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建造项目案例 | 天津海河柳林“设计之都”核心区综合开发PPP项目

职场   2024-10-29 10:00   北京  


天津海河柳林“设计之都”核心区

综合开发PPP项目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1> 项目概况

2> 智能建造亮点


01

PART ONE

项目概况



项目简介


点击查看项目视频

天津海河柳林“设计之都”核心区综合开发PPP项目位于天津市中心城区东南部,东起外环线、西至昆仑路、南起大沽路、北至津塘路,东丽、津南、河东、河西四区交汇,项目占地6.4km2。

天津海河柳林“设计之都”核心区综合开发PPP项目位于海河上游最后5km,处于天津市外环以内唯一大面积待开发用地,是天津市首个整体立项实施的城综开发项目,也是全国第一个省级财政的大型城市综合开发PPP项目。

项目合作期为20年,其中总建设期3-5年,运营期为15~17年。

图1 建设效果图


▊ 重点单元介绍


柳林公园:建设面积90.8万㎡,包含近零能耗的生态科技馆、智慧设施、科技创意互动中心、湿地博物馆、巧手智能基地、游船码头等。柳林公园作为天津市一环十一园中的柳林生态游憩环,建设功能多元、公益性强、独具特色的生态公园,打造天津市民心工程典范。

图2 柳林公园效果图

柳林桥:柳林桥全长525m(主桥长204m、引桥长321m)。采用桩基础、墙式桥台、花瓶墩,下承式钢箱拱桥,整体一跨过河。本工程涉及跨海河施工,在保证海河的正常通行,临时支墩需使用打桩船施工;主桥施工采用先梁后拱的施工方法;钢箱梁施工时涉及钢平台拼装、龙门吊安装、起重吊装、焊接作业、顶推施工,施工工艺复杂,技术难度较大,涉及多项危大及超危大工程,监测控制要求高。

图3 柳林桥效果图



亮点前瞻


1.

数字建造平台-市政分平台

  • 数字建造平台-市政分平台

  • 人员管理系统

  • 安全质量管理系统

  • 预警中心

  • 一航智库

  • 设备管理系统数字正向设计


2.

数智化施工监测

  • 远程AI视频监控

  • 周界监测

  • 高支模监测

  • 塔吊监测

  • 顶推施工监测模块


3.

数智化绿色低碳技术

  • 碳排放监测系统


4.

BIM技术应用

  • BIM技术应用


5.

数字孪生





02

PART TWO

智能建造亮点



数字建造平台-市政分平台

1)数字建造平台-市政分平台

集中工地各信息化应用,融合物联网、视频监控、大数据分析,BIM+GIS+AIoT等技术,实现施工现场关键要素的实时、全面、重点的监督和管理,为管理分析、决策提供有力的信息化数据支撑和依据。将该平台打造一航局数字建造平台-市政分平台,为一航局其他市政项目提供应用基础。

图4 数字建造平台-市政分平台

2)人员管理系统:

使用北斗人员定位标签,同时统计劳务人员数量和工时,通过系统应用,强化了对劳务人员的管控能力。

图5 劳务实名制系统

3)安全质量管理系统:

运用手机APP,进行安全、质量巡检,发现隐患发布给对应管理人员,并进行手机短信提示,确保隐患整改及时性。

图6 质量管理系统

图7 安全管理系统

4)预警中心:

项目统筹各系统的预警功能,形成预警中心,将所有预警信息集中显示与通知。监测到异常情况,发布预警信息并短信提醒相关负责人,确保最快程度解决。

图8 预警中心

5)一航智库:

项目使用一航智库进行技术管理,将各类技术资料上传至一航智库,便于归档整理,并下载查看。同时,也可借鉴其他单位的先进经验,实现资源互通,成果复用、共享交流。

图9一航智库系统

6)设备管理系统:

以机械设备、临电设备为管理对象,通过信息化技术和管理手段,实现设备登记、进场验收、过程检查、维修保养、报废、退场等设备全流程管控。

图10 设备管理系统


▊ 数智化施工监测


在灌注桩施工过程,利用旋挖钻数字化引导设备,实现打桩点位直接引导,桩位偏差3~5cm,旋挖钻移至打桩点位时间由1h减少至0.4h,并减少测量人员投入2人。同时,实时掌握旋挖钻钻孔深度、垂直度、打桩时间等数据,做好过程管控。

图11 数字化旋挖钻系统

1)远程AI视频监控:

现场施工情况实时查看,减少安全人员工作,实现全覆盖安全管理。设备安装2周后,不安全、不文明行为平均每日抓拍由12次降低至4次。

图12 远程AI视频监控

项目存在多处深基坑,采用二维激光位移计、水位仪沉降仪等监测设备对基坑周边土体位移、地表沉降、地下水位、孔桩体变形等内容进行监测,并通过物联网技术与项目数字建造平台联通起来,实现监测数据的自动采集和实时传输,便于管理,实现监测实时化,并节省测量监测人员2人。

图13 深基坑监测系统

2)周界监测:

部分危大及超危大施工区域为开放式,在周边安装周界监测设备,人员接近施工区域时可及时报警,对周边拉起一道立体警戒线,驱逐无关人员,实现更有效的周界管理。

图14 周界监测系统

3)高支模监测:

多个单体存在高支模,通过在高支模区域布置倾角、位移、压力传感器,监测架体的水平位移、模板沉降、杆倾斜角度、立杆的荷载等数据;当监测指标超过阈值,进行声光报警,同时数据上传至后端平台,进行报警,实现监测实时化,并节省测量监测人员2人。

图15 高支模监测系统

4)塔吊监测:

监测塔机运行中的数据(高度、幅度、转角、风速、倾角、吊重、力矩、塔司身份),实现监测实时化,并减少监测人员1人。塔吊驾驶室安装吊钩可视化,帮助塔吊司机掌握吊钩状态,提升塔吊工作效率约10%。

图16 塔吊监测系统

5)顶推施工监测模块:

为控制顶推过程中主梁的变形,通过应力自动采集箱,对钢主梁应力、温度、标高、轴线、线性等进行监测;为控制顶推过程中主梁位置,利用可实时监测的全站仪,对钢箱梁轴线偏位、导梁标高进行实时监测,确保顶推过程钢箱梁线形始终处于可控范围。

图17 桥梁监测


数智化绿色低碳技术


碳排放监测系统:

项目研发基于数字化手段的碳排放监测系统,对施工过程碳排放情况进行监测,并设立碳排放警戒值,施工用电、机械用油警戒值按日计算。数据收集方面,利用碳监测设备:智能电表、油耗及轨迹监测、智能地磅,三项智能化设备,获取施工用电、机械用油、材料使用数据后,将数据自动导入系统,自动获取实时碳排放值。

图18 碳排放监测系统架构图

图19 碳排放监测系统原理图


BIM技术应用


BIM技术应用:

基于BIM实施方案,建立BIM模型标准,制定全专业的BIM深化流程,开展全专业模型深化设计;基于BIM模型,开展漫游展示、施工工序模拟、工程量计算、施工图纸优化等技术应用,通过一系列技术应用,可快速计算工程量,并对施工过程中管线排布等进行优化,避免施工过程返工,提升工作效率,减少材料使用,通过节材、节时,实现绿色建造。

图20 管线碰撞模拟

图21 土方量及绿化工作量计算

图22 钢筋量计算

图23 可视化交底


▊ 数字孪生


项目以柳林桥钢箱梁步履式顶推为典型应用场景,融合上述数智化管理、数智化施工监测、绿色低碳、BIM技术,构建一套数字孪生系统,实现施工进度的直观可视化展示。通过现场摄像头、环境监测设备和部署在桥墩、顶推拼装平台、水中支墩、钢箱梁等关键部位的传感器,实时采集钢主梁应力、温度、标高、轴线、线性;现场影像资料;现场环境情况数据对桥梁状态进行分析,针对可能出现的安全、质量、环境问题发布预警信息,并将数据挂接至数字孪生模型上,将海量抽象的监测数据、管理数据直观展示,形成与施工现场1:1还原的虚拟仿真工地。同时系统将数据进行存储、留档,在竣工后实现数字化移交,形成全生命周期管理。

图24 视频监控点位

图25 安全质量模块

图26 进度管理模块

图27 桥梁监测与数字孪生结合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社
为行业搭建资源和信息对接的平台;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更好地为企业(管理咨询、信息化、经营性融资、项目合作等)服务.
 最新文章