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土壤日:中国多地举办土壤科普活动,共筑绿色未来

文摘   2024-12-14 07:50   广东  

作者:郭赋涵

来源:中国土壤学会网站(2024年12月12日)


12月5日,全球迎来了第十一个世界土壤日,今年的主题为“促进土壤养护:测量、监测、管理”。土壤是自然的承载者,对人类福祉有着重要贡献。随着全球目光聚焦于世界土壤日,中国各地纷纷举办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土壤科普活动,以提升公众对土壤健康与保护的认识,共同绘制土壤可持续发展的宏伟蓝图。


围绕世界土壤日的主题,通过举办主题讲座、展示海报展览、组织趣味活动、出版书籍、发表科普文章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形式,在科研机构、高校、企业及报社等多个领域广泛开展了土壤科普宣传活动。扩大土壤科普知识的普及,加强土壤保护的宣传力度,有效激发社会各界对土壤保护问题的关注与参与热情。同时,也向广大公众发出了积极参与土壤保护行动的呼吁,鼓励大家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共同努力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宝贵土壤资源。


在广州,一场以“促进土壤养护——测量、监测、管理”为主题的讲座在广东省土壤科学博物馆拉开帷幕。讲座上第15届中国土壤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主任、广东省科学院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研究员陈能场博士开展世界土壤日专题科普演讲,促进现场的热烈交流。广东杰士科技于江门举办“善耕大会”暨可持续发展未来农业论坛,邀请专家教授为各行各业人员讲解保护土壤的知识。



与此同时,在江苏南京,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生会开展了两项世界土壤日趣味活动(1)“种瓜得瓜 种豆得豆”:根据土壤与农作物的关系分类对应的乒乓球;(2)“土壤飞花令”:以“土”“田”“地”“耕”“粮”等关键词为令开展诗词格言谚语接龙活动。通过别开生面的趣味互动,将科学与文化巧妙融合,激发了全所师生对土壤保护的关注与参与热情,也为土壤科学知识的传播注入了全新活力。



此外,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联合报社、出版社、粮食企业、展览馆等开展世界土壤日系列宣传报道活动。科普中国报道的杨顺华老师的科普文章《世界土壤日|揭秘健康土壤的“奇妙配方”》;朱永官院士、陈正、陈能场、杨顺华老师等为主要作者出版发售土壤科普书籍《鲜活的土壤》。通过科普文章、书籍让公众们进一步认识土壤的重要性、树立保护土壤的意识。安徽省地质博物馆通过安徽日报科普文章《【江淮科普】土壤是如何形成的?》及《沃土之上,永续农耕》从土壤的成因、类型、特性说起,延伸至我国耕地资源的现状与保护,层层递进,让公众更加深入了解土壤资源和耕地保护的重要性。



同一时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山西农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吉林农业大学、新疆农业大学、江西农业大学、青海大学,还有江西省土壤科学技术学会联合江西农业大学绿源协会围绕世界土壤日主题在教室、食堂、宿舍区开展系列宣传活动,并通过世界土壤日主题海报展览、横幅、网站、公众号宣传世界土壤日,推动土壤科普工作,激发社会各界对土壤保护的关注与参与热情,呼吁广大公众积极参与到土壤保护的行动中来。福建永前生态环境技术有限公司走进锦尚镇锦里小学,为师生们带来一场生动有趣的土壤知识讲座。



此外,天津、贵州、甘肃等地也通过线上直播、线下讲座、科普展览等多种形式,向公众普及土壤知识,传递土壤保护的重要性。这些科普活动不仅增强了公众对土壤资源的认识,更激发了社会各界参与土壤保护的热情。土壤作为地球上最宝贵的自然资源之一,其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举办此类科普活动,中国正努力构建一个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参与土壤保护的良好氛围。




近期文章推荐 

朱永官: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鲜活的土壤》序言

世界土壤日,苏科社携手“土壤高级玩家"力献《鲜活的土壤》


【土壤+肥料检测指标汇总】特色指标(残体碳/有机酸/PLFA/氨基糖和抗生素)、基础指标、元素、理化性质、酶活性及重金属等


《鲜活的土壤》:“国之大者”,土也!


