹去河南修拦河大坝。妈妈起早为我烙的发面饼、葱炒鸡蛋,装进饭盒里。这在当时算是小小的奢侈了,有些困难家的同学,哪能带菜,只是苞米面饼子喝凉水。如今我的妈妈不在了,这热乎乎的发面饼和葱炒鸡蛋,我用记忆去保鲜,用心去温暖它,怎么会凉呢!
       呼兰河桥通车剪彩的当天,整个县城的人们都前来庆祝,一时间,鞭炮齐鸣,锣鼓喧天。我们学生肩抗红缨枪,正步走在桥上检阅的队伍里……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人的经历和故事。记得萧红笔下过年去河西搭台看大戏,去河边看放河灯。我的心里永远系着二道河、杨家湾和生活在那里的家乡人们,这就是家乡结 。
       我的心里永远流淌着一条河——呼兰河。


萧乡文学社
原《呼兰之声》更名为《萧乡文学社》!视频号《萧乡文学》敬请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