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童”行
秋冬传染病科普
成都市双流区西航港常乐幼儿园
一片片金黄的落叶和凉爽的微风给我们带来了舒适和愉悦。然而,随着季节的转换,我们也需要警惕秋冬季传染病对于小朋友们的潜在威胁。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如何预防传染病吧。
诺如病毒
传播途径
以肠道传播为主,可通过被诺如病毒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空气等传播。容易被感染的地方有很多,特别是像幼儿园食堂、商场人群聚集的公共用餐地,所以,在公共场所用餐最好使用自己的碗筷。
主要症状
腹泻、腹痛、恶心、呕吐,可伴有低热、头痛、乏力及食欲减退。粪便为黄色浠水便,患者经常无预兆剧烈呕吐,呕吐物有感染性,成人腹泻较突出,幼儿呕吐较多。诺如病毒潜伏期为24~48小时,病程为自限性,一般2~3天即可恢复。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发病率相对较高。
预防措施
1.勤洗手,尤其是在进餐前、如厕后,用肥皂和流动水至少洗手 20 秒。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天开窗通风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减少病毒传播的机会。保持充足的睡眠、均衡的营养膳食和适量的运动,提高身体免疫能力。食品加工人员注意幼儿的饮食、饮水的卫生, 吃熟食,吃新鲜的水果要清洗、削皮。
2.幼儿出现呕吐、腹泻等肠胃症状,应尽早到医院就诊。切勿送到幼儿园,患儿应隔离至症状消失后三天返园。
手足口病
传播途径
主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黏膜疱疹液而感染。
主要症状
先出现发烧症状,手心、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黏膜出现疱疹和/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缺乏、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
易感人群
手足口病的易感人群主要是 5 岁以下幼儿。这是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对病毒的抵抗力较弱。但成年人在免疫力低下时也可能感染手足口病。成人感染后一般不发病,但会将病毒传播给孩子。每年10-11月还会出现秋冬季小高峰。
预防措施
1.勤洗手、勤通风,流行期间避免去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幼儿出现发热、出疹等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及时告诉班级教师,配合托幼机构的晨午检工作,不得隐瞒孩子病情,防止感染他人。
2.接种手足口病疫苗也可以有效降低幼儿的手足口病发病率。
流感
传播途径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
主要症状
有发热、全身酸痛、咽痛、咳嗽等症状。
易感人群
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但维持的时间不长,病毒不断发生变异,可引起反复感染发病。
预防措施
接种流感疫苗已被国际医学界公认是防范流感的最有效的武器。由于流感病毒变异很快,通常每年的流行类型都有所不同。因此,每年接种最新的流感疫苗才能达到预防的效果。另外,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在流感季节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老年人、儿童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等等,也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措施。
【资料】薛火燕
【编辑】新闻宣传小组
【初审】杨情情
【复审】徐漫
【终审】胡慧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