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徐卫红教授团队丨携带抗生素抗性基因和重金属抗性基因的细菌在受粪肥影响的土壤剖面中的垂直迁移

文摘   2024-12-08 07:50   广东  

来源:农业环境科学(2024年12月5日)

近日,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品质调控岗位专家、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徐卫红教授团队在环境领域中科院一区top期刊Biology and Fertility of Soils上发表了题为“Vertical migration of bacteria bearing 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 and heavy metal resistance genes through a soil profile as affected by manure”研究论文。该论文采用16S、宏基因测序和长期定位田间试验,研究了长期施用鸡粪对土壤中抗生素、重金属及抗性基因垂直分布的影响,揭示了连续施用粪肥菜田抗性基因在土壤垂直空间的传播特征,增强了我们对长期施用鸡粪后土壤抗性基因垂直空间分布的认识,也为土壤环境质量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鸡粪;抗性基因;细菌;抗生素;重金属
未经处理的鸡粪施用会导致大量抗生素和重金属进入土壤环境,环境中高浓度的重金属和抗生素促进抗性基因的传播扩散。然而,抗性基因的传播不仅发生于表层土壤,还会可能沿着土壤垂直方向向下扩散。目前,对土壤剖面中抗生素耐药基因(ARGs)和重金属耐药基因(HMRGs)的研究比较有限。长期定位施肥试验是研究上述问题的理想手段。
粪肥持续施用引入的抗生素和重金属在土壤不断累积,长期的选择压力促进了抗生素抗性基因和重金属抗性基因在土壤中的盛行。抗性基因依靠可移动基因原件进行水平基因转移,在细菌和可移动基因原件的携带下可能向下扩散。因此,长期施用粪肥导致的ARGs和HMRGs污染的深度,以及与施用粪肥量的关系,需要进一步阐明。    
通过对鸡粪污染菜田土壤剖面进行了研究发现,长期施用低量鸡粪显著改变了0 ~ 20 cm土层抗性基因的群落组成,而高量鸡粪对20 ~ 40 cm土层ARGs和HMRGs的群落组成也具有显著影响。该研究结果促进了对ARGs和HMRGs垂直传播的认知。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梁军伟博士、韩雨柔和赵暕硕士为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徐卫红教授为责任通讯作者,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陈玉成教授也参与了研究工作。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2272801)、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23-B08)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D0201200)的资助。
附图1
    
长期施用鸡粪对土壤中ARGs和HMRGs群落的影响a:ARGs的Shannon指数;b:相对丰度前15的ARGs所占比例;c、d、e、f分别为0 ~ 20 cm、20 ~ 40 cm、40 ~ 60 cm和60 ~ 80 cm土层ARGs的NMDS分析;g、h、i和j分别为0 ~ 20 cm、20 ~ 40 cm、40 ~ 60 cm和60 ~ 80 cm土层HMRGs的NMDS分析。
附图2
HMRGs和ARGs的影响因素分析。a:环境因子与HMRGs的RDA分析;b:环境因子与ARGs的RDA分析;c:重金属、抗生素和耐药基因的Spearman相关分析;ARGs (d)和HMRGs (e)与MGEs的Mantel test和Procrustes分析;ARGs (f)和HMRGs (g)的相对丰度与细菌相对丰度的线性回归方程分析;h:ARGs和HMRGs的Mantel test和Procrustes分析;i:共线性分析。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07/s00374-024-01878-x. 



