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年爱劳动丨扎根乡野探振兴,萤末微光筑新梦

职场   2024-10-02 22:41   中国  


扎根乡野探振兴

萤末微光筑新梦

双碳课堂-大理南涧




在这个充满希望的暑假,“涧微知著”支队成员远赴云南省大理州南涧县开展社会实践。


这是一次坚定的传承。这是“双碳课堂”品牌项目的再出发,也是电机系同学发扬奉献精神,承担支教责任,干实事、解难题、作贡献的生动实践。

这是一场温暖的遇见。怀揣着炽热的梦想,背负着育人的责任,我们赴祥云县“小小课堂”、南涧县第一中学开展支教活动。在这里,孩子们的笑脸如同初升的太阳,纯净而灿烂,他们眼中闪烁着对知识的无尽渴望。扎根南涧一中,站上三尺讲台,我们希望让知识的阳光照耀更多的孩子,让智慧的种子在他们的心田生根发芽。

这是一次扎实的调研。我们聚焦教育扶贫、新能源发展、乡村振兴三大课题开展调研,足迹遍布南涧一中、乐秋乡、小湾水电站、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南涧站等,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深入访谈、开展座谈等形式深入基层,在开拓个人眼界的同时力争为南涧县发展建言献策。



支教

8月4日至7日,支队分别在祥云、南涧两地开展支教活动,为当地的孩子们带来了梦想课堂、初高中衔接教学、高考辅导讲座、双碳讲座等丰富多彩、妙趣横生的活动,旨在寓教于乐,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内学习知识。

在这段难忘的日子里,我们时刻与孩子们相伴,向他们传授知识,给他们带来欢乐,为他们答疑解惑,提供无私的支持和鼓励,给孩子们,也为所有支队成员带来了一段珍贵的回忆。


雨润祥云筑梦来

8月4日,应雲川青年志愿者协会邀请,支队参与了“关爱留守儿童”小小课堂志愿支教服务活动。小小课堂成立于2008年,经过多年的发展,影响日益扩大,不仅得到了多所高校的积极响应和支持,也解决了全县留守儿童因长期缺少父母陪伴而沉迷于网络、手机,最后导致学业偏废而过早步入社会的问题。

支教活动中,支队成员设置了梦想课堂、双碳课堂两个特色课程,充分发挥自身专业特长,寓教于乐、融学于趣、化教于心,让孩子们在欢乐中汲取知识,于互动交流中获得思考。




“梦想拍卖会”

特色课程




 双碳科普课程 

双碳——碳达峰、碳中和


风拂南涧梦情深

8月5日,支队前往清华大学对口帮扶的南涧县,在南涧一中进行为期一周的支教任务。支教活动中,支队成员与同学们同吃同住,担任高一和高三的九个班的辅导员,课内教授知识、传授经验,课外与同学们一道参与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

支队合影


为帮助新高一的同学们尽快实现从初中到高中的过渡,老师们按照不同学科的学习特点和命题思路进行课堂的设计和讲授。

秉持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观念,除讲授高一的基础知识点外,老师们还从自身经验出发向同学们介绍了学科的整体学习方法。

支队成员上课剪影

同学们在认真听课


8月5日晚,支队成员为南涧一中的同学们分年级举办了两场双碳科普专题讲座。四名支队员分别向同学们介绍了什么是双碳、双碳技术和双碳政策。

活动剪影


8月6日晚上和8月7日上午,支队还分别为新高三和新高二两个年级开展了高考辅导讲座

在讲解过程中,支队成员将个人的学习经验分享与个人在清华中的生活经历相结合,为正处于迷茫阶段的同学们提供了宝贵的高考经验和学业生涯规划思路。

活动剪影


除课内教学活动外,支队成员还与班级的同学们一同参与徒步活动,在往返八公里的路程中,支队成员与同学们之间的感情也进一步加深。

活动剪影

支队成员与班级同学的合照


乡村振兴

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乡村振兴战略如同一股春风,吹拂着广袤的农村大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注入了新的活力。

“民族要复兴 ,乡村必振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这一论述深刻揭示了乡村振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重要地位。在此背景下,探讨乡村振兴的路径、方法及其深远意义,显得尤为重要。

云南省大理州南涧县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先行者,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和坚定的政策执行力,成为乡村振兴的排头兵。

支队走进乡村基层,通过实地走访,学习了解新质生产力如何赋能扶贫工作、助力双碳减排。


乐秋乡米家禄村

8月8日上午,支队在南涧团县委的组织下前往乐秋乡米家禄村参观调研。

支队合照


米家禄红兴村位于横断山脉的种谷区,是南涧县乡村振兴示范村,2014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理州中级人民法院、南涧县人民法院等挂钩帮扶部门的帮助支持下,2019年米家禄红兴村从经济欠发展、贫困面较大的深度贫困村顺利脱贫出列,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红兴之路。

大理州法院17个党支部与米家禄红兴村6个支部和16个村民小组形成了结对共建机制,建立了网格化乡村治理模式,与当地群众“零距离,面对面”交流,真正实现“人在格中走,情在格中暖,事在格中办,难在格中解”的工作格局。

德法议事亭


同时,在当地群众、云南艺术学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米家禄红兴村完成整体发展规划,把村牌、“一店两作坊”、文化墙、“乡情、乡愁、乡规”三条大道与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深度融合,让这个彝族村庄焕发新的生机。

农民画


在乐秋乡党委副书记董广毅带领下,支队成员参观了米家禄村的光伏产业基地。与传统光伏发电不同,该村“农光互补”发电项目因地制宜,采取“板上发电、板下种植”的立体土地综合利用模式,成为其实现乡村振兴道路上“低碳富农”的强力推手。

