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BB论文】土壤激发效应的调控因素依赖于土壤深度:一个2000 km草地样带案例

文摘   2024-12-20 07:50   广东  

来源:地下生态学PKU(2024年12月19日)



本文字数:1359

阅读时间:5分钟


研究背景

外源有机质输入改变本底土壤有机质分解速率的现象被称为土壤激发效应。全球变化会深刻改变植物的地上和地下碳输入格局,进一步可能会通过激发效应影响土壤碳储存。目前,表层土壤的激发效应已经被广泛研究,但深层土壤的激发效应,尤其是深度>30 cm土壤的激发效应,还鲜有研究涉及。本研究尝试在区域尺度上探究激发效应沿着土壤深度的变化及其调控因素。


材料与方法

研究于2021年7-8月沿着内蒙古约2000 km的草地样带采集了10个样点0-200 cm的土壤。选取0-10、30-50、150-200 cm土层土壤分表代表表层、中层、深层土壤,向土壤中添加13C标记的葡萄糖(5 atom%)培养30天后测定本底土壤有机质分解速率的变化,进而计算土壤激发效应。同时,测定了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土壤质地、土壤中交换性钙镁和游离态铁铝含量,以及从World climate获取了近20年采样点的降水和温度数据。


结果&讨论

激发效应的强度随着土壤深度增加而降低(表层:+5.1%,中层:-12.9%,深层:-25.7%),表层土壤表现为正激发,中层和深层土壤均表现为负激发(图1)。

图1 土壤累计激发效应在纵向(土壤深度)和横向(地理位置或气候梯度)上的变化。* < 0.05, *** < 0.001。


表层土壤激发效应主要受到以土壤黏粒和粉粒含量、以及交换性钙镁和游离态铁铝为代表的土壤有机质稳定性因素的调控;中层土壤激发效应主要受到土壤有机质稳定性和以土壤有机碳和土壤总氮为代表的土壤底物的控制;而深层土壤激发效应主要受到土壤底物的控制(图5)。

图2 用偏最小二乘路径模型评估不同深度土壤激发效应的直接和间接调控因素。单头箭头表示因果关系的假设方向。黑色和灰色箭头分别表示正效应和负效应。实线代表显著性水平 < 0.05,虚线代表显著性水平 ≥ 0.05。箭头旁边的数字和箭头大小反映效应的强度。使用拟合优度 (GOF) 统计量评估模型的整体预测性能,值越大表示预测越好。MAP,年平均降水量;SOC,土壤有机碳;STN,土壤总氮;STP,土壤总磷;MBC,微生物生物量碳。Ca 和 Mg 是交换态 Ca 和 Mg,Fe 和 Al 是游离态 Fe 和 Al。


小结

本研究基于内蒙古约2000 km草地样带,探究了0-200 cm深度土壤激发效应的垂直格局和横向格局及其调控因子。结果表明:土壤激发效应强度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降低,表层土壤(0~10 cm, +5.1%)表现为正激发,中层(30~50 cm, -12.9%)和深层(150~200 cm, -25.7%)土壤表现为负激发,表明增加土壤输入可能会促进深层土壤有机碳的储存。降水量变化及相应的土壤性质变化并未导致表层和中层土壤激发效应发生显著变化,但深层土壤激发效应与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不同深度土壤激发效应的调控因子明显不同,表层土壤激发效应主要受土壤有机质稳定性调控,中层土壤激发效应主要受土壤有机质稳定性和土壤底物调控,而深层土壤激发效应主要受土壤底物控制。这些发现提高了我们对区域尺度草地土壤全剖面的激发效应及其调控因素的认识,有助于更深刻的理解全球变化导致的土壤碳输入的变化对草地土壤有机碳储存的影响。


本研究于2024年12月16日以“Depth-dependent regulations of soil priming effects along a 2000 km grassland transect”为题在线发表于Soil Biology & Biochemistry。北京大学地下生态学研究组博士生胡云龙为论文第一作者,朱彪研究员为通讯作者。其他合作者包括北京大学博士后冯继广(现为河海大学讲师)、浙江大学博士后张帅、浙江大学罗忠奎研究员。本研究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42141006、32425038、31988102)资助。



作者简介

胡云龙,北京大学地下生态学研究组2021级博士生,四川凉山人,彝族。主要研究方向为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尤其对放牧生态学感兴趣。当前以第一作者在Soil Biology & Biochemistry、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等期刊发表多篇研究论文。



近期文章推荐 

2025精美台历礼包免费包邮领取!新年必备,错过悔一年!