借地而生:写给地球人的土壤生命史


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会同院士专家完成我国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科技创新战略研究报告


亮文解读丨不同小麦产量下麦玉轮作体系中的土壤健康与微生物网络分析


CSA丨农业农村部环保所保琼莉揭示不同C:N作物秸秆影响水稻土甲烷排放及水稻镉积累的机制


邓蕾研究员最新GCB成果||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有机碳增加而微生物碳利用效率降低


AGR SYST | 双季稻秸秆还田和免耕的温室气体排放权衡




中国科学院院士朱永官带领一群“土壤高级玩家”,一同创作出了本部集科学性、趣味性和前瞻性于一体的科普著作——《鲜活的土壤》,以科研者的视角和深入浅出的笔触,向大众讲述了土壤的本质、功能、土壤污染问题以及由此带来的粮食安全问题等人们关心和感兴趣的话题。

书中不仅涵盖了土壤的形成、分类、功能等基础内容,还深入探讨了土壤与生态环境、人类健康、文明演变进程等方面的紧密联系。用丰富的科研数据与成果揭示了土壤作为农业生产之基、生态系统之本的不可替代作用,更强调了在当前全球环境变化与资源约束加剧的背景下,科学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对于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生态平衡、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乃至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战略价值。

《土壤盐渍化的诊断、评估、减缓与适应技术指南》由联合国粮农组织 / 国际原子能机构粮食和农业核技术联合中心水土管理和作物营养科专家穆罕默德·扎曼、李恒所著。著者长期致力于改善土壤、水资源与肥料管理的生产实践,为促进国际社会农业积极适应气候变化做出了贡献。



该书回顾了全球土壤盐渍化的历史和治理成败经验,旨在制定盐度和钠化度的评估技术规程,完善盐渍化土壤的缓解和适应措施,创新和推进核技术和同位素技术等的应用,为可持续地利用盐碱地提供可行性方案。该书具有先进性、指导性和实用性,能够切实解决生物盐碱农业所遇到的实际问题。该书可为进行景观和农田土壤盐渍化评估和诊断,利用核技术和同位素技术制定边际土壤可持续利用战略的技术研究人员、一线管理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康绍忠院士序|《土壤盐渍化的诊断、评估、减缓与适应技术指南》出版发行


张佳宝院士序|《土壤盐渍化的诊断、评估、减缓与适应技术指南》出版发行


新书推荐 |《土壤盐渍化的诊断、评估、减缓与适应技术指南》出版发行


Rainer Horn 博士,德国基尔大学教授,世界著名土壤物理学家。现任中-欧土地和土壤合作专家组委员,曾任世界土壤联合会(IUSS)主席,IUSS土壤物理委员会、土壤技术委员会以及第三工作组主席、土壤耕作研究组织主席、德国土壤学会主席等土壤学术组织重要职位。Horn教授在不饱和土壤力学理论创新和应用、土壤物理多尺度过程、土壤力学与水力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等方面取得巨大成就,并成功应用于指导固废处理、地质工程安全以及电缆地下埋藏等社会经济多方面。发表100余篇期刊论文,数十部土壤学专著以及数百篇技术报告,荣获美国土壤学会、美国农学会会士,罗马尼亚、波兰、德国土壤学会以及国际土壤耕作研究组织等学术团体先后授予Horn教授荣誉会员称号。


该书由赵英博士和张斌博士组织,邀请了诸多从事土壤物理研究的中青年工作者共同翻译。他们花费很大精力把该教材引进国内,可使更多的科研人员系统了解土壤物理学,对推动我国土壤物理学的发展意义重大。


邵明安院士序|《土壤物理学精要——过程、功能、结构和力学导论》


《土壤物理学精要——过程、功能、结构和力学导论》出版—赵其国院士序


新书 |《土壤物理学精要——过程、功能、结构和力学导论》






  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购买本书(可开发票,请在备注中注明开票信息和邮箱)







  精选土壤好书,长按识别二维码了解



由于微信修改了推送规则,请大家将土壤观察加为星标,或每次看完后点击页面下端的“在看”,这样可以第一时间收到推文!投稿、合作、转载、入群,请加13926117407微信号(或发邮件至149996384@qq.com)



欢迎关注我们



                   


土壤家
土壤,人类的家园,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守护土壤,便是大爱!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