董广毅副书记带领支队成员参观光伏产业基地


通过深入乡村参观调研,支队成员更加真切地认识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好经验、好方法。支队成员也将充分利用所学知识,投入到基层实践之中,长才干、做贡献。

支队合照


西山村南涧乡村振兴工作站

8月9日下午,支队还前往西山村进行考察调研。支队成员与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南涧站的地方站长汪鑫深入交流,探讨了西山村的产业发展情况。

汪鑫站长详细介绍了当地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乡村振兴的具体举措,强调了绿色农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同时,汪鑫站长还介绍了清华大学对口帮扶南涧县的一系列举措,以医疗扶贫和教育扶贫为重点,充分发挥清华大学作为国内顶尖高校的平台优势、资源优势,助力南涧县培养人才,推进南涧县乡村振兴。

支队合照


随后,支队一行还参观了该村的产业示范果园,感受现代农业的种植和管理模式。支队成员深入田地采摘葡萄,同时在与农户的亲切交流中,支队成员了解到现代科技与管理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南涧县农业发展当前面临的挑战,包括地形多山、交通不便、人口外流等因素。

支队成员在果园采摘葡萄



新能源调研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水电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小湾水电站作为我国重要的水电项目之一,对于满足区域能源需求、促进经济发展以及推动能源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8月8日下午,支队深入小湾水电站,参观了大坝、发电厂房等,详细了解了该水电站的建设过程和发展状况,以及如何通过梯级水库联合调度实现“调蓄排沙”,感受“智能水电”的独特魅力。

支队合影


首先,小湾水电站的工作人员为支队成员介绍了小湾电站的总体情况。小湾水电站位于大理州南涧县与临沧市凤庆县交界的澜沧江中游河段,号称“世界最难”水电站,是“国家十五重点工程”“国家西电东送骨干电源和重点工程”“云南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标志性工程”,是西南地区的第一座巨型水电工程。小湾水电站由世界上最高的双曲拱坝(最大坝高294.5米)、坝后水垫塘及二道坝、左岸两条泄洪洞及右岸地下引水发电站组成,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灌溉、拦沙及航运等综合利用效益,是澜沧江中下游河段的“龙头水库”。

澜沧江景色


紧接着大家参观了位于隧道中的展示长廊,其中包括小湾电站的地形概况、建造历程、发电情况以及整体风貌。小湾电站之所以难,难就难在选址地质条件复杂,地震烈度高,边坡高达700米,比三峡大坝还要高100米,其建造难度也是史无前例的。小湾水电站的规划建设创了我国乃至全世界建设300米级高拱坝的先例,其建成之后所达到的社会经济效益显著。同时整体工程也成为后续新建水电站的学习典范。

支队成员参观位于隧道中的展示长廊


小湾电站让世界看到了强大的中国工程力量,真切的反映了“宝剑锋从磨砺出”的艰苦奋斗精神,十年建设成就小湾。这不仅是技术的胜利,更是团队协作与创新精神的结晶,展示了我国在全球能源领域的雄心与实力。



成员感想

一周的实践,担任支队长,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我认为这是一次有意义、有深度、有温度的实践。

最难忘的还是孩子们的目光。即使我们支教的时间不长,但孩子们却对我们寄予了很高的期望。担任他们的带班辅导员,一同徒步,一同拔河,一同上课,或许我们的到来不能给孩子们的成绩带来什么改变,毕竟时日尚短,但我认为短期支教的意义便是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一颗种子,一颗向美向善的种子,为他们提供方向的指引与“高质量的陪伴”

除了支教外,调研也是实践中重要的一环。从田间地头到大国重器,我们综合调研了乡村振兴,双碳发展等多个方面,从中了解到南涧县发展的一些难点、痛点,包括交通不便、产业结构薄弱等。与基层干部、清华校友等的访谈交流,使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南涧县发展的现状,与清华为南涧县做的种种努力。

——唐子航


支教生活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艰苦并快乐着,平淡并享受着,付出并收获着。”南涧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特色的彝族文化深深吸引着我。这段时间里,我与孩子们共同学习、共同成长,收获了很多宝贵的回忆。

首先,孩子们的热情和纯真让我深受感动。他们渴望知识、渴望进步,对待生活充满热情和希望。在与他们的交流中,我感受到了他们对未来的憧憬和梦想,也看到了他们身上所蕴含的无限潜力。其次,希望这次支教经历也能为孩子们打开一扇通往更广阔天地的窗户。

我更深切地体会到了支教的意义,那就是用知识和爱,为孩子们点亮未来的希望之光,这是一份责任,亦是一份使命。在未来我也将继续努力,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徐天瑞




结语

这是一幅奉献的画卷。每一位电机系的学子都用自己的热情和智慧,描绘着“双碳课堂”的未来蓝图。他们深知,支教不仅是一种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精神的接力,是对教育事业无限热爱的具体展现。在这场实践中,他们以满腔的热忱,将“双碳”理念播撒在孩子们的心田,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这是一段探索的征途。我们带着对知识的敬畏与对建设基层的热情,在观察与思考中见证成长,在对话与实地调研中了解社会。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成为了知识的传播者,更成为了时代的见证者,见证着教育扶贫的成效,见证着新能源发展的潜力,见证着乡村振兴的希望。


这是一次精神的升华,也是一次青春的宣言,标志着“双碳课堂”在新的征程上,正以更加坚定的步伐,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1

END

1


供稿丨“涧微知著”支队

责编丨刘芝秀 韩佳禧


清华大学社会实践
“清华大学社会实践”是清华大学团委学习实践部的官方平台,旨在为学校师生和关注清华实践的社会人士提供全方位的实践资讯和全过程的实践管理,敬请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