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忻高铁雄安新区地下段土建工程
——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1> 项目概况
2> 智能建造亮点
3> 应用心得
01
PART ONE
项目概况
▊ 项目简介
点击查看项目视频
雄忻高铁雄安地下段及相关工程先开段位于东西轴线工程最西边,由铁路工程与市政工程两部分组成。铁路工程线路长度1938.38米,其中桥梁工程长度2.5m,路基工程长度485.88m,隧道工程长度1450m。市政工程位于铁路北侧的东西轴方向,线路长度2101m,其中跨萍河特大桥1416m,路基685m。项目总造价12.51亿元,计划工期3年,于2025年9月30日完工。
▊ 亮点前瞻
智慧拌和站
智能钢筋加工配送中心
海量土方工程挖填零废弃
项目现场全周期智能安全管理
02
PART TWO
智能建造亮点
▊ 智慧拌和站
• 配置远程“一机双控、视频广播、罐车运转监测、智能生产调度”四大生产管理系统;“无人值守地磅、料仓电子门禁、料罐余料自动监测、物料LED引导”四大物料管理系统。融入智慧工地指挥中心生产调度系统平台,将数据并联高效利用,实现拌和站管理智慧化、信息化、少人化,从混凝土生产、质量卡控、物料流通全过程、全方位精细化管理。
• 采用空气能热泵采暖机组,年节省电力38万度,节能75%以上。
空气能热泵采暖机组
采用砂石分离机集成一体化系统,年均减少碳排放162吨。
砂石分离机集成一体化系统
混凝土质量控制方面,坚持“源头把控”,从配合比应用、生产搅拌、计量管理、出场检验、试件留置等环节进行有效管控,在物料运输全过程做到智能监管,生产发运施工全流程做到可追溯。
混凝土智能生产调度系统
▊智能钢筋加工配送中心
与传统同规模配送中心相比,年生产能力由4万吨提高至5.4万吨,行车配置数量由6台减少至4台。因智能化钢筋设备的全生产流程使用,机械自动化率达到95%以上,人员投入由传统模式的30人减少到9人,用工数量减少70%,钢筋损耗率控制在0.6%以下,并实现了钢筋加工全流程无纸化任务管理。通过本配送中心的成功运用,还形成了1套钢筋笼加工的创新工艺工法及1整套成型钢筋加工全流程应用管理标准。
智能钢筋笼焊接成型一体化生产线
▊ 海量土方工程挖填零废弃
配合中国铁设开展基于海量土方工程挖填零废弃的成套技术体系研究,首创“挖装运卸”一体化作业模式,改变传统土方挖填污染大、工效低现状。碳排放量减少81%;形成长大深基坑多种作业模式下海量士方工程挖填零废弃的成套技术体系,实现装备研发系列专利成果,整体达到世界水平。同时在施工过程中不断总结并改进提升,最终形成在类似深基坑工程可推广应用的创新技术。
土方挖装运卸一体机
▊ 项目现场全周期智能安全管理
以国铁集团一体化工作平台为依托,建立项目智慧工地平台,集成工程信息管理、人员管理、车辆管理、智能设备管理、BIM+GIS应用等九大模块,实现集感知、分析、服务、应急、监管“五位一体”的工地管理智能化。
智慧工地平台
• 工程信息管理模块通过集成项目基本信息、合同关系、其他信息三大数据域,为项目各级决策人员和监管部门提供快速化决策依据;
• 人员管理模块依托工地全封闭管理,动态汇集劳务人员、管理人员、临时人员相关信息,全方位掌控全员数据;
• 视频监控模块通过打造隧道深基坑、桥梁高支模施工区域AI人工智能算法识别系统,以达到信息化管控安全的效果;
• 车辆管理模块通过车牌识别、智能定位、清洁度监测三大系统优化现场车辆资源调度、保障安全文明施工;
• 绿色施工模块通过声噪、空气、水质监测系统,联动绿色施工设备,达到节能、环保的效果;
• 安全、质量模块通过融合桥梁大体积混凝土、高支模及深基坑等监测系统、智能化传输、分析相关数据并及时预警,实现管理的高效化;
• 物料管理模块利用信息化手段记录重要物资进场和使用信息,达到可追根溯源的目的;
• 智能建造模块通过与挖装运卸一体机、隧道智能台车、智能钢筋厂等系统连接,开展相关研究,为智能高铁2.0重点任务做探索;
• BIM+GIS应用模块通过数据集成,实现各项可视化操作,数据看板等,为施工管理提质增效。
03
PART THREE
应用心得
通过运用物联网、AI等技术,强化全周期BIM技术应用,建立数字化管理平台,推进信息数据互联互通,通过与智能加工、生产设备的有机结合,可以更好的实现对质量、安全、进度等目标全方位管理。且项目智能建造伴随着智能化设备的使用,实现生产过程的少人化、无人化操作,提高施工的机械化率,大大减少了劳务工人的使用,有效较少了施工成本投入,提升了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