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3”事件前为何三次玩失踪在大多数人眼里,林彪的抢班夺权纯属多余。林彪已经是写在党章上的接班人,又比毛泽东小14岁,他还急什么呢?
1
林彪“不表态”的姿态加剧了毛泽东与他之间的矛盾1971年新年刚过,周恩来一连主持了三次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商讨各地传达贯彻“批陈整风”问题。
2月19日,毛泽东在周恩来的汇报信上作批示:
“都同意。请告各地同志,开展批陈整风运动时,重点在批陈,其次才是整风。不要学军委座谈会,开了一个月,还根本不批陈。”
第二天,周恩来又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通过了《关于扩大传达反党分子陈伯达问题的通知》。
林彪心里清楚毛泽东下定决心批陈伯达的用意,但他羽翼尚未丰满,只能继续维持表面上“主席画圈儿我画圈儿”的“紧跟”姿态。
他的底线是绝不公开认错,于是他干脆三十六计走为上计,离开北京避风头。
毛泽东一直在等林彪表态,这一等就是半年之久。尽管林彪始终不公开作自我批评,也不参加“批陈整风”汇报会,但是毛泽东并未因此把他拉下“副统帅”的交椅。
然而,毛泽东的失望在一天天地增加,失望与希望交替中,毛泽东还在用各种方法促使林彪回到正确的道路上。
2
周恩来决定与林彪好好沟通一下,请他回北京参会,给他一个修复与毛泽东关系的机会。
眼看僵局可能打破,有了再次“团结起来”的希望,偏偏这个时候,北京方面紧锣密鼓张罗召开中央批陈整风汇报,而躲在北戴河的林彪却依然沉默不语。
他诉说自己身体诸多不适,不能出席中央批陈整风汇报会。林彪拒不出席会议,周恩来感到很意外,既焦急又无奈。毛泽东对林彪的态度由此转向,结束了“等待”。
毛泽东一改先前对林彪下属的宽容,冷言警告黄永胜、吴法宪、邱会作、李作鹏:
“你们已经到了悬崖的边沿了!是跳下去,还是推下去,还是拉回来的问题。能不能拉回来,全看你们自己了!”
四人都倒吸一口凉气,惊惧不已。这说明毛泽东的容忍达到极点,并通过叶群转达他希望林彪能够出席会议,讲几句话的愿望。
结果,林彪还是一口回绝了。
3
晚上,中央领导人陆陆续续来到城楼上,不一会儿,毛泽东也到了。
但过了好久,林彪才慢条斯理地走了进来。入座后的林彪虽然没正眼看谁,但他仍在用眼睛的余光观察着周围的一切。
他是随时准备响应毛泽东的。可是,毛泽东的一切举措似乎都与他无关,没有丝毫同他谈话打招呼的意思,甚至始终不肯对他正眼望一下。
林彪气得站起身,旁若无人地扬长而去。而毛泽东对林彪的不辞而别,表现出毫不介意的大度。
林彪最后一次会见外宾,一人痛苦地枯坐在一角林彪从城楼上不辞而别后,有一个多月没有公开露面。
他再度出现在众人视线中已是6月中旬,那是在人民大会堂接见罗马尼亚共产党总书记齐奥塞斯库。毛泽东指定林彪陪同接见齐奥塞斯库。
林彪开始推脱身体不适,不愿意去。毛泽东很不高兴,执意要林彪出席。林彪仍不想理会,叶群急了,下跪哭求陈说厉害关系,林彪才勉强答应。
会见时,宾主刚寒暄完,林彪就退出。此时的林彪像个局外人独自坐在大厅的西北角,直到会见结束,林彪也没进来送客人。
转眼又到了7月1日,这一年正好是建党50周年。按理一定会隆重庆贺一番,但是出乎意料的是毛泽东和林彪一天都未公开露面。
党的生日“正副统帅”都不露面,各大报纸非常发愁,老百姓这一关就说不过去啊。
幸好搞报纸的人都极有想象力,弄出一套“鱼目混珠”的办法:报纸的头版头条用了一张以前的照片,林彪手摇“红宝书”紧跟在挥手的毛泽东身后。
这个形象是当时的“标准形象”,见报后,谁也没有对这张照片形成的时间产生疑问。
4
个性倔强的林彪尽管在表面上摆出一副顽抗到底的架势,他的内心却像挂着钟摆一样,始终左右摇荡,一边做好破釜沉舟的准备,一边又很想同毛泽东好好谈谈,解开彼此之间的心结。
为此,叶群曾出面打电话给毛泽东,提出林彪想与主席谈一谈。但是,毛泽东却迟迟不作答复。林彪想来想去,不得不放下架子求助江青,为其安排会面事宜。
等他满足了江青的要求后,却没有得到毛泽东同意接见的意向。林彪在连吃闭门羹后,终于放弃努力。
他认为毛泽东已无意修好,自己在政治上已经没有退路,前途凶多吉少,不得不面对日益迫近的最后摊牌。
7月上旬,他携叶群一道离开北京前往北戴河。
据前往机场送行的吴法宪回忆说:“林彪很沉闷,一句话不讲,和过去完全不同,很反常。”
后来的事情耳熟能详,林彪一去不复回,两个月后便葬身于异国的荒漠之中。
更多的细节小编也不方便写出来,朋友们可以去阅读《红墙大事》
推荐共和国《红墙图志》
周恩来听说林彪摔死在国外,为何嚎啕大哭,林彪坠亡的背后。平以前,林彪女儿林立恒又为何向中央告密?这一系列问题的答案全被记载在《红墙图志》一书中。此书收录大量曾经封存的一手资料,完备地还原了整个十年动乱的来龙去脉。
除此之外,书中还回答了主席为何发动革命等一系列重要问题。如果想拨开时代迷雾,看清历史脉络这本书就不要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