朱永官: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鲜活的土壤》序言


世界土壤日,苏科社携手“土壤高级玩家"力献《鲜活的土壤》


《鲜活的土壤》:“国之大者”,土也!


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会同院士专家完成我国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科技创新战略研究报告


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50年来首份盐渍土壤全球评估关键报告


加强全球可持续土壤治理


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理论创新,助力端稳中国饭碗——基于耕地质量“三性”的认识


如何驱动土壤微生物固氮?“碳输入”是直接原因


祝贵兵课题组提出水稻增产同步化肥减量新策略


联合国报告:地球四分之三陆地变得更干旱


中国科学院院士朱永官带领一群“土壤高级玩家”,一同创作出了本部集科学性、趣味性和前瞻性于一体的科普著作——《鲜活的土壤》,以科研者的视角和深入浅出的笔触,向大众讲述了土壤的本质、功能、土壤污染问题以及由此带来的粮食安全问题等人们关心和感兴趣的话题。

书中不仅涵盖了土壤的形成、分类、功能等基础内容,还深入探讨了土壤与生态环境、人类健康、文明演变进程等方面的紧密联系。用丰富的科研数据与成果揭示了土壤作为农业生产之基、生态系统之本的不可替代作用,更强调了在当前全球环境变化与资源约束加剧的背景下,科学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对于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生态平衡、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乃至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战略价值。

《土壤盐渍化的诊断、评估、减缓与适应技术指南》由联合国粮农组织 / 国际原子能机构粮食和农业核技术联合中心水土管理和作物营养科专家穆罕默德·扎曼、李恒所著。著者长期致力于改善土壤、水资源与肥料管理的生产实践,为促进国际社会农业积极适应气候变化做出了贡献。



该书回顾了全球土壤盐渍化的历史和治理成败经验,旨在制定盐度和钠化度的评估技术规程,完善盐渍化土壤的缓解和适应措施,创新和推进核技术和同位素技术等的应用,为可持续地利用盐碱地提供可行性方案。该书具有先进性、指导性和实用性,能够切实解决生物盐碱农业所遇到的实际问题。该书可为进行景观和农田土壤盐渍化评估和诊断,利用核技术和同位素技术制定边际土壤可持续利用战略的技术研究人员、一线管理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康绍忠院士序|《土壤盐渍化的诊断、评估、减缓与适应技术指南》出版发行


张佳宝院士序|《土壤盐渍化的诊断、评估、减缓与适应技术指南》出版发行


新书推荐 |《土壤盐渍化的诊断、评估、减缓与适应技术指南》出版发行


Rainer Horn 博士,德国基尔大学教授,世界著名土壤物理学家。现任中-欧土地和土壤合作专家组委员,曾任世界土壤联合会(IUSS)主席,IUSS土壤物理委员会、土壤技术委员会以及第三工作组主席、土壤耕作研究组织主席、德国土壤学会主席等土壤学术组织重要职位。Horn教授在不饱和土壤力学理论创新和应用、土壤物理多尺度过程、土壤力学与水力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等方面取得巨大成就,并成功应用于指导固废处理、地质工程安全以及电缆地下埋藏等社会经济多方面。发表100余篇期刊论文,数十部土壤学专著以及数百篇技术报告,荣获美国土壤学会、美国农学会会士,罗马尼亚、波兰、德国土壤学会以及国际土壤耕作研究组织等学术团体先后授予Horn教授荣誉会员称号。


该书由赵英博士和张斌博士组织,邀请了诸多从事土壤物理研究的中青年工作者共同翻译。他们花费很大精力把该教材引进国内,可使更多的科研人员系统了解土壤物理学,对推动我国土壤物理学的发展意义重大。


邵明安院士序|《土壤物理学精要——过程、功能、结构和力学导论》


《土壤物理学精要——过程、功能、结构和力学导论》出版—赵其国院士序


新书 |《土壤物理学精要——过程、功能、结构和力学导论》






  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购买本书(可开发票,请在备注中注明开票信息和邮箱)









  精选土壤好书,长按识别二维码了解



由于微信修改了推送规则,请大家将土壤观察加为星标,或每次看完后点击页面下端的“在看”,这样可以第一时间收到推文!投稿、合作、转载、入群,请加13926117407微信号(或发邮件至149996384@qq.com)



欢迎关注我们



                   


土壤家
土壤,人类的家园,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守护土壤,便是大爱!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