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绩效!医务人员绩效考核机制或面临巨变,这两点需重点关注

健康   2025-01-17 17:27   天津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官网发布《关于启动2024年度二级和三级公立医院绩效监测有关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并部署了与绩效考核相关的工作要求。(在公众号后台回复“2025”可参加新年活动,U盘、双肩包、拉杆箱等您领取。)

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因其科学性与权威性而被称为“国考”,是检验和评价公立医院发展成效的一把“标尺”,也为公立医院发展规划、医院等级评审、重大项目立项、财政投入等提供重要依据。

绩效监测有关工作要求

2024年度二级和三级公立医院(不含中医医院,下同)绩效监测有关工作要求:

一、确定参加绩效监测的医院名录

请各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认真梳理辖区内二级和三级公立医院名录,于2025年1月20日前将新增和退出监测的医院名录以正式公文形式报至我委医政司。并于2025年2月10—17日期间登录公立医院绩效监测管理平台,在“资源管理”模块中添加2024年度新纳入监测的二级和三级公立医院绩效监测的机构和人员信息。因合并、撤销、等级变化等原因退出监测的公立医院名录由系统工程师统一在后台操作处理。

二、采集住院病案首页数据

参加监测的各有关医院应当按照要求,统一使用《疾病分类与代码国家临床版2.0(2022汇总版)》《手术操作分类代码国家临床版3.0(2022汇总版)》,规范填写住院病案首页(相关资料可在公立医院绩效监测管理平台下载),并按照《绩效监测与医疗质量管理住院病案首页数据采集质量与接口标准(2020年版)》将2024年住院病案首页数据上传至国家医院质量监测系统(http://www.hqms.org.cn)。

已参加2023年度绩效监测的医院应当按照上述要求,于每月15日前将上一个月的住院病案首页数据上传至国家医院质量监测系统。新纳入监测的医院应当于2025年2月28日前将2022—2024年的住院病案首页数据上传至国家医院质量监测系统。

三、按时完成其他相关工作任务

1.医院满意度调查。各有关医院应当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的医院满意度调查相关工作要求开展满意度调查工作。

2.临床检验室间质量评价。各有关医院应当按照相关工作要求参加临床检验室间质量评价工作。其中,三级公立医院应当参加国家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临床检验室间质量评价工作,二级公立医院应当参加所在地的省级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临床检验室间质量评价工作。

3.维护相关人员信息。各有关医院应当于2025年2月28日前,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机构、医师、护士电子化注册系统中维护本医院的相关人员信息。其中,麻醉科、病理科及感染性疾病科医师均应当维护到具体科室。

其他系统所需数据的采集工作参照相关要求执行。

四、其他事项

公立医院绩效监测管理平台数据采集、质控时间有关工作另行通知。

医院绩效考核又添新指标

自2019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的意见》以来,公立医院“国考”已经走过了6个年头。该考核工作由国家卫生健康委牵头每年评价、每年通报,已成为反映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评判依据。

最近一次公立三级医院“国考”成绩“揭榜”在2024年1月,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2024年2月,2022年度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国家监测分析情况的通报也正式发布。

公开资料显示,2022年的考核全国共有2112家三级公立医院参加,其中综合性医院1521家,多家医院排名创历史新高。具体排名方面,北京协和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分列综合医院前三甲。

2024年3月21日,《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操作手册(2024版)》发布,标志新一期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有了新标准。可以预见,全国各三级公立医院需根据正式发文重新调整本医院的各项任务。

根据《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操作手册(2024版)》,有3个指标增加了考核内容:在指标8原有内容基础之上,增设非计划重返再住院率的考核内容;在指标36原有内容之上,增设流动比率的考核内容;在指标10原有指标之上,增加肿瘤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用于反映医疗机构利用相关医疗质量控制指标开展质量管理工作、持续改进医疗质量的情况。

此外,有14个指标补充及更新相关工作要求;8个指标根据专家意见和政策要求,细化指标说明;8个指标根据实际工作开展情况和政策要求更新脚注。

具体内容如下图: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各医疗机构纷纷引进绩效考核管理

近年来,《中国卫生》杂志社、健康报社等官媒多次邀请卫生健康领域部分全国政协委员以及公立医院管理者共话“国考”,建言献策。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党委书记刘连新:引导医院更加注重转方式调结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在符合自身定位的基础上,通过调配床位资源,调整病种的结构与内涵,注重内部效率的提升。

更加注重抓考核。在“国考”指挥棒的指引下,医院要根据自身基础、发展战略,制定符合自身发展路径的考核指标体系。实践中,医院将“国考”指标分解融入日常管理,开展重点指标监控通报,明确考核对象,监控结果与学科发展评价、重点专科申报等挂钩。

更加注重调分配。科学合理运用考核结果是加强内部管理的有力抓手。医院将考核结果与分配挂钩,对奖金分配方案实施动态调整,保持分配结果可预可控。

更加注重强门诊。医院通过增加主治医师普通门诊、午间门诊次数,开设专病门诊、多学科门诊,试点门住比考核等,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更加注重强科教。全面融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后,医院设立相关联合基金;科学规划科研、教学工作,在亚专科考核中加入相关指标;推行医师分类分型考核模型,让员工晋升不再走“独木桥”。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副院长李嘉:希望绩效考核工作可以加入评价医生临床能力的指向性指标。

在开展医疗质量管理的过程中,我们发现,部分新入院的年轻医生基本功不够扎实,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掌握得不够牢固,临床思维不够清晰,难以满足患者越来越高的医疗需求。从医院管理者的角度,我们希望绩效考核工作可以加入评价医生临床能力的指向性指标。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党委书记吴沛新:患者需要什么,绩效就考核什么。

北京协和医院自2008年起,对各类科室实施绩效考核,始终坚持“患者需要什么,绩效就考核什么”。经过不断的实践探索,医院构建起了“综合+KPI+单项”的复合型考核模式。其中,综合考核以医疗质量、运行效率、患者满意度、持续发展为导向,专项考核与医院规划、年度重点和难点工作紧密结合,KPI考核则与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接轨,逐步形成了一套多维绩效考核与制度保障体系。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院长杨尹默:“一科一策” 以“国考”思维为学科发展开“处方”。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联合行政部门、医保部门、医务部门、教学科研部门等对每一个学科进行“多学科会诊”,以“国考”评价体系,从多个维度综合评价为每个学科开出“处方”,为每个学科量身定制一套更加量化和个体化的考核指标。

通过弹性管理床位、主诊医生负责制,将指标分解到具体科室和人员,提升单位时间效率,提高微创手术、四级手术占比。以疾病为导向成立若干疾病中心,转变传统以学科为导向的发展模式,一方面,以强带弱,为相对弱势的学科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和平台;另一方面,也符合患者就医习惯,从而提升患者看病就医的获得感、满意度。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第一临床医学院)院长李俊:“国考”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

绩效考核看的不仅是排名,也不仅是考医院。对医院内部来说,要把国考里边的关键指标传导到医院、科室、个人,把关注外部排名更多地转变为关注内部持续改进。对地方政府来说,国考也综合反映了地方政府落实医改、对公立医院的投入等政策落实情况。

综合整理自网络

编辑丨杨坤

审核丨卢璐

点击【阅读原文】可进入学术网站,了解更多学术信息。


往期回顾

#

院士带队!中华医学会微生物与免疫学分会委员会换届!

#

医生倒贴1500也要把春节的值班卖了?替医生值班成火爆副业!

#

上海两家大三甲医院同日换帅!

康迅网
面向全国医务人员,传递实用医学信息及临床诊疗知识,为中国医生成长赋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