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呼兰记忆】记忆中的父亲于天放

民生   2024-09-03 17:10   黑龙江  


1956年5月,时任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副主席的于天放被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任命为哈尔滨师范学院院长,这一年他48岁。
于天放原名于九公,化名于树平,又名王文礼。1908年4月9日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三道沟子村。1924年考入黑龙江省立甲种工业学校采矿系,1927年夏因领导反日学生运动而被督军吴俊升拘押。1928年秋于天放以黑龙江考生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国立清华大学第四级经济系。1929年他参加了党的外围组织“反帝大同盟”,1931年5月经北平市委代理书记张甲洲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任清华支部书记。九一八事变后他参与领导了北平大学生南下向国民政府请愿示威的救亡活动。1932年春于天放和张甲洲、张文藻、张清林、李克诚、郑炳文等20余名东北籍大学生经营口陆续返回东北。5月16日,打响中共武装抗日第一枪的“东北民众抗日义勇军”在巴彦县七马架正式成立,张甲洲任总指挥,于天放任特派员。6月,满洲省委派军委书记赵尚志来队任参谋长。11月,游击队按中央“北方会议”精神和省委指示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三十六军”。1933年3月,于天放被满洲省委派遣到齐齐哈尔组建龙江特别支部并任书记。因其活动频繁被日特机关列为重要“视察人”,同时和满洲省委联系中断,齐市难以容身。他将工作交给未被敌人注意的毕耀中、宫洗尘,9月去松花江下游的富锦县,在张甲洲任校长的富新中学当英文教员。张甲洲任县公署教育股长后,于天放任中学校长。张、于二人在富锦“野火春风斗古城”:建立了中共秘密组织,策反头道林子警察署长李景荫,为各抗联部队提供军事情报及物资援助,并通过设在边境地区的萝北小学建立抗联国际交通站。1937年七七事变后全国抗战开始。张、于二人转入抗联独立师,于天放任独立师随军学校教育长、一师政治部主任。1938年11月于天放随北满抗联总政治部主任李兆麟指挥的第三批西征部队从绥滨薄鸭河远征到海林八道河子。西征部队转战千里,历尽险阻。西征途中他完成了著名的抗联《露营之歌》第四段歌词的创作。其中“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两句早已成为东北抗战诗词的经典,流行于今。
1939年初东北抗联西北临时指挥部建立,于天放任第三支队政治部主任。1940年春任第三路军第六支队政委。1941年东北抗日游击战争进入最艰苦的时期。七、八月间日本关东军接连组织以苏联目标的特别大演习,关东军囤积东北的总兵力已达31个师团,人数近85万,号称百万。根据1940年3月东北抗联领导人与联共及远东军代表达成的《指示纲领》,东北抗联第一、二、三路军逐步转入苏联远东A、B野营地域,后组成东北抗联教导旅。1941年11月,于天放指挥第三路军六、九、十二支队主力百余人赴A野营整训。1942年2月19日,抗联领导人周保中、李兆麟任命于天放为第三路军军政特员返回东北接替北满省委书记、第三路军政委金策的工作。1944年1月,金策等人经长途跋涉到达A野营后,此时整个东北战场上除教导旅在苏边境执行侦察任务外,只有于天放领导的东北抗联第三路军留守部队孤悬敌后,再同日伪军进行着决死的斗争。于天放在《牢门脱险记》中写道:“东北是我的家乡故土,我爱祖国,我爱东北,我爱家乡,我也爱树海无边的小兴安岭,不管敌人怎样凶恶残暴,抗日斗争的怒火是不能压下去的,我决心埋尸故土,也不离开东北一步!
1944年12月19日,因坏人告密,于天放及部下孙国栋、杜希刚、于兰阁、李文祥、王明德等人在绥棱宋万金屯被日寇逮捕。面对日寇凶残的“威逼利诱逼降”,于天放坚贞不屈,与日寇展开了殊死较量。终于在1945年7月12日同另一名抗联战士赵忠良在北安特务分室监狱打死日本看守成功越狱。
1946年4月7日,警政石丸兼政在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上发表了题为《东北抗日英雄传略  黑龙江民族英雄于天放》的文章,同年8月22日《解放日报》又刊发了随军调小组来东北采访的刘白羽同志的文章《人民英雄于天放》。1947年5月于天放完成了《牢门脱险记》的写作,并在《黑龙江青年报》上连载。1951年11月由东北青年出版社发行单行本,至“文革”前多家出版社总计印刷90余万册。1953年国庆节,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与于天放握手时说:天放,抓不到;今天,见到了,大智大勇,人民英雄!
《牢门脱险记》是东北抗联第一部以作者亲历的纪实性回忆录,它被编入小学课本,绘成连环画,在东北地区,尤其是黑龙江省,它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读者群。
抗战胜利后,于天放任中长铁路护路总监,黑龙江人民自卫军副司令员,黑嫩省参议会议长,省委军事部部长。1946年,他与林枫被指定为东北地区参加南京国民代表大会的中共代表。新中国成立后,他又任省军区副政委,省政府副主席、副省长兼哈尔滨师范学院院长,省政协副主席兼黑龙江大学校长等职。
于天放兼任师范学院院长期间,与杜若牧、陆辉、薛震宇学院领导一起,为改变我省教育事业落后的局面呕心沥血。为办好师院,他做了两件实事。一是不怕担风险,敢于用高薪从京津沪聘请专家、教授来师院任教。从1956年起,仅在上海聘请的教授、一级教授就有8名。为办好师院打下了坚实基础。二是在师院建立大型图书馆。要求藏书要多,要仅次于省图书馆。在图书馆即将竣工时,派人到全国各大图书馆请求支援,选购有价值的图书,把图书馆办起来了。现今哈师大藏书已达200多万册。
于天放注重抓教育,对卫生、文化和体育工作也不放松。为创办黑龙江省体育学院,从学院建设规模、科系设置、招生计划,从师资到院领导班子配备,从学院建设图纸、施工质量和进度等,他都亲自过问,为办好这所大学给予了极大关注。
1964年于天放任省政协常务副主席兼任黑龙江大学校长,他注重整顿思想和校风整顿,使学校工作走上正轨。
1966年开始的“文革”中,于天放被诬陷为“卖国投敌大叛徒、日本苏修特务、反革命复辟逆流急先锋”,惨遭迫害和摧残。1967年5月2日猝死于秘密看押期间,时年59岁。1982年9月,中共黑龙江省委作出决定,为于天放彻底平反昭雪。
虽然于天放早已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的为国为民、宁死不屈、清正廉洁、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永存。他生前最爱的于谦的《石灰吟》,恰可为其一生的最好写照:“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本文作者为于天放之子,文稿由孙茂山提供)


萧乡文学社
原《呼兰之声》更名为《萧乡文学社》!视频号《萧乡文学》敬请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