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升初摇号跟中考结果无任何太大关联。有时反而是编织了一场梦境,或自己,或某些“诈骗”机构。
2.中考是综合评价,一科强不算强,全面强才是真的强。培训班老师高兴归高兴,但是哪怕一科考了满分,总分上了780分也是孩子个人努力占大部分原因。770分以上的学生,没有瘸腿科目。
反而某些科目学生没考好,做老师的要反思,如何调整授课思路,授课方式等。
3.选择高中,我认为,公立高中为主,私立为辅,谨慎选择没有高考成绩或第一年招生的高中。学费、成绩、性价比。想清楚为什么搞“征询志愿”,建那么多“私立高中”。
选高中要看“底蕴”“成绩”与“传统”。
4.填志愿。先看“一分一档”,看排名,再看去年学校的最低录取分数在去年所处排位,对照一下就能知道自己要填的学校是“冲”“保”“稳”。尤其今年普遍分数较高,更要以排位为主选择学校。
可以将学生分成几种类型来判断填写志愿。
(1)767分以上可以考虑三所,排位在2102名左右,已经考虑了三所单招的240名理科创新实验班的录取。
(2)767分-761.5分可以考虑新华和实验(王克昌班)1320个名额。同样也考虑进去单招的160名理科创新实验班。
(3)761.5-750,750-740,以此类推,10分一档,挑选学校。考虑要素:上学距离、分班类型、高考成绩。
选校原则:重点班>高考成绩>上学距离
670分以上的分数,每个人在自己的分数上能选择的学校,尤其公立高中,教学水平可以说无差别。学生水平也基本一致。考虑班型、成绩和上学远近的逻辑就可以了。
(4)私立校我的确不太懂,有的宣传得很好,管理很严,但最终还是要看高考成绩。小白鼠问题。咱们求同存异。
(5)分数过低的学生,真的可以考虑,真的有必要非要上高中吗?
一些总结(我的学生的例子)。
1.有大失误的学生,但也一定有原因。高中报了,更要好好学,结束也是新的开始。
2.高分学生报学校,自己喜欢的、能给实验班的就写到第一志愿。考小卷考上的抓紧去签约。
3.聪明+努力>聪明/努力>不聪明+不努力,高中的学习,智慧应该可以占第一位,努力占第二位。
4.特长生也许不是长久之计。
一些预测(2025年中考)
1.今年中考成绩“红温”了。考试院是否会考虑明年“降温”?还是保持“红温”状态?
“红温”≈考题容易,分数高,录取分数线会提高,用分数筛选学生。2024年相较于2023年预测在最低录取分数上应该会上涨3分-5.5分。
“降温”≈考题难,分数下降。用考题直接筛选。高考已经有向全国卷靠拢的趋势。中考再过2年就要进入新改版教材的考题了。
无论用哪一种筛选,还是筛选。考生人数每年都在增加,即使保证60%升高中,被筛下去的人数也是逐年递增的趋势。
2.今年带新初一,不良的体验很多。辅导班纠正不了。需要学校纠正。分班考、月考、期中考、月考、期末考。一个学期过来有些学生能知道中学学习挺难的。语数英历史道法+地理生物(会考)有些依然不知。清澈的愚蠢。保持清澈,避免愚蠢。七年级一整年过后基本上能有一点点对学生未来中考的推断。到了八年级结束基本能定下70%-80%。
今年的新七年级是教材改革年。中考考题或许就是新的。
3.我今年升九年级的学生值得期待一波。期末考试基本上保持上升态势。有波动正常。包括我新高三的学生也同样值得期待。出题有变化,有创新。
其实,故事的结局早已经写在开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