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命运共同体丨《不朽的艺术》赴埃及艺术实践之旅:总结篇

职场   2024-09-26 20:06   德国  

 


太阳神将最后一抹余晖洒向哈特谢普苏特雕像的脸颊,正如3000年前一样。但女王的眼睛不再投向欢呼沸腾着的古埃及人民,而是有着不同发色和瞳色的异国游客。为期10天的实践落下帷幕,支队行遍了古埃及留存的历史遗迹,在一呼一吸中感受古埃及的印记。在这场中东古代辉煌的探寻中,我们领悟到不一样的历史遗留——文明是属于全人类,并将继续造福全世界。”


实践背景


美育实践 文明互鉴


不朽的艺术海外美育实践项目以清华大学人文学院肖鹰教授和孙晶副教授开设的本科生文化素质教育核心课程《不朽的艺术:走进大师与经典》为依托,实践成员遴选自《不朽的艺术》课程选课同学,旨在通过海外实践拓展和提升清华学生的国际文化视野。2024年寒假期间,项目开展了第一次海外实践教学,任课教师带领实践支队前往意大利米兰-佛罗伦萨进行美育实践。


2024年7月2日至7月10日,在清华大学校团委、教务处和人文学院团委等部门的支持下,肖鹰教授和孙晶副教授带队10余名选课学生和研究生助教,组成了“探寻中东古代辉煌:《不朽的艺术》赴埃及美育实践之旅”实践支队。古埃及艺术作为人类文明史上的瑰宝,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而且蕴含丰富的历史、宗教、社会和技术内涵。本次实践是对《不朽的艺术》课程中古代埃及艺术史理论知识的实地延展,将课堂学习与书本知识融入古埃及文明的具体历史地理场景之中,深化同学们对古代艺术与文化的理解。


实践目标


美育实践 文明互鉴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学校美育工作。本次实践作为美育教育的一部分,将帮助同学们全面、深入地理解古埃及艺术中信仰、社会、技术与文化的融合,揭示古埃及艺术的价值和意义,为我们今天的文化艺术创作提供宝贵的借鉴和启示。同时,这也是一次培养同学们跨文化交流能力与国际视野的机会,鼓励学生走进当地社会,浸入相对陌生的语言、文化与生活方式,切实提升社会交往、文化交流、沟通处事等多方面能力,增强在全球胜任力方面的竞争力,这同样有助于增进中埃文化交流,促进两国人民对彼此文化的了解与认同


实践过程


美育实践 文明互鉴


行前调研


支队成员在带队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了充分的行前调研。基于《不朽的艺术:走进大师与经典》课程教材、“伟大的博物馆”系列丛书等文献资料,同学们阅读学习古埃及艺术相关知识,梳理古埃及艺术的基本发展历程,关注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与工艺品,综合运用艺术史、美学、思想史和文化研究等多学科理论,初步掌握相关作品的创作背景、风格形式、文化价值及社会意义等,为即将到来的现场观摩及教学打好基础。


实地考察


实地观摩,美学探索2024年7月2日至7月10日,探寻中东古代辉煌:《不朽的艺术》赴埃及美育实践之旅支队前往开罗、阿斯旺、卢克索、亚历山大这四个埃及城市,实地考察吉萨金字塔群、狮身人面像、卡纳克神庙等18所埃及古迹遗址,走出传统课本的局限,深入探索埃及文明,以提升美学素养与文化认知。


实践行程


现场课堂,实践美育。在实地考察的过程中,支队成员结合行前文化调研,在带队教师的指导下参访了18所埃及具有代表性的古迹遗址。并通过老师讲解、实地感知、交流讨论等多种教学形式,同学们进一步加深了对古埃及文化的理解与认知,提升了对于古代艺术与美学的审美感悟。



肖鹰老师为同学们讲解卢克索神庙


孙晶老师为同学们讲解天顶壁画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支队老师讲解瞬间


文化访谈,视角多维。为了呈现出一个更加立体、多维的埃及形象,支队成员还进行了街头随机采访,向多名外国游客了解他们眼中的埃及。同时,支队还采访了随行的清华大学肖鹰教授、孙晶副教授,综合游客与学者对古埃及文化的认知与解读,为同学们提供了多角度、多层次的文化视野。


支队进行文化访谈


学研成果


美育实践 文明互鉴


          探索埃及古迹 培养国际视野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回信和讲话中全面论述了美育的意义、内涵和方法,探寻中东古代辉煌:《不朽的艺术》赴埃及美育实践之旅支队秉承总书记的指导方针,前往开罗、阿斯旺、卢克索、亚历山大这四个埃及城市,实地考察吉萨金字塔群、狮身人面像、卡纳克神庙等18所埃及古迹遗址,产出数十篇调研报告、学术报告、访谈稿及各类文创产品。


支队调研结果选集: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支队学术报告选集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在调研过程中,支队成员通过亲身体验,与古埃及文明跨越千年产生共鸣,深刻了解到古埃及文明的起源、发展和衰落。同时,支队成员也积极关注民众声音,深入采访埃及学者、埃及普通民众和外国游客,围绕古埃及文明的兴衰、埃及的未来发展期待以及古埃及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异同展开讨论。在这种交流与对话中,大家逐渐认识到优秀文化在国家发展中不可忽视的作用,并对中埃文化的交流与互鉴有了更为深刻的体会。


支队成员杨谨萁在实践途中一直坚持写生,她很注重捕捉古迹带给她的第一印象以及周围游客、小贩的真实反应,她感慨道:“来到埃及实地考察之前,我对这些埃及古迹的了解还停留在课本之上,对他们的认知总是片面又浅薄。这次考察有肖鹰老师和孙晶老师的指导,伴随多件实物带来的冲击颠覆了我对埃及艺术抽象僵硬的刻板印象,我的国际视野也因此被塑造得更加全面、更加完善。


1

【场景速写】

杨谨萁与刘苏队员在卡纳克神庙内写生


成员速写记录


         吸收埃及古韵 贡献清华智慧


一个国家的文创产品不仅展现了其丰富的历史文化,也体现了对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创新。支队内四位美院成员发挥各自所长,设计了与埃及文化符号有关的托特包、钥匙扣、冰箱贴、摆件等多样文创产品这些文创产品不仅是连接埃及古老文明与现代生活的桥梁,也是中国智慧与埃及经验结合的优秀案例,是清华人为中埃友谊做出的清华贡献。


此外,支队还在深入调研和考察的基础上撰写了一份详细的建议案《文化愿景:埃及文化艺术发展建议案》,交由当地文化宣传组织。这份建议案结合了对埃及文化艺术现状的分析和前瞻性的策略建议,旨在推动埃及文化艺术的宣传和发展。


石雕、摆件等支队文创成果


支队文创成果之托特包:Immortal Art


《文化愿景:埃及文化艺术发展建议案》


不仅如此,支队成员还街头随机采访数名外国游客并采访清华的肖鹰、孙晶老师,综合民众对埃及认知与专业从业人士对埃及艺术文化的独特解读于一体,以此为基础整理出万字访谈稿与纪录片。作为一种独特的影视艺术形式,纪录片以其真实性、艺术性和社会价值,在文化传承、教育启迪和历史记录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纪录片中,普通民众的视角与专家学者的见解交织,呈现出一个立体多维的埃及形象。它不仅是一次视觉与思想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与智慧的对话。支队希望通过这部纪录片,激发公众对埃及以及世界多元文化的兴趣和探索欲望,促进文化交流与理解。


支队采访合集


         古国新风对话 古今文明碰撞


为期10天的实践活动圆满落幕,支队成员行遍了古埃及留存的历史遗迹,在一呼一吸中感受古埃及文明的深远印记。太阳神将最后一抹余晖洒向哈特谢普苏特雕像的脸颊,正如3000年前一样。但女王的眼睛不再投向欢呼沸腾着的古埃及人民,而是有着不同发色和瞳色的异国游客。在这场中东古代辉煌的探寻中,我们领悟到不一样的历史遗留——文明是属于全人类,并将继续造福全世界。



此次支队美育实践,不仅是为了零距离接触古老悠久的埃及文化遗产,更是一次在实践中探索文明交互意义的旅程。通过艺术美育的实践教育,同学们不仅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欣赏了世界文化遗产,也在这个过程中增强了文化自信,培养了传承与创新民族文化的能力。这对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和提升文化软实力具有深远意义。微光聚火,支队在实践中贡献着来自青年一代的力量。


支队合影记录


结语


美育实践 文明互鉴


通过此次埃及实践,支队不仅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指导方针,同时在对埃及文明的实地考察中提升了自己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在跨文化的交流中提高了自身在全球胜任力方面的竞争力。同样,不朽的艺术海外美育实践项目,为培养同学们的文化自信和传承创新能力,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实践经验。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支队摄影选集:《藏于埃及的生命力》





清华大学“探寻中东古代辉煌—《不朽的艺术》赴埃及美育实践之旅”

供稿|“探寻中东古代辉煌—《不朽的艺术》赴埃及美育实践之旅”支队

审核丨刘秋果 韩佳禧



中国银行历经百年传承,作为中国全球化和综合化程度最高的银行,已与清华大学携手走过20余载。作为清华大学最坚定的合作伙伴,中国银行将为参与2024年学生海外社会实践项目的全体师生,提供个人结售汇、信用卡开卡等全方位金融服务,助力诸位学子五洲远航,学有所获!


中国银行手机银行,每月签到挑战

最高可获得20微信立减金

中国银行手机银行

清华大学社会实践
“清华大学社会实践”是清华大学团委学习实践部的官方平台,旨在为学校师生和关注清华实践的社会人士提供全方位的实践资讯和全过程的实践管理,敬请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