近期文章推荐 

世界土壤日,苏科社携手“土壤高级玩家"力献《鲜活的土壤》


欢迎相聚云南大理,探讨土壤退化修复改良与污染防治新技术


借地而生:写给地球人的土壤生命史


重磅引进:日本生态学会奖励奖、农学进步奖、河合隼雄学艺奖——《大地5亿年:土壤和生命的跃迁史》出版


朱永官: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鲜活的土壤》序言


The Innovation Life | 种养循环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


“山上”换“山下”优化耕地布局


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共采集样点287.2万个 2025年开展成果编制


东北地理所在东北风蚀区土壤质量评价方面取得进展


文章荐读-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红树林湿地土壤有机质组分特性综述:对碳储存的影响




中国科学院院士朱永官带领一群“土壤高级玩家”,一同创作出了本部集科学性、趣味性和前瞻性于一体的科普著作——《鲜活的土壤》,以科研者的视角和深入浅出的笔触,向大众讲述了土壤的本质、功能、土壤污染问题以及由此带来的粮食安全问题等人们关心和感兴趣的话题。

书中不仅涵盖了土壤的形成、分类、功能等基础内容,还深入探讨了土壤与生态环境、人类健康、文明演变进程等方面的紧密联系。用丰富的科研数据与成果揭示了土壤作为农业生产之基、生态系统之本的不可替代作用,更强调了在当前全球环境变化与资源约束加剧的背景下,科学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对于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生态平衡、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乃至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战略价值。

《土壤盐渍化的诊断、评估、减缓与适应技术指南》由联合国粮农组织 / 国际原子能机构粮食和农业核技术联合中心水土管理和作物营养科专家穆罕默德·扎曼、李恒所著。著者长期致力于改善土壤、水资源与肥料管理的生产实践,为促进国际社会农业积极适应气候变化做出了贡献。



该书回顾了全球土壤盐渍化的历史和治理成败经验,旨在制定盐度和钠化度的评估技术规程,完善盐渍化土壤的缓解和适应措施,创新和推进核技术和同位素技术等的应用,为可持续地利用盐碱地提供可行性方案。该书具有先进性、指导性和实用性,能够切实解决生物盐碱农业所遇到的实际问题。该书可为进行景观和农田土壤盐渍化评估和诊断,利用核技术和同位素技术制定边际土壤可持续利用战略的技术研究人员、一线管理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康绍忠院士序|《土壤盐渍化的诊断、评估、减缓与适应技术指南》出版发行


张佳宝院士序|《土壤盐渍化的诊断、评估、减缓与适应技术指南》出版发行


新书推荐 |《土壤盐渍化的诊断、评估、减缓与适应技术指南》出版发行


Rainer Horn 博士,德国基尔大学教授,世界著名土壤物理学家。现任中-欧土地和土壤合作专家组委员,曾任世界土壤联合会(IUSS)主席,IUSS土壤物理委员会、土壤技术委员会以及第三工作组主席、土壤耕作研究组织主席、德国土壤学会主席等土壤学术组织重要职位。Horn教授在不饱和土壤力学理论创新和应用、土壤物理多尺度过程、土壤力学与水力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等方面取得巨大成就,并成功应用于指导固废处理、地质工程安全以及电缆地下埋藏等社会经济多方面。发表100余篇期刊论文,数十部土壤学专著以及数百篇技术报告,荣获美国土壤学会、美国农学会会士,罗马尼亚、波兰、德国土壤学会以及国际土壤耕作研究组织等学术团体先后授予Horn教授荣誉会员称号。


该书由赵英博士和张斌博士组织,邀请了诸多从事土壤物理研究的中青年工作者共同翻译。他们花费很大精力把该教材引进国内,可使更多的科研人员系统了解土壤物理学,对推动我国土壤物理学的发展意义重大。


邵明安院士序|《土壤物理学精要——过程、功能、结构和力学导论》


《土壤物理学精要——过程、功能、结构和力学导论》出版—赵其国院士序


新书 |《土壤物理学精要——过程、功能、结构和力学导论》






  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购买本书(可开发票,请在备注中注明开票信息和邮箱)







  精选土壤好书,长按识别二维码了解



由于微信修改了推送规则,请大家将土壤观察加为星标,或每次看完后点击页面下端的“在看”,这样可以第一时间收到推文!投稿、合作、转载、入群,请加13926117407微信号(或发邮件至149996384@qq.com)



欢迎关注我们



                   


土壤家
土壤,人类的家园,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守护土壤,便是大爱!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