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农作未来(2024年12月15日)
编译:王上
原创微文,欢迎转发转载
原名:Soil carbon and nitrogen cycling at the atmosphere–soil interface: Quantifying the responses of biocrust–soil interactions to global change
译名:大气-土壤界面的土壤碳氮循环:量化生物结皮-土壤相互作用对全球变化的响应
期刊:Global Change Biology
2023年影响因子:10.8
5年影响因子:13
在线发表时间:2024.10.09
第一作者:Kristina Witzgall kristina.witzgall@tum.de
第一单位: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土壤科学系
在干旱地区,缺水限制了维管植物(vascular plant)的生长,大部分初级生产都发生在土壤表面。在这里,复杂的大型和微生物群落与土壤颗粒紧密结合,形成了生物土壤结皮(生物结皮)。尽管生物土壤结皮在调节旱地生态系统的碳和氮循环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但人们对生物固定的碳和氮从生物土壤结皮进入矿质土壤的命运,以及气候变化将如何影响大气、生物土壤结壳和地表下土壤之间的碳和氮通量的了解却很有限。
为了填补这些空白,作者在受控实验室条件下对生物结皮-土壤系统进行了升温和干旱实验,监测了CO2通量,并应用了双同位素脉冲标记(13CO2和15N2)。这样就可以通过密度分馏和磷脂脂肪酸分析,详细量化进入特定有机物(OM)池和微生物生物量的元素途径。
虽然生物结皮对CO2通量的调节不受温度制度的影响,但干旱严重限制了生物结皮的光合作用对碳的吸收,以至于这些系统不再能维持对碳的净吸收。此外,生物结皮的影响延伸到了下层1cm的矿质土壤,在这里,碳和氮以矿质相关 有机质(MAOM<63μm)的形式积累。这与真菌相对优势的增加密切相关,表明真菌菌丝促进了碳和氮的向下转移以及随后矿质相关有机质的形成。
然而,最引人注目的是,这些途径在受气候变暖影响的系统中被破坏了,在这些系统中,生物结皮对下层土壤的元素组成和矿质相关有机质都没有影响。这与气候变暖和干旱共同作用下生物氮净固定的减少进一步相关,突出表明了不断变化的气候条件如何削弱生物结皮的一些最基本的生态系统功能,从而对碳和氮的循环以及旱地生态系统中土壤有机质库的持久性产生不利影响。
原文链接: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111/gcb.17519
近期文章推荐
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会同院士专家完成我国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科技创新战略研究报告
Nature Sustainability | 孤立的科学话语阻碍了可持续农业的进展
SBB|生物结皮促进初始土壤形成:氮需求和粘土保护调控微生物残体积累和循环
JHM:中国土壤中无机砷(Ⅲ、V、总量)和铬(Ⅲ、Ⅵ、总量)指南
加拿大达尔豪斯大学npj Materials Sustainability:塑料回收是灵丹妙药还是环境污染问题
中国科学院院士朱永官带领一群“土壤高级玩家”,一同创作出了本部集科学性、趣味性和前瞻性于一体的科普著作——《鲜活的土壤》,以科研者的视角和深入浅出的笔触,向大众讲述了土壤的本质、功能、土壤污染问题以及由此带来的粮食安全问题等人们关心和感兴趣的话题。
书中不仅涵盖了土壤的形成、分类、功能等基础内容,还深入探讨了土壤与生态环境、人类健康、文明演变进程等方面的紧密联系。用丰富的科研数据与成果揭示了土壤作为农业生产之基、生态系统之本的不可替代作用,更强调了在当前全球环境变化与资源约束加剧的背景下,科学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对于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生态平衡、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乃至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战略价值。
《土壤盐渍化的诊断、评估、减缓与适应技术指南》由联合国粮农组织 / 国际原子能机构粮食和农业核技术联合中心水土管理和作物营养科专家穆罕默德·扎曼、李恒所著。著者长期致力于改善土壤、水资源与肥料管理的生产实践,为促进国际社会农业积极适应气候变化做出了贡献。
该书回顾了全球土壤盐渍化的历史和治理成败经验,旨在制定盐度和钠化度的评估技术规程,完善盐渍化土壤的缓解和适应措施,创新和推进核技术和同位素技术等的应用,为可持续地利用盐碱地提供可行性方案。该书具有先进性、指导性和实用性,能够切实解决生物盐碱农业所遇到的实际问题。该书可为进行景观和农田土壤盐渍化评估和诊断,利用核技术和同位素技术制定边际土壤可持续利用战略的技术研究人员、一线管理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康绍忠院士序|《土壤盐渍化的诊断、评估、减缓与适应技术指南》出版发行
张佳宝院士序|《土壤盐渍化的诊断、评估、减缓与适应技术指南》出版发行
Rainer Horn 博士,德国基尔大学教授,世界著名土壤物理学家。现任中-欧土地和土壤合作专家组委员,曾任世界土壤联合会(IUSS)主席,IUSS土壤物理委员会、土壤技术委员会以及第三工作组主席、土壤耕作研究组织主席、德国土壤学会主席等土壤学术组织重要职位。Horn教授在不饱和土壤力学理论创新和应用、土壤物理多尺度过程、土壤力学与水力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等方面取得巨大成就,并成功应用于指导固废处理、地质工程安全以及电缆地下埋藏等社会经济多方面。发表100余篇期刊论文,数十部土壤学专著以及数百篇技术报告,荣获美国土壤学会、美国农学会会士,罗马尼亚、波兰、德国土壤学会以及国际土壤耕作研究组织等学术团体先后授予Horn教授荣誉会员称号。
该书由赵英博士和张斌博士组织,邀请了诸多从事土壤物理研究的中青年工作者共同翻译。他们花费很大精力把该教材引进国内,可使更多的科研人员系统了解土壤物理学,对推动我国土壤物理学的发展意义重大。
邵明安院士序|《土壤物理学精要——过程、功能、结构和力学导论》
《土壤物理学精要——过程、功能、结构和力学导论》出版—赵其国院士序
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购买本书(可开发票,请在备注中注明开票信息和邮箱)
精选土壤好书,长按识别二维码了解
由于微信修改了推送规则,请大家将土壤观察加为星标,或每次看完后点击页面下端的“在看”,这样可以第一时间收到推文!投稿、合作、转载、入群,请加13926117407微信号(或发邮件至149996384@qq.com)
欢迎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