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心爱之物》是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习作。
前几年在讲解时,纠缠在“我与心爱之物”,“我如何得到心爱之物”,“我为何拥有心爱之物”这样的浅层意义上。
时隔几年,回头再看,物是人非。
琦君故乡的桂花:人——桂花——故乡。
冯骥才的珍珠鸟:人——珍珠鸟——自然。
许地山的落花生:人——落花生——人的价值。
秦文君的红书包:人——红书包——父母之爱——爱美之心。
《令箭荷花》:人——令箭荷花——物的启示。
归根结底归为两类:
1.人——物——人=友情与亲情
2.人——物:物的启示
写作核心始终要以表现中心为根本目的,但中心的表达绝对不能是浅尝辄止的,“我过生日收到礼物”“我费尽心力坚持创作某物”种种。对五年级来讲,太浅,太潦草,太流水账。
1.确定好中心:友情、亲情或物的启示
2.变化是写作的关键。
变化:人的变化,心情的变化,操作手法的变化。总之,不容易获得,费尽心力获得才会懂得珍惜。
例1:我爱画画——第一次画油画——感觉新鲜有趣——认真听老师讲——继而创作——累觉不爱——动了放弃的念头、潦草完工的念头——但转念(转念的契机是什么?看到了自己以前创作的画被展出或是逢人便讲热爱画画、在班里展露过头角的画技)于是坚持画——最终画出来——但仍有遗憾(用色不佳、画作不精等)——通过第一次画国画的经历,坚定了自己热爱画画的决心和意
总结:心爱之物——第一幅油画作品——中心——为了热爱而坚持的决心
例2:我与李雷是好友——暑假他告诉我要转学离开——我们一起去做陶罐(同做一个、各做一个然后互送都可以)——我们以前经常一起来做陶罐——今天我们两人都做的非常慢——我想就这样一直做下去——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我们互换陶罐——上面有我们的名字——他走了,我去送他——每次看到陶罐都会想起我们在一起的点点滴滴——陶罐寄托思念与友情。
总结:心爱之物——陶罐——中心——难忘友情
写作一定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表达,即使是物给予的启示,落脚点还是人本身的变化。
“以人为本”才是写作的本质特征。只有做到“以人为本”,学生们才会说“人话”,写作才能合情合理,真情实感,未来的创作才能走向更深的意义,才能理解阅读作品中的深刻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