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清”年行丨“沙漠里的课堂”课程师生参观木垒县草原坎儿井博物馆

职场   2024-10-02 22:41   中国  


导言


“沙漠里的课堂”针对我国西部沙漠地区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及重大工程开展一系列校内学习、现场参观、课外调研等教学环节,聚焦于提升学生对我国西北边疆的了解,引导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探寻历史足迹、传承民族智慧。2024年8月11日上午,“沙漠里的课堂”师生来到木垒县草原坎儿井博物馆参观学习,此行旨在让学生们亲身感受坎儿井这一古代水利工程的伟大,理解其在历史长河中的重要地位,体会劳动人民的实践智慧和其生产工作中的团结合作和创新精神,加强学生们爱国情怀和民族团结意识。


坎儿井的历史

      在扎提老师的引导下,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内容丰富的精细浮雕,描述着古代各族人民齐心合力开凿坎儿井的劳动场景,展现出自古以来新疆土地上民族团结、奋力劳作的优秀传统。 

课程师生合影


紧接着,师生们了解坎儿井的悠久人文历史。坎儿井起源于汉代,发展于唐宋元明清各代。这些地下水利工程在古代农牧民的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为农业生产提供了灌溉用水。而木垒县特有的草原坎儿井,则是畜牧业发展的有力支撑。坎儿井由竖井、地下渠道等构成,其建设技术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成熟,成为了新疆地区独特的文化遗产。尽管现代水利技术有所替代,但坎儿井仍部分保存,作为研究古代水利和地方历史的重要遗迹。

最后,师生了解了坎儿井的挖掘基本原理和挖掘过程,深刻领略了坎儿井开凿的必要和劳动人民亲身实践积淀的智慧。例如,先辈们巧妙地利用了木棍、绳子和油灯等简易的工具解决了在地下井道挖掘的定向问题,让同学们惊叹不已。


木垒草原坎儿井博物馆浮雕


坎儿井的实地观察

      从地表走入地下坎儿井工程,温度逐渐降低。在狭小的暗渠中,水声潺潺,清澈见底。井下的狭长水道上,时有依附在土壁上的浮雕造像还原劳动人民的工作场景,让同学们更清晰的感受到坎儿井工程建设的艰辛不易,对修建坎儿井的工匠产生了深深的敬意。


坎儿井地下暗渠


墙面劳作画面浮雕




感悟分享


在今天的行程中,我有幸参观了木垒县的坎儿井博物馆。

虽然我之前在历史教科书上就学习过新疆的坎儿井,但是并没有真正了解到它的构造,也不太明白它相较于传统的井究竟有什么优势。此次参观,让我对于坎儿井的具体构造和应用场景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我了解到:坎儿井的主要工作原理是人们将春夏季节渗入地下的大量雨水、冰川及积雪融水通过利用山体的自然坡度,引出地表进行灌溉,以满足沙漠地区的生产生活用水需求。

简单来说,要打一口“坎儿井”,首先要在河流旁边的山坡上打一口“竖井”,直至有地下水冒出。然后,为了把各口井连接起来,形成所谓的“沟渠”,就需要打“横井”。但是,如何保证正好能挖到第二口井的下方呢?聪明的古人采用了“木棍定位”和“油灯定位”两种方法。在刚开始挖掘的时候,在每一口井上栓2根平行的木棍,只要保证井上的木棍是共线的,那么井下的木棍自然也是在一条直线上。当挖了一段距离之后,就在井中央放一盏油灯,只需要对着自己的影子进行挖掘,就可以保证一直是直线。利用了这两种技术,就可以很方便地在地下修建沟渠了。

诚然,在我们今天看来,坎儿井可能并未应用特别高深的技术。但是,当地人民能在极其有限的条件下,因地制宜,以最小的蒸发损失保障了整个牧区的用水需求。这次深入了解坎儿井的构造和原理,让我对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充满了敬意。它不仅是一个实用的水利工程,更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智慧适应环境的生动例证。这种对环境的深刻理解和利用,以及在有限条件下的创新精神,是值得我们现代人学习和传承的宝贵财富。

----朱弋


今天我们前往木垒县参观了木垒坎儿井博物馆,在这个拥有广袤戈壁和草原的地方,坎儿井的发明为当地生活的居民和动植物的生存发展提供了用水保障,博物馆的建筑设计巧妙融合了传统与现代元素,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浓厚的民族风情和悠久的历史底蕴,坎儿井的展示厅内,陈列着42余件生产老旧物件,每一件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这些物件虽然历经沧桑,却依然能够让我们感受到古代工匠们的精湛技艺和不懈追求。它们不仅仅是工具,更是历史的见证者,无声地诉说着坎儿井的传奇故事。我们了解了坎儿井的挖制过程,不禁感叹于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

除了展示厅,博物馆还设有地下暗渠观赏段,在观赏段我们亲自见到了地下源源不断流动的井水,它们如同大地的血脉,默默流淌着生命之水。这一刻,我深刻体会到了坎儿井的神奇与伟大,它不仅是农业灌溉的重要设施,更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典范。

----王可伊


木垒草原坎儿井,作为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工艺的结晶、各民族交流融合的历史见证,直接推动了木垒畜牧业文明的进步。天山融雪渗入地下,长长暗河顺势流淌,茫茫戈壁清泉涌出,座座毡房喜笑颜开。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缓缓流淌的坎儿井水,静静地穿过地表的荒漠戈壁滩,无蒸发、无污染,无需添加任何的提水装置,出水流量自然稳定。最独特的引水方式,最自然的出水调控,最洁净的水源水质,坎儿井构建了一个最伟大的古代地下水利工程。源源不断的坎儿井水成就了木垒牧业强县的地位,同时给荒漠带来生机,使木垒成为野生动植物繁衍生息的乐园。

----李思延


供稿 | “沙漠里的课堂”课程支队

责编 | 王舒扬 韩佳禧


清华大学社会实践
“清华大学社会实践”是清华大学团委学习实践部的官方平台,旨在为学校师生和关注清华实践的社会人士提供全方位的实践资讯和全过程的实践管理,敬请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