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沈阳生态所网站(2024年12月12日)
由于受气候、土壤环境、有限的耕地等多种因素的限制,我国仍然普遍存在作物长期连作的情况。然而,作物长期连作恶化了土壤环境,导致作物可用养分失衡。大多数研究者关注于连作对土壤养分和作物产量的影响,但普遍忽视了连作期间土壤生产力下降的内在生物机制,对于连作障碍的生物学机制尚未进行深入探讨。土壤线虫占据土壤食物网中多个营养级,土壤线虫食物网在农业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和能量流动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量化土壤线虫食物网中有机质分解通道的能量流动情况,可以进一步分析连作造成土壤退化的生物学机制。因此,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土壤健康维持机制与生物调控途径创新组群在辽宁省北镇市以不同连作年限(1 年、5 年、20 年和 30 年)的花生田(图1)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花生连作田土壤线虫食物网碳流的变化情况开展研究,分析连作花生田土壤生物健康情况,探明连作期间作物产量下降的生物学机制。
图1. 不同连作年限(1 、5、20和 30 年)的花生田照片
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土壤线虫多样性降低,食微线虫的相对丰度下降,植物寄生线虫的相对丰度在连作20年和30年分别高达76.11 %和68.22 %。连作1年和5年土壤线虫食物网中碳流分布的均匀性显著高于20年和30年,其中1年的碳流均匀性最高(图 2)。此外,连作年限与土壤线虫多样性、土壤线虫食物网内碳流均匀性和花生产量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图3)。随机森林模型结果表明,土壤 pH 值和植物寄生线虫的相对丰度是影响土壤线虫食物网碳流均匀性的关键因素。植物寄生线虫数量的激增会导致土壤线虫食物网内碳流均匀性的破坏,从而增加长期连作后花生产量下降的风险。本研究从土壤食物网角度揭示了花生连作障碍的生物学机制,为进一步探究土壤生物在维持土壤健康以及阻控土壤退化的作用机理提供理论基础。
图2. 连作花生对线虫群落能量结构的影响(a)和线虫各营养群对碳流的相对贡献(b)
图3. 土壤性质、线虫相关指数和花生产量之间的相关性(a),土壤线虫食物网内碳流均匀性的随机森林模型(b)和花生产量的随机森林模型(c)
研究成果以“Continuous cropping obstacles: Insights from the community composition and the imbalance carbon fluxes within soil nematode food web”为题,于2024年10月10日在线发表于Geoderma(Ⅰ区)。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土壤生态组博士研究生王骁为第一作者,张晓珂研究员为通讯作者,梁文举研究员和李英滨副研究员也参与了该项工作。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U22A20501)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2YFD1500600)等多个国家项目的支持。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geoderma.2024.117060
近期文章推荐
【土壤+肥料检测指标汇总】特色指标(残体碳/有机酸/PLFA/氨基糖和抗生素)、基础指标、元素、理化性质、酶活性及重金属等
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会同院士专家完成我国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科技创新战略研究报告
亮文解读丨不同小麦产量下麦玉轮作体系中的土壤健康与微生物网络分析
CSA丨农业农村部环保所保琼莉揭示不同C:N作物秸秆影响水稻土甲烷排放及水稻镉积累的机制
邓蕾研究员最新GCB成果||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有机碳增加而微生物碳利用效率降低
AGR SYST | 双季稻秸秆还田和免耕的温室气体排放权衡
中国科学院院士朱永官带领一群“土壤高级玩家”,一同创作出了本部集科学性、趣味性和前瞻性于一体的科普著作——《鲜活的土壤》,以科研者的视角和深入浅出的笔触,向大众讲述了土壤的本质、功能、土壤污染问题以及由此带来的粮食安全问题等人们关心和感兴趣的话题。
书中不仅涵盖了土壤的形成、分类、功能等基础内容,还深入探讨了土壤与生态环境、人类健康、文明演变进程等方面的紧密联系。用丰富的科研数据与成果揭示了土壤作为农业生产之基、生态系统之本的不可替代作用,更强调了在当前全球环境变化与资源约束加剧的背景下,科学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对于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生态平衡、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乃至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战略价值。
《土壤盐渍化的诊断、评估、减缓与适应技术指南》由联合国粮农组织 / 国际原子能机构粮食和农业核技术联合中心水土管理和作物营养科专家穆罕默德·扎曼、李恒所著。著者长期致力于改善土壤、水资源与肥料管理的生产实践,为促进国际社会农业积极适应气候变化做出了贡献。
该书回顾了全球土壤盐渍化的历史和治理成败经验,旨在制定盐度和钠化度的评估技术规程,完善盐渍化土壤的缓解和适应措施,创新和推进核技术和同位素技术等的应用,为可持续地利用盐碱地提供可行性方案。该书具有先进性、指导性和实用性,能够切实解决生物盐碱农业所遇到的实际问题。该书可为进行景观和农田土壤盐渍化评估和诊断,利用核技术和同位素技术制定边际土壤可持续利用战略的技术研究人员、一线管理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康绍忠院士序|《土壤盐渍化的诊断、评估、减缓与适应技术指南》出版发行
张佳宝院士序|《土壤盐渍化的诊断、评估、减缓与适应技术指南》出版发行
Rainer Horn 博士,德国基尔大学教授,世界著名土壤物理学家。现任中-欧土地和土壤合作专家组委员,曾任世界土壤联合会(IUSS)主席,IUSS土壤物理委员会、土壤技术委员会以及第三工作组主席、土壤耕作研究组织主席、德国土壤学会主席等土壤学术组织重要职位。Horn教授在不饱和土壤力学理论创新和应用、土壤物理多尺度过程、土壤力学与水力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等方面取得巨大成就,并成功应用于指导固废处理、地质工程安全以及电缆地下埋藏等社会经济多方面。发表100余篇期刊论文,数十部土壤学专著以及数百篇技术报告,荣获美国土壤学会、美国农学会会士,罗马尼亚、波兰、德国土壤学会以及国际土壤耕作研究组织等学术团体先后授予Horn教授荣誉会员称号。
该书由赵英博士和张斌博士组织,邀请了诸多从事土壤物理研究的中青年工作者共同翻译。他们花费很大精力把该教材引进国内,可使更多的科研人员系统了解土壤物理学,对推动我国土壤物理学的发展意义重大。
邵明安院士序|《土壤物理学精要——过程、功能、结构和力学导论》
《土壤物理学精要——过程、功能、结构和力学导论》出版—赵其国院士序
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购买本书(可开发票,请在备注中注明开票信息和邮箱)
精选土壤好书,长按识别二维码了解
由于微信修改了推送规则,请大家将土壤观察加为星标,或每次看完后点击页面下端的“在看”,这样可以第一时间收到推文!投稿、合作、转载、入群,请加13926117407微信号(或发邮件至149996384@qq.com)
欢